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0|回复: 4

思想碰撞|行业领军人物共话认证人员能力评价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6 1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认证认可行业的核心要素是“人”,认证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问题是这个行业永恒的主题。用人难,管人亦不易。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为认证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关键的问题是业内机构是否具备承担使命、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水平,而认证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又是核心要素之一。业内需要积极研究推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认证人员能力培养及评价办法,建立新型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如何“养人”,如何“管”?CCAA,认证机构,从业人员,又将承担哪些责任?他们,有话说!

保持统一的审核员能力评价平台非常必要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赵国祥
无论是从制度改革角度还是行业需求角度来讲,个人觉得在整个认证认可行业保持一个统一的审核员能力评价平台对行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站在行业发展角度讲,如果没有CCAA几年来搭建的这一能力评价平台,也就是说没有这一入门关,我不认为现有的所有机构有能力保证审核员的能力水平能达到目前的认证审核要求。这一平台至少可以保证从业人员基本的能力。再者,保证认证审核质量,人员能力不是最终目标,除能力之外,还需要对人员进行整体管理。比如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职业操守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对审核人员的管理,是否应做一些大的改革值得思考。个人认为,审核员的工作是门手艺活。从审核人员、认证机构绩效和激励机制角度来讲,行业协会可以在人员管理细节方面是否可以适当放宽一些。

机构应重视人员能力持续提升的过程
天津华诚认证中心 李金峰
近年来,协会也在逐步探索注册人员的能力建设问题,比如推出了人员继续教育模块,集中行业的优势力量,不断推出配合行业发展的继续教育课程并强制落实,这些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注册人员的能力提升。尽管如此,对我们行业质疑最多的方面,依旧是注册人员能力不足。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比较其他需要进行人员注册管理的行业,如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等,这些专业领域的人员执业准入也是基本条件加考试制度,但与审核员注册考试的不同在于其专业考核的高标准即专业门类和内容的全面化,以及考试的严要求即较低的考试通过率。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队伍中的注册人员应持续提升其能力,应该明确这个持续提升能力的过程是由机构进行管理的一个过程。目前有关认证人员能力要求已识别得较为全面、清楚。而在机构进行人员能力管理的过程中,对岗位人员进行职业能力评价是其中的一个难点。通常会按照国际通用的3种能力评价模式进行,即行为样本的评价模式、工作现场观察的评价模式和已有绩效的评价模式。对人员能力的评价只是手段,结合已识别的能力要求,才会发现差距,找出不足。

以认证市场需求为中心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姜铁白
CCAA成立以来,在认证人员的能力提升和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考评系统。几年来,国内大多数认证机构在人员管理方面深度采信CCAA的注册结果,减少在人员培养、评价和规划使用的把投入,而把更大的精力放在认证市场的开拓和认证管理方面。如果认证认员准入脱离第三方评价,而由认证机构自主进行人员能力评价,尽管认证机构能够自己控制认证人员的培养、评价和使用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员管理的效率,但认证机构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认证人员评价使用的系统,自己承担人员培养使用的全部职责。而从零开始培训、培养审核员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成本,且由于缺乏与同行之间的比对,对于自己培养出来的审核员的能力和水平也存在着风险,而这种风险,可能会转移到认证的经营和生存方面。从CCAA方面,需要以认证市场需求为中心,努力开拓新兴业务,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认证机构采信人员注册结果的成本,提高人员注册的便利性和采信度,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应系统研究认证人员管理机制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宋跃炜
当前,认证人员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认证机构的管理活动以小类代码为中心,管理有效性差,认证机构审核管理工作围绕着专业代码展开。一些认证机构没有将技术领域划分、能力分析评价系统、人员能力评价、基于过程的审核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另一方面,审核员的审核活动以标准条款为中心,审核服务能力不足。审核人员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足,缺乏识别顾客和相关方需求的能力,缺乏对产品特性,关键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能力。在新的市场、法律环境下,应系统研究认证人员管理机制,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活动,引导认证机构、认证人员形成良性发展的运行模式;考虑以IAF和ISO组织发布的管理认证预期结果为指引,研究认证人员的定位,确定审核内容和审核人员能力要求;协会可考虑将认证机构人员相关岗位设置、能力管理、审核实施整合形成良好案例,促进认证机构之间相互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1: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员管理应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
深圳市环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姜小赤
认证的本质是传递信任,这一过程基于审核,而审核的基础是人员能力。人员能力除了客观上可评价的能力,还有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前来看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管理,那么客观上对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CCAA目前的人员注册就是目前最好的对于人员能力进行客观评价的平台。个人认为,有必要保持这一统一的平台。如果各机构自行培训、自行考评,认证机构对新转入的审核员都要重新评价,互不采信,就象医院转诊要重新进行体检一样,不仅业内采信程度底,社会对采信认证结果也会存疑。另一方面是,如果没有这一统一的平台,也会极大地增加行业成本,影响审核员的能力提升和行业整体发展效率。

应当关注未来对于人员的需求和期望
上海挪华威认证有限公司  李文远
目前,随着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正式发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和理解这两个ISO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新高潮。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管理体系专业工作者,应当关注管理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如何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以正确方法引导中国的管理体系认证行业继续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未来的管理体系应当帮助一个组织走出其物理界线,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价值链并与社会有机结合为一体。未来的管理体系对于组织来讲,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成为构建组织文化并支持组织实现其价值和目标整体框架所必需的组成部分。作为专业化第三方认证机构,应当关注未来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和顾客不断增加的需求和期望,通过理解和掌握相关要求和知识,从而与时俱进地提升认证机构自身及其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在审核过程中应用专业化知识,以使审核人员能够有效地发现并指出组织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帮助广大组织切实从有效实施管理体系过程中获得实际好处,并使其保持持续成功。

应坚持完善统一的认证人员管理体系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王金德
坚持统一的认证人员管理体系是必须的,这是“认证服务+机构管理+行业治理”的行业发展主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应该坚持完善“统一的认证人员管理体系”。协会的重点应该落实到:建立行业人才标准、规范行业用人(自律)机制和认证注册管理,建立行业人才(认证审核人员)的评价体系。伴随着2015版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颁布,整合组织管理体系是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风险思维的PDCA循环,使过程方法在构建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更加明确组织环境,平衡相关方利益和需求,确保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能够提供适应这样服务的审核员的个性化培育是必要的。在这种形势下,希望协会的服务对象从以审核员和认证机构为重点,扩大为整个认证认可行业,尤其是获证企业。开展会员企业服务(尤其是高端企业),提供包括人员培训、项目研究等专业服务;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提供包括人员培训在内的集群服务,有效提升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有必要建立诚信评价制度
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张玫
第三方认证都是以诚信为基础,企业的申请、机构的受理、审查、评定、认证决定等每个环节都需要诚信。诚信体现在审核技能和态度上,审核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和审核技巧,每个人的知识有长有短,先天的不足可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审核技巧可以通过审核过程的积累来提高,而审核态度则体现了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道德。主动提高审核技能,不搞形式主义就是诚信的体现。如果能建立有效的诚信评价制度,必将提高认证人员各方面的能力。目前CCAA认证人员注册与管理系统V3.0系统可作为诚信评价系统,从业人员在该系统中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认证经历都由自己填写,所填信息一经确认就不能修改,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惟一的,认证人员对其真实性自己负责。认证机构查阅认证人员信息以3.0系统的资料为准,利用系统的信息来评价认证人员的专业、安排审核任务和扩大专业范围,机构作为认证人员的使用管理机构,应当对认证人员的相关经历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也应负起相应的诚信责任。建议将3.0系统纳入社会诚信系统中,加大对认证人员信息造假的处罚力度。建议在3.0系统增加“人员能力”专栏,机构和管理人员就能直接查询认证人员的专业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构应与协会联动起来提升人员能力和水平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   曹华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认证认可行业治理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认证机构、行业协会和认证人员三方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多元联动,积极探寻和创新认证从业人员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使之更加适应认证认可的发展需求。从认证机构层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系统性提升和专业性引导。从业人员应根据获证组织管理成熟度水平,超越评定标准,基于组织战略方向对其提出系统性的建议。为了使从业人员能达到这一水平,需要认证机构为从业人员搭建平台,提升人员的系统性管理能力,多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拓展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同时,认证机构应结合获证组织的行业特点,加强从业人员对获证组织所属行业中深层次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强的问题的研讨和交流,将获证企业的知识和从业人员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认证机构的知识。从认证认可协会层面,希望建立社会化的以自律为导向的新型认证人员能力评价制度,创新认证从业人员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整合行业及社会的技术专家资源,真正建立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全行业的能力分析评级系统。

认证机构应担负起对人员能力和行为管理的主体责任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马立田
认证人员的能力要求可归纳分为知识、技能和素质三部分。知识构成来自于3个方面,第一是与认证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第二是认证人员的通用管理知识;第三方面可理解为开展认证活动需要的针对特定认证客户的专业知识。技能主要指在工作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本领,专业技能来自于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积累和转化,一般与工作经历相关,而个人素质取决于价值观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认证机构作为认证人员的使用者应担负起对人员能力和行为管理的主体责任,主动建立完善人员能力评价系统,并根据评价结果策划人员补充的措施。作为责任主体,认证机构应以法规和行业规范为依据理清认证机构利益、认证客户利益和认证人员个人利益的关系,以防范风险的思维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认证的有效性和对认证人员的能力和行为管理,履行好认证机构的社会责任。国家认监委和地方两局利用监管手段约束认证人员行为。认证认可协会作为行业内各相关方的桥梁和纽带,在认证人员管理上、塑造良好行业风气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托“互联网+”打造新型认证人才队伍
北京军友诚信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王巧云
人才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组织之间的竞争最终都将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当前,互联网逐渐成为助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认证行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认证人员队伍的建设始终都是摆在我们行业和机构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有效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构高技术服务行业人才队伍的新型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选用育留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将互联网、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平台等新技术成果与认证行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项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认证行业资源整合、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这将成为我们认证行业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进一步实施。个人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搭建通用型共享资源平台;二是,充分发挥认证机构管人的作用和职责,构建实时、客观、高效、互动、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充分依靠认证从业人员的自律和修养,塑造“互联网+”技术下的自我学习型认证从业人员队伍。

构建学习型组织来提升审核员能力素质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 王丽
通常说的审核员能力素质,至少应涉及通用能力、核心能力、专业能力。我们可以考虑参考组织的卓越绩效的核心价值观来思考认证机构的执业水平。这个水平涉及组织的价值观、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经营业绩、审核员能力素质以及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和未来价值。作为认证机构至少有5个卓越的驱动力:顾客、社会、市场的卓越驱动;国家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卓越驱动;认证公司内在成员追求和更新引发的卓越驱动;投诉、舆论媒体、相关独立评价的卓越驱动;国际同行业影响的卓越驱动。正是因为顾客渴望有第三方公正机构能够出具他们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管理体系证明,认证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管、媒体监督、国际同行的影响,以及认证公司本身成员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经验和从业经验不断增加,内部的成员更新以及研究结论,形成内了在的张力,来促使自己的公司不断拓展新的业务和领域,不断改进。正是因为这些,才体现出了认证机构存在的价值,才推动整个认证行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而这种发展和进步本身就在于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人才参与其中。作为认证机构,我们强调审核的符合性、有效性,要保证这几点,构建学习型和知识型组织无疑是提升审核员能力素质的最佳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协会应该成为行业的动向标
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  秦红
认证认可行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其属性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要求:知识背景、职业经历、能力意识以及行为规范等。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与行业的走向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从事认证认可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力,要不断通过实践和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丰富和提升自身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审核水平,从而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在实践中建立信任、传递信任。人员培训应结合行业的要求、业务的要求以及所面对的客户群,按照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培训的知识点从大处讲应结合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从小处讲,应紧扣审核实践,尤其应在行业中大力推进良好审核实践的交流和推广。行业协会应该成为行业的动向标,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大环境的背景要求、行业新知识等方面给机构以引领。同时,协会最好能搭建行业信息交流平台和成果分享的平台,成为行业知识的总结者、发布者和推广者。


5ad7b2160d.jpg
人力资源储备非常重要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孔繁祎
根据新的人员注册要求,实习审核员转为正式审核员不再面试,这样就引发一些问题,由于年轻人应对考试能力强,所以年轻审核员通过率比较高,人员增加也较快,而有些有经验、专业能力强的资深审核员,由于年龄、精力等客观因素,反而考试通过率比较低,客观上造成整体人员能力素质的滑坡。从机构方面来讲,因为审核组必须有专职审核员的要求,也存在凑专业、凑专职的情况,一些有能力的兼职审核员无法成组,为了应对新要求,机构必须吸收一大批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专职审核员,导致审核组能力和有效性明显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最近两年我们对新进的实习审核员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同时针对具体专业以及服务领域开展了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逐步为今后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总体来讲,有能力、高素质的审核员越来越难找,所以,人才的储备非常重要。希望协会能在人才储备方面有所考虑。

人力资源建设需要把好“三关”
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   吕华
从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的经验来看,人力资源建设需要把好3个方面评价工作:入门关评价、培养关评价、使用关评价。入门关评价从入口把好审核员的能力与素质关。培养关评价是在从业人员与机构签订协议后,针对不同级别和岗位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以使人员发展保持可持续性。使用关评价采用了科学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考评机制,重在使从业人员各自发挥所长,进而保证审核高质高效。通过三方面的运行,使机构能够在改革中占得先机,使认证人员队伍平稳、持续、良性发展,真正体现认证行业这一高技术服务业具备承担使命、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水平。希望协会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简政放权,将审核员资格管理下放到机构,采取备案制,进一步发挥协会优势,在行业建设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业指导意见。

应将人力资源能力提升渠道明晰化
东北认证有限公司   蒋宏毅
东北认证有限公司在人员管理方面一直采取“重用一批、慎用一批、停用一批、解聘一批”的方式,认证审核员管理始终是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公司按照认证认可规范建立了人员能力评价系统,严格把住认证人员入门关,新聘任人员要在协会网上平台发布审核员信息并进行查证,同时公司要对新进人员进行专业考试(笔试)评价和面试考核。公司对已录用审核员实施动态管理,如审核组长对审核员考核评价、企业对审核员表现评价、审核部对审核人员项目参与能力评价、公司检定部对审核档案质量评价,人力资源部综合上述信息对审核员进行持续监督与评价,年底再进行综合评价。公司一直致力于以人为本,把尊重知识型人才的政策和策略落到实处。建议加强协会人员注册系统登录使用的稳定性,将人力资源能力提升渠道明晰化。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企业文化建设助力人员能力提升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张元琦
当前,国家认监委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为牵引,加快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配套完善,构建“放、管、治”相结合的行业治理新机制。对认证机构和认证从业人员而言,既是新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认证机构和认证从业人员是提供认证服务和开展认证活动的主体,在构建多元共治的行业治理体系中应发挥最基础、最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联合智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以先进的理念培育员工;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完善覆盖公司全面管理的卓越管理体系,作为规范、有效运作的制度保证;深入贯彻公司“守法”的经营理念,以有效性和合规性为目标,开展风险控制管理;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认证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利用互联网,建立公司内部e-学院,为认证从业人员的继续学习和能力提升创造条件。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公司规范有效的运作,保证了认证有效性得到控制,促进了公司从业人员能力的提升,也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构建多元共治行业治理体系的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1-11 12:45 , Processed in 0.1373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