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 22: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类 供应链整合
最佳工厂仅与数量有限的几家供应紧密合作,这些供应商紧密合作,这些供应商竭诚配合支持最佳工厂,因此最佳工厂成本低而质量高。只要看看工厂进料箱上的标签,就能大致估算出它有多少家供应商。
注意:进料箱上印有哪些供应商的名字?进料箱是否为运进工厂的定制部件专门设计?箱外有没有贴上专门的标签?如果一家工厂同时向多家供应商采购同样的或同类的部件,那么供应商直接参与工厂产品开发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对于工厂来说,一个最佳方法就是根据可装运的制成品向供应商付款:一旦产品下线,付款便自动完成。
这就减少了许多文书工作,也减少了结账所需的人手。问问工厂有关人员他们是如何向供应商付款的;提这样的问题看起来无伤大雅,因此被问员工经常会信口作答
如果在收货平台可以看到的文书工作林林总总,那就表明工厂供应链成本还是太高。最佳工厂从供应商那儿获取物料,应该像同一生产线中下道工序从上道工序那儿获取物料一样。
第11类 质量至上
最佳工厂总是孜孜不倦努力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且有迹可循.还记得本文开头提到的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管理人员参观胡佛环球公司的事吗?收到他们的参观报告后,我们的管理人员开始明白丰田汽车公司对供应商的期望,并据此作出了相应的高速年,胡佛环球公司赢得了为丰田汽车公司乔治敦(Georgetown)工厂供应“佳美”汽车(Camry)座椅的合同,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胡佛环球公司的质量与生产效率,而是我们明确作出的不断改进的承诺。
一家工厂是否关心质量通常一眼就能看出。如果员工真的为自己的质量项目感到自豪,他们通常会给它取个名字,会悬挂横幅展示工厂的远景规划、使命宣言、经营目标以及迄今为止的达标情况。
工厂和小组的长、短期目标,还有内、外部客户的要求、生产计划、工作指令、生产效率水平/进料出货质量、废料与返工、出勤、员工休假计划、安全和员工培训等情况记录都应该在生个工段张贴展示。(这与第3类有重叠)
另外,还应该了解工厂是如何处理废料的。管理较好的工厂有意唤起员工对废料的注意,而不是将废料东匿西藏。
例如,它们会用灯光聚焦废料,或用红色标签将其醒目标出,因为它们想立刻知道废料是否正在堆积,或者生产流程的某段是否正在生产次品。
可以询问员工次品下线时他们是如何处理的。随意德育或者故意藏匿次品是低效率的标志。
最后,还应该问一下产品开发的情况。开发过程中有没有设定成本与时间目标?新启动的业务管理是否好,成本是否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