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9|回复: 2

[转帖] 如何持续改善一家中国工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7 1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当一家中国工厂遭遇危机,老板对新主意持开放心态,这时候就有可能很快地实现一些改善。这些改善通常由咨询公司或强势而有经验的经理人策动。问题是,当他们离开后,整个组织很快就会回到老路上去。
中国企业真正缺乏的是自律,是在最初的激情消失后、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持续做对的事的自律性。
公平地讲,这也不是只有中国企业才面临的挑战。MikeRother用熵原理来描述这一自然趋势,即任何组织都倾向于在改善的努力后走回头路。
为什么改善极难维持?
工厂里总是会出现紧急情况:一个供应商供货晚了,消费者不想等,必须加紧生产;几个核心员工同时离开了;当地政府要征收更多税;货船被查扣了需要重新加工;一个大客户来了要好好招待,等等。
当交货日临近,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一件事都到位,但总得完成任务。也许主管不在,员工就选择了捷径,尽管他们很清楚规则。或者,是经理人批准了“下不为例”的例外处理,但是例外却成了常态。
更多的情况下,真实的原因是缺乏培训。很少有员工真正理解整个系统。他们甚至没有留意到周期时间已经从50天变成了30天,品质问题已经减少了80%,对他们来说,“改善”仅仅是“改变”,他们没有义务保证改善持续发生。
有没有方法防止走回头路呢?
当然有,解决方案包括两个方面:
1、一个明确的管理系统,让任何背离目标的行为对所有人来说变得明显和可视化。
2、来自高层的定期监管,以确保实现持续的改善。
一个管理系统很容易实现。一旦安排了定期会议,老板愿意有一个包含各种关键数据的“显示板”,就很可能保证管理系统长期有效。
相对的,对典型的经理人来说,第二个要素(定期监管)并不容易实现。如我之前写过的,中国的经理人倾向于呆在他们的办公室或会议室里,而不是呆在生产一线。
定期监管更精准的说法是“领导者的标准工作”,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走动管理(经理人每天都要在生产一线走动巡视)
●发现不合规行为并及时反应
●指导中层经理人和团队领导,使得他们有能力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聪明的管理咨询顾问在推送改善方案的时候,还附带几个培训环节和“维持期”了。
发表于 2015-2-20 11: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则制定易,改观念执行难上加难。企业里,难改的是上层观念,往往规距兴与败都源于上层。做中下层至员工得到的指令口径不统一,有几个方向选择怎能不乱。所以,企业管理模式的设计与执行文化,决定了着下层和基础层的方向和路径。说得不对,请大家分享你的看法,谢谢!新年好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2-3 18:55 , Processed in 0.08961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