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回复: 3

为自己找出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8 21: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秘书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工作早已从文件信息传递延伸到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提炼;从日常的外联活动扩展到内部的沟通协调等各个方面。这就需要秘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来支持。由于岗位特点,女性秘书一直占着相当的比例。职业咨询机构接待的数百位职场女性朋友中,从事秘书职位的竟达到了41%。而在这些女秘书中67%超30岁“高龄”。

出镜人物:Cynthia 女,31岁,某外企中方总经理秘书

Cynthia毕业于北方的一所知名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上海一直从事秘书工作。虽然所在公司待遇算不错,但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她不想一辈子都当秘书,可五六年过去了仍找不到任何晋升机会。眼看曾经的同学升职的升职,结婚的结婚,至今依然单身的她心急如焚。她想过转换行,可发现自己除了行政事务方面也没其他的一技之长了。眼看已到了而立之年,Cynthia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青春可以等,没有职业方向的她走进了向阳生涯咨询室,希望得到CCDM职业规划师的帮助。

Cynthia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反映了“30岁女秘书”的内心困惑。她们大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发展更加广阔的平台。但苦不能结合自身的特点清晰定位,未来的职业发展的确令人堪忧。CCDM职业规划师总结出,他们的困惑揭示了秘书职业的三大特性。

一、潜在的年龄界限

虽然也有人将秘书这个职业从事了一生,但相对大多数人而言,秘书还是有年轻化的特性。放眼当今企业的秘书岗位,80%都是被年轻女性占据。这与秘书所需要的细心、周到的特点不无关系。而年轻人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一是入行易,二也是希望以此为平台,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秘书一旦超过五年而在未来又看不到任何提升机会,必然会产生迷茫与困惑。如同案例中的Cynthia,年龄于她而言是一种警报。

二、缺乏专业技能

虽然现代社会对秘书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但,秘书掌握的毕竟是处理日常事物及人员沟通等通用技能,无需任何专业知识背景。一旦想要转行,难度很大。这也是Cynthia所遇到的困扰之一。在大学时读的英语专业,但是她发现公司中很多年轻的新员工英语都很出色,而且除此以外,他们还有其他的专业背景,这样Cynthia很是羡慕。反观Cynthia本身,因为她的专业已经不再是她的优势,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也无法积累其他领域的经验,倒显示出她优势与能力退化的趋势,这也是众多“30岁秘书”的共同困境。

三、易被新人代替

Cynthi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公司里的年轻人真的很厉害,再加上我的岗位容易切入,让我很有压力。” Cynthia的话反映了秘书共同的心声。如果在从事秘书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培养及专业提高,只会让自己的能力在社会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并且造成自己的学历退化。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30岁女秘书”失去了年龄以及能力的优势后,烦恼便会接踵而来。竞争激烈、新人辈出这是一种社会的必然,而社会环境是无法转变的,对于每一位职场人士而言,尽量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正如羊皮卷中所写:“一切问题、沮丧、悲伤,都是乔装打扮的机遇之神。”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机遇”的观点用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领域中也是一样,每一次的困惑与苦恼其实都预示着职业生涯新的开始,只是看你要如何把握。



第一步:提前确立未来发展方向

因为秘书行业的特殊性,一旦超过了30岁易面临诸多危机,尤其是女性朋友。那么及时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变得势在必行。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指出,众多前来的咨询的“30岁女秘书”面临困惑的根本原因是,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她们没有提早做好准备。职业方向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基础,可以指导个人快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少走弯路。

第二步:及时充电为将来奠定基础

秘书的入职门槛较低,换言之,秘书大都不具明显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是造成从业多年的秘书学历退化的根本原因。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运用在职场上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就是通往职业生涯发展的大道。”想要走出这种困境,身为秘书必须及时充电,不断地培训自身,用更专业的知识武装头脑,紧跟时代的步伐。

第三步:工作中注重人脉的积累

虽然秘书的工作并不是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职位,但是这项工作之中潜藏着一个优势: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企业中只有经理及以上的人员才可以配备秘书,与他们工作往来的人大多身居要职。所以,作为领导的发言人,秘书就拥有了和这些人员交流的绝佳机会。留意这些人际资源就是把握了秘书一职的优势资源。他们或许就成为你明日的合作伙伴。

怎样把握这些人脉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是困惑大多秘书问题之一。

首先,在工作中要有平等的观念,更要注重对弱势者的体恤,是一种遵循世道人心法则的智行善举,它往往会在人群中产生向心效应,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其“人脉资源”就会有效地被你开掘利用,使你成为人们的尊敬者、崇尚者。

其次,以“助人而人助”指导自身的行为。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一直延绵传承着感恩相报的传统交际心理和情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被世人奉为道德行为准则。所以,以这种传统的交际理念去开掘利用“人脉资源”,仍然有着强大的惯性作用,同样会使你的人生出彩。

最后,将平日搜集到的名片和联系方式认真整理、仔细划分,这样在关键的时刻才可以将这些人脉充分地利用起来。最重要的是,在与他们进行交谈的过程中,你很有可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你职业发展的机遇。

“30女秘书”的压力与困惑不仅来自于职位本身,也有来自于家庭,她们会考虑更多现实问题,也因此急需要专业的建议与指导。其实,在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接触到的成功案例中,她们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和一份系统可行的职业规划。在明确职业定位的基础上,依托你中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在选定的行业领域大量地吸收专业的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突破30岁的瓶颈将会轻而易举。而作为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理念帮助正陷入困境的“30岁女秘书”打开一扇通往幸福与成功的职业大门。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1: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把爱好,转化变成你的职业?

今时今日的选择是如此之多,人们很容易便会被从事各种职业的可能性淹没。荒谬的是,人们拥有的选择越多,越努力去寻找其中正确的,他们对自己最终的决定就会越不满。

人们经常会采用并不适合自己的思路来决定他们的职业选择。这种思路诸如:“我此刻应先努力做好正确的职业选择。也许不会一蹴而就,但如果我选对了,至少未来十年左右我可以好好享受我的职业。如果选错了,那可就要在痛苦中挣扎很久了。”

这种思路的问题在于,它在做决定和采取行动之间设置了太多障碍。好像它俩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是两个独立的阶段似的。事实上,这两个阶段并非是各自独立的。职业决定是不断进行的,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方向。

走出去


--------------------------------------------------------------------------------

昨天我和Erin以及孩子们一起去看电影《蜜蜂》。在电影中,由Jerry Seinfeld配音的主角要为自己找份持续终生的工作。他被做决定的压力压倒了,于是一直拖着。最后他跟一个“花粉工”一起,第一次飞出蜂房,探索了一番外面的世界。这让他找到了新灵感,并做了蜜蜂从未做过的事。在影片结尾,他最终的职业选择好像是当个“动物律师”,但他也可以继续自由地跟花粉工们一起飞进飞出。

我觉得《蜜蜂》中一些不怎么样的幽默可以再改进一下,但我喜欢个中传传递的信息:如果你不喜欢摆在眼前的职业选择,那就别做决定。走出去探索一下,让直觉引导你。

然而,许多人并未认识到的是,这种探索是永不停息的。对于任何圆满的职业生涯而言,探索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你做决定之前才要做的一件事。没有什么职业选择是决定性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困于职业选择当中,也许是因为这些选择都不适合你。走出舒适的蜂房吧,去做些你一直想尝试的事,即便它们似乎跟你的职业毫不搭界。这种探索会起很大的作用。

探索 VS. 决定


--------------------------------------------------------------------------------

一种确定的职业,只是一种你决定更加深入地探索的爱好。你无须做出完美的选择,因为快感来自于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你不再感兴趣,那就丢掉它,再去试试别的。如果你喜欢,那就接着干下去。

当我10岁开始学习BASIC语言时,并没有想过这是在做一生的职业选择。我不在乎工作的头衔、薪酬或福利。我只是因为喜欢才干。12岁时我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看诸如《Dr. C. Wacko’s Guide to Designing and Programming Your Own Atari Computer Arcade Games 》(一本游戏编程方面的书——译者注)这样的书。(毫无疑问,这是我看过的最有趣且最独特的编程书。)

许久之后,从事在游戏开发方面的职业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爱好的扩展。当我在做其它的职业决定时,我自问:“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而不是“我该以什么来作为我的终生职业?”即便当我在游戏开发行业工作时,我也从未想过那是否一份终生的职业。

爱好第一


--------------------------------------------------------------------------------

如果你致力于找出自己所喜欢的是什么,就算只是找个爱好,你也可能会发现下述过程:

1. 爱好——如果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你就可能一直坚持下去。一个有趣的爱好就变成了习惯。

2. 技能——如果你做的时间够长,便会十分擅长。一个长期的习惯就变成了技能。

3. 服务——如果你与他人分享你的技能,你就会为他们提供价值。一个技能就变成了服务。

4. 收入——如果你为足够的人提供足够的价值,你便可以从中获得收入。一种服务就变成了职业。

无论你是自己当老板,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员工,这个过程都会存在。这些步骤也可能会重叠。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1: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例1:游戏编程

1.  爱好——我在20岁之前,因为爱好而花了许多年来研究游戏编程。我坚持了那么长时间,不过是因为很好玩。

2.  技能——如此投入时间、阅读大量书籍,并写了许多小程序之后,我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熟练的程序员。这用了许多年,但再次强调,我是因为喜欢才这么做的。

3.  服务——在高中时,我把自己写的程序拿来帮助同学们完成数学作业。有个程序甚至发表在了校报上。我花了几百个小时来编写、优化和分享这些程序。我从没有收过费,只是用我的技能提供价值来帮助他人。局限在于,我只把作品分享给了同校的同学。

4.  收入——大学时代我开始在本地的一个工作室编写我的第一个商业游戏,并最终从我的爱好中获得了收入。后来我开办了自己的游戏公司,并经营了十年有余。

例2:写博客

在这个例子中,爱好、技能培养、服务和收入这四步更加乱套,但它们依旧统统存在。

1.  技能——在校时,我根本不爱写作,甚至只要一有可能就逃避。然而,高中时有个非常严格的英语老师,一直逼着我提高写作能力。他并没有让我喜欢上写作,但我确实从他那儿学了不少东西。颇费一番努力后,我的成绩从第一篇高中作文的C+,到最后在他的课程上得了许多的A。比起他的要求——比如写一篇通篇没有字母E的文章——撰写大学论文简直是小儿科。

2.  爱好——至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才开始喜欢上写作。当我1995年开始编写我的第一个网页时,我可以在编写HTML代码的同时写一页的文字内容。我对编程的热爱开始影响我的写作。

3.  服务——1999年,我开始在共享软件作者协会中活跃起来,并开始为他们的时事通讯撰文。我没有报酬,也并非为了宣传自己。但我为此收到了不错的反馈。我把这些文章加入了自己的网站,这样一来,非共享软件作者协会的成员也可以看到。后来我越写越多,发布得也越来越多。在进入两千年之后的前期,那些文章越来越受欢迎,并在编程业界内广为传播。那时这些文章仍是完全免费,并且没有广告的。最终,在2004年,我建立了StevePavlina.com 这个网站,作为一个给更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多文章的平台。在头五个月里,这个网站并没有产生任何收入,但我一直坚持免费写作。在这段时间,我真正爱上了写作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也非常喜欢听到人们应用我的想法后带来的反馈。

4.  收入——2005年5月,我在StevePavlina.com 上放了第一个Adsense的广告。当时我其实在想,这不过是个蹩脚的做法,但在一些读者的建议之后,我同意权当做个试验。第一个月它带来了53美元的收入,这足以让我感到它长期的利润潜力。到了那年年底,收入增长了20倍,并且当我优化了网站,又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后还在增长。

请注意,在这个案例中,我用上了早期开发的技能,但对于写作的热爱依然是收入的源头。当我开始培养自己的写作技能时,博客这种职业甚至还不存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1: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爱好到职业


--------------------------------------------------------------------------------

不管是哪种顺序,当你体验到这些过程时,我想,爱好都是最好的开头,因为清楚自己的爱好更可以协助发展另外三个步骤。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什么人是因为追寻能赚大钱的手段而达成快乐而圆满的职业生涯的,除非他们之前就已经对之有着无条件的喜爱。

你现在已经有了什么无条件的爱好?你愿意为做什么事而付钱?对于每种耗费金钱的爱好,有人已经用他们因此学来的技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赚了大钱。

比如,许多人喜欢玩电脑游戏。有些人便找到了把这爱好变为公共服务的生财之道:开办游戏评论网站、游戏下载网站、游戏论坛,以及类似的生意。现在,出版商给他们免费寄送一切他们想要的游戏。当他们不想亲自写评论时,还可以雇佣其它的玩家为他们写作。

当然,要把爱好变成职业,需要花上一些功夫。但假如你已经在无条件地做这件事,那为什么不把你的技能分享给他人,提供有用的服务,并以此获得收入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5-13 19:14 , Processed in 0.07882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