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2|回复: 1

【转】QC小组活动与6sigma方法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1 19: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QC小组活动和6sigma的DMAIC方法论在提高品质的逻辑上是一致的,都遵循了PDCA的思想方法。DMAIC的D,M阶段对应的是QCC的1-3步:陈述问题,把握现状,树立目标。而A阶段则是分析把握根本原因变量的阶段,I阶段就是提出并验证对策,实施对策的阶段,C阶段则是将成功的对策进行标准化,并验证问题解决的成果。
它们之间的区别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工具上: 6sigma几乎攘括了现行的所有品质改善及管理方法,运用了更复杂的统计工具,如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等。而QC小组活动所使用的统计工具相对简单,通常的是QC7工具。
2)从课题组织推进方法上:6sigma 是TOP-DOWN形式,从经营目标和顾客的声音开始,树立大目标(BIG Y),然后分解到各个流程的BB或GB课题。而QC小组活动则是以BOTTOM-UP的方式,通过解决每日发生在生产现场的问题,推进品质的提高,基本上会接近GB课题。
3)从解决问题的范围上: 6sigma的课题可以涉及从设计到销售的供应链全过程,也可以在支援服务及管理部门展开。而QC小组活动则因其工具的有限多数集中在生产现场发生的问题。
4)品质缺陷适用对象: 6sigma针对痼疾不良和散布,寻求工艺或流程的突破。QC活动针对日常管理性不良,寻求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对标准的小改善或维持。
5)参与人员: 6sigma课题要求各部门和各流程专家之间的合作,而QC活动则偏重于要求作业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全员参与。
6) 解决问题方式上:6sigma往往采取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问题找到统计的解决方案后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的路径,而QC活动则采取“3现主义”的实践方法。如果实践成本过高,显然6SIGMA的方法更科学,但是,如果能采取直接观察现场,现物和现象的实践方法,QC活动显然更直接有效。所以,这两种方法在企业里应该结合起来推广,才会更有效的提高和改善品质。
以上浅见,望诸位专家补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2-3 05:56 , Processed in 0.11312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