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上海检验检疫局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上海市市长杨雄的郑重之语让人温暖。 “上海自贸区共有61项制度创新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8项来自检验检疫系统,扩区前41项创新制度受惠企业达3600余家,今年6月正式推出支持自贸区新一轮发展24条新政涉及88项具体措施。”这些数字令人振奋。 “在全国率先实施‘十检十放’分类监管新模式,检验检疫工作首次被写进上海市委工作报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深化监管制度改革服务自贸区建设,是上海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海局局长俞太尉的眼神中透着坚定。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两年,是上海检验检疫人深耕细作锐意改革矢志创新的两年,也是播种政策新苗收获丰硕成果的两年。今年扩区后,上海局聚焦“三重二新一大”(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贸易新业态、监管新模式;大型企业),与全市15个区县交流合作,出台了115项支持区域发展的措施,有重点、有步骤地将自贸新政在上海全市复制,改革红利得到最大限度释放。 做好四则运算 改革有风险,建设开放度最大的自贸区,要以安全为底线。因此,改革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俞太尉说:“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力求坚持正确导向,做好四则运算,即坚持需求导向做加法、问题导向做减法、示范导向做乘法、变革导向做除法,尽一切努力缩小不利发展的分母,做大促进发展的分子。” 为加快推进职能转变,上海局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提出了审批事项减量化、审批流程扁平化、审批办理智能化和审批场所集约化的目标;为加快推进贸易方式转变,上海局以跨境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提出了落实国务院文件不打折、执行质检总局规定不加码、比照其他省份做法不逊色的要求,重新修订上海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管理办法;为加快推进通关方式转变,上海局和海关积极推动“三个一”模式,在条件具备的场所推出关检联合查验点。 今年4月27日,上海自贸区扩展区揭牌,覆盖范围从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至120.72平方公里,一举纳入浦东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上海局在新区域设立检验检疫“一站式窗口”服务企业,配套出台《推动浦东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工作方案》,明确九大方面46项重点工作,率先将自贸区有效的制度在浦东新区全面复制推广。 今年6月,上海局结合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与基层一线操作实际,结合自贸区8000多家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需求,结合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自贸区管委会的要求,推出了上海局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的24条意见。“新国检24条”重点针对简化事前的行政许可,加快事中的查验放行,强化事后的监督管理三个环节,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简政放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互联互通五方面,涉及88项具体措施。 深化监管改革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应该就是贸易便利化的精髓,也应该是自贸区建立的初衷。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上海局围绕贸易便利化探索构建了“十检十放”监管新模式(先检后放、通检通放、即检即放、少检多放、快检快放、空检海放、外检内放、他检我放、边检边放、不检就放等十种梯度分类监管模式)。 “建立上海自贸区是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它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经验的重要使命。”俞太尉说,“从最严格的‘先检后放’到最宽松的‘不检就放’,我们确定监管模式的依据是产地国家的管控水平、生产经营企业的诚信程度、具体商品的风险高低和进出**易的属性特征,建立起信用等级从劣到优,监管力度从严到松,放行速度由慢到快的全方位、多层次、分梯度的监管模式。” 这不仅是上海局监管模式的大胆创新,更是上海局自我革命的重大举措。一年多来,上海局以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测结果作为进出口商品通关放行依据,累计对55万辆250亿美元的进口汽车实施了“他检我放”模式,进口商节约检测成本6200万元;对32批进口液化天热气、72批成品油的重量检验鉴定结果实施“他检我放”模式,为企业节约检验费用165万元。 基于物联网、云存储和大数据,现场查验人员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实现无纸化的信息比对和无线数据传输,完成法定监管任务,做到查验合格即可当场放行、查验记录即时录入传输,达到了货到即检、检完即放目的。此项成果荣获上海市“智慧城市”十大优秀应用奖,在自贸区内所有集中查验场站得到应用。 “十检十放”给予了进口贸易最大的通关便利,赢得企业广泛赞誉,对促进外贸持续健康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十届市委九次全会上肯定了上海局做法,认为上海局工作将对其他单位形成倒逼机制,从而避免短板效应。上海市市长杨雄赞扬上海局是“服务很到位的中央在沪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