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8|回复: 3

祖林:要当头,先会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1 12: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文化是含蓄型的文化,中国话经常话里有话。所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要学会听别人说话。



用眼睛听、用耳朵听、用身体听,听得别人愿意说、说的别人愿意听,用“心”来听才能听出真言、听出目的、听出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




一、中国话,话里有话

有人说,说话还不简单呀?张嘴就来了!

有一次,某工厂请外部专家做沟通培训,有位生产干部毫不客气地说:老师,你们这套沟通方法太麻烦!还不如我骂骂他,出结果更快!

中国人讲究心服口服
骂他两句,也许对方去做了,可是心里面舒服吗?如果不舒服,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中国人说话做事讲究心服口服,如果心里不服气,就算眼前没事,以后都会有麻烦。

所以,看似简单的说话,其实不简单。

现在,我们就来琢磨琢磨怎么说话。

中国人跟美国人比,哪个国家的人说话更直接?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有人说,当然是美国人啊!真的吗?

来到一个地方,中国人说:“哎——呀!这个地方好臭!”直接吧!

碰到这种情形,美国人可不这么说,怎么说呢?美国人说:“哎呀!这个地方有一股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好像不那么直接。

再比如,中国人说:“注意啊!不要在大众面前开黄色玩笑!”

美国人说:“注意啊,在大众面前,不要谈使人产生与性有关联想的话题。”

怎么样,我们中国人说话更直接吧!不过,碰到关键问题呢?就不一样了。

美国人说:“你这个意见我不同意!”

中国人则说:“呵呵……关于这个事情嘛,我是这样想的……”跟你说了一大通,至于我什么意见嘛,嘿嘿,你自己想去吧,琢磨错了,怎么死的你都不知道啊!

中国文化是含蓄型文化
碰到关键问题,中国人往往不直言其意(见图1.1)。

祖林:要当头,先会听
图1.1 碰到关键问题,中国人往往不直言其意

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特别是在关键点很含糊,不认真体会很难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所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这个原因。

◎ 案例1

此“突出”非彼“突出”

小王从一所很有名的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三年后跳槽到一家很著名的外企做工程师,这个人对自己很严格,很勤奋,做事非常敬业小心。

三个月试用期满,小王的业绩考核在同一批人当中最高,她也很善于与上级沟通,经常到领导那儿汇报工作,有一次,经理对她说:“小王,你的个人表现很突出……”小王听了这句话,心里非常高兴,感觉受到了经理的赏识。

半年后,小王的技术主管调走了,小王想:这一下机会来啦!没想到,领导并没有考虑她,而是从别部门调来了一个主管。

小王心里闹不明白怎么回事,于是找到了经理问原因,经理很坦诚地告诉她:“做主管要善于管人,要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你这个方面比较缺乏,过分在乎自己的个人表现!今后注意,会有机会的。”

这个时候,小王才知道:原来,经理上次的“突出”不是表扬,而是委婉的批评和提醒!只是后半句没有说出来,要自己去体会。

想到这里,小王感到内心燥热,觉得自己太幼稚了。人在江湖,真的需要阅历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些事情。

你不自觉,去问一个女孩子的年龄,对方兴冲冲反问:“那你猜猜我多大?”她当然希望你回答小一点,把40多岁说成30多岁,把30多岁说成20多岁,她就特别开心,显得她很会保养,很年轻。如果你反着说呢,呵呵,遭殃喽!她立刻就会给你脸色,甚至好久不理睬你。

一个新同事跟你聊天,同事问:“你知道我工作多长时间啦?”他肯定希望你回答得长一点,为什么呢?时间长显得自己资历长,有经验,成熟。如果你回答太短,他很可能就很不高兴了。如果您清楚地知道他工龄不长,就说:虽然你工作时间不长,不过你确实比同龄人显得成熟稳重——之后,他就会要求自己:一定要比同龄人更成熟稳重。

琢磨生活中的暗语
在工作中有很多职场暗语,这些暗语有的是正话,有的是反话,如果理解错了,难免要吃亏,甚至四处碰壁。

你去一家企业面试做业务员,经理问您社交能力怎么样,可能就包含了你喝酒的水平怎么样,能不能喝上一斤两斤白酒。

有同事赞扬你观察能力强、细致入微,可能是在讽刺你经常打小报告,连一些小事都关注,看似鼓励,实际是否定。

你把一份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策划方案给领导,领导瞄了一眼,说:“等我有时间再看看。”这差不多就是枪毙了。如果你不识时务老去问领导:我这报告看得怎么样了?领导可能就很不高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灵性呀!

领导把你找去,先是说你一大堆优点,然后给你提一小点意见:如果同事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一点,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好的人缘。这是领导在暗示:你平常不懂得尊重人,这方面要加强啊。

听人讲话需要琢磨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最讲究面子,为人处世要给别人面子,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所以,因为中国的含蓄性文化,我们在语言上就要有所讲究,说话委婉一点儿就是为了大家面子上都好看,说的人心安理得,听的人面上有光,双方不会尴尬。

所以,听别人说话不能只听表面意思,要认真揣摩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2: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听出境界

据统计,在沟通的平均时间分布中,聆听占40%、交谈占35%、阅读占16%、书写占9%(图1.2)。

祖林:要当头,先会听
图1.2 沟通的时间分布

听人说话有学问
有人说:听别人说话,那不是小菜一碟?!我天天在听,这个还要教吗?我的耳朵是24小时开放的。

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听容易,会听——不简单。倾听,更是有学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急于表达自己,根本无心倾听对方在说什么,甚至对方还没说完心里就在反对。

培养聆听的习惯
沟通中的聆听非常重要。善于聆听才能善于针对性地表达。企业各级干部,应该把“倾听”视为金科玉律:倾听上级,才能理解上级;倾听下属,才能理解下属。

有的时候,用耳朵比用嘴巴强! 要提高沟通能力,首先就要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善听才能善言
为什么要学会听?只有倾听,才能知道别人想什么。知道对方想什么,才知道怎么和对方沟通,进而有效影响对方。

有时候,倾听可以缓和紧张关系。

作为一个管理者,经常会碰到部下跑来提意见。

有一次,一个员工跑到主管办公室,说:“凭什么要把我调走?”然后讲了一大堆理由,发了一大通牢骚。

假如一开始在他怒气冲冲的时候,主管就针锋相对地向他解释,只会激发的愤怒,效果肯定不好。

先静静地听他发牢骚,该说的说完了,火气慢慢就消了,主管再跟他解释,说:“调你去是工作需要,那个岗位只有你能够胜任!你不帮我,我就完蛋啦。”这样,愤怒在耐心倾听中化解了。

事后主管反思:这样对员工有直接影响的变化,我怎么没想到先和他商量一下呢?!

员工有权利知道与其相关的工作调整。未经任何提示就进行工作调整,会引起员工的逆反心理,“谣言”会让个人和群体产生困惑和不安,所以,员工极力抵抗“独断专行”的变革也就不奇怪了。

预先告知员工与其相关的变革并征求其意见和看法,即使不认同,员工也可以慢慢接受。

这次倾听不但缓和了紧张关系,还让主管获得了管理启示。

倾听,才能听到真话
愿意听才是倾听,循循善诱、适当激发,才能把说话人想表达的信息全部接收,听出说话人的本意。

◎ 案例2

“听出来的秘密”

某行政经理,管食堂的,整个食堂承包给别人了,这个承包人把食堂管得铁桶一般,密不透风,经理感觉到饭菜的质量有问题,有一次到食堂,吃到菜里有沙子,经理把承包人叫过来。

承包人满脸堆笑,连连道歉:“经理,对不起对不起,洗得不够干净,我们一定改正!”

这么谦虚,经理反而不好说什么。小炒肉根本看不到有几块肉,菜没洗干净就下锅,油也少得可怜,但是食堂的操作都承包给别人了,证据不好找。

有一天,一大早,员工小王怒气冲冲来到办公室,冲着经理说:“这样的食堂会吃死人的!你们行政部到底管不管?”

经理听到这个指责,当然不能一下子生气,客气地说,“小王,有什么事情坐下来说。”

于是两人坐下来,经理给他端了一杯水,问:“小王,什么事情这么生气啊?”

小王说:“吃早餐的时候,我在食堂买了一个白煮蛋,剥开蛋壳后发现鸡蛋没有明显的气室,可能是假鸡蛋!还有一次吃了食堂香干,竟然是变质的,吃完后不到半个小时就拉肚子。食堂常常将剩菜与新菜混合卖,有人经常肚子疼。服务员也不穿制服,头发也不洗,只有检查的时候才装模作样应付一下,饭菜的量很少,这样吃下去肯定要出事的。”

经理正想了解一些食堂的情况,就说:“假鸡蛋肯定不行,会吃死人啊!这样对员工健康极不负责,我想问问,小王,你怎么知道剩菜与新菜混合着卖?”

小王看到他的话得到了重视,就来了兴趣,干脆霹雳巴拉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小王说,他知道很多事情,比如那些采购员拿回扣,怎么买些劣质菜,怎么买些不好的猪肉,还有一些超市的过期菜进来等等。

在听的过程中,经理一直专注地看着小王,还不时地提问、做笔记,“这个问题很重要”,不断鼓励小王继续说。

原来,小王有一个老乡在食堂干活儿,经常聊起这些事情。

这样,经理顺利地得到很多信息,就把食堂的很多事情搞清楚了。

所以,听“话”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得愿意听,其次是会听。

听的五个层次
一般来说,听“话”有五个层次,分别是“听而不闻(冷漠地听)”、“无心地听(假装在听)”、“过滤性地听(有选择地听)”、“专注地听”和“倾听(设身处地地听)”(见图1.3)。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2: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1、第一个层次:听而不闻(冷漠地听)

这是最糟的听。对别人说的话很冷漠,采取拒绝的态度,不愿意听,你爱说啥就说啥,跟我没有关系。

有员工到主管办公室,满脸怒气,说:“为什么这个月扣我这么多奖金?”

主管说:“这个事情不归我管!跟我说没用!

或者主管直接说:“滚出去!到我这儿瞎闹什么?有本事找老板去!”

完全漠视别人说话的权利,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对方,把人拒之于千里之外。这就是冷漠。矛盾靠疏不靠堵,这样反而会激发矛盾,最终带来更大的被动。

2、第二个层次:无心地听(假装在听)

耳朵开了,心并没开。看起来在听,其实心不在焉。

生产部李主管从副总经理的办公室出来,因为这个月不良品率大幅度上升,被领导骂了一通。

回到办公室坐下,李主管越想越难受:不良率高是我有错,但是质量部、工艺部、采购部、设计部就没责任么?为什么单单批我?

正好这个时候技术骨干小刘敲门进来,问:“主管,您有没有时间?我向你汇报一下产品质量的事情。”

李主管正在气头上呢,但又不好拒绝,只好说:进来。

于是,两人坐下来,小刘开始汇报怎么这个月产品不良率高的原因,可是这时,李主管还没从副总的批评中缓过来,还在想着刚才挨批的事儿,只是“嗯嗯”地应着。

小刘说完了,问:“主管,您看,对我的报告有什么建议?”

这个时候,李主管才醒过来,赶紧说:“很好,我稍后再找你。”

李主管实际上根本没有听进去,只是碍于面子假装在听。

3、第三个层次:过滤性地听(有选择地听)

有的人听别人讲话,一开始就固执地抱着自己的主张,而且不想任何改变,看起来在听,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听:跟自己意见一致的就听进去,符合自己利益的才能听进去,反之一律拒绝。这就是过滤性地听。

有一个销售经理很有特点:听到销量增加、利润增长就很高兴,一听到销量下降则暴跳如雷,不再听部下解释,直接把对方大骂一顿,结果是:没有谁敢向他报告坏消息。直到有一天,许多经销商打电话过来投诉,说压货太厉害,根本卖不出去!

原来,销售人员为了保证每个月的数字好看,不被经理骂,就拼命向经销商压货,直到矛盾爆发。这就是过滤性地听的结果。

4、第四个层次:专注地听

所谓专注地听,就是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

说的人很积极,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当一个人积极地听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有些鼓励他人的表示,比如注视、点头、微笑、做笔记等。

说话的人看到这些信号,受到鼓舞,就会不由自主地说下去。

某业务员拜访一重要客户,谈着谈着,对方谈到自己的孩子,说孩子如何聪明乖巧如何出类拔萃,业务员马上露出羡慕的表情,不停地点头说“真羡慕您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恰当的时候还充满期待地问:“看得出你们是一对非常用心的父母!您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客户得到了赞赏,对业务员产生好感,商务上的戒备心也随之减弱。

假如反应迟钝,对方说话时自己一点回应都没有,甚至还转过头去打电话,你说生意能谈好吗?

江苏德胜公司有一个规矩:员工要随身带笔记本,不管是上级、下属还是同事,只要是对方说话,都要记下来。记下来后还要有反馈,要给说话的人有一个结果,不然就是假装在听。

5、第五个层次:倾听(设身处地地听)

所谓倾听,也叫设身处地地听。也就是说,当对方说话的时候,在思维层面,要把自己设想处于他那个位置,再来理解对方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隐含了什么目的。

站在对方的立场聆听其表达的内容,首先要承认对方追求其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其次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处境和可能碰到的困难,第三要理解对方意见的核心目的。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听懂”对方。

一个新进员工找主管谈心,说:现在做事找不到目标,不知道做什么,整天象无头苍蝇,昏头昏脑的。

做主管马上想起自己刚进社会时的状态和经历,在听完员工的描述后说:你刚大学毕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要踏实从基层做起。先熟悉工作环境,把上级交给你的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对待,把每一项工作都当做一次机会,取得同事和上级的接纳,就下来就会获得更多重要的工作,到哪一天领导让你做好自己的事还要带着别人做事,你就开始成长了,这个时候再来想三年五年的目标,你就会有感觉的。

我工作五年,也是这样起步的,知道自己怎么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就开始学一点管理知识,从组长干起,慢慢向上走,一步一个脚印,才做到今天这个状态。

员工若有所思,心理踏实了许多。

设身处地的听别人讲话,才能真正听“懂”对方的需求,进而进一步挖掘必要的信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解决问题打基础。

同理心:将心比心

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喜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同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 · 罗杰斯称之为“同理心”,中国话就是“将心比心”,也就是同样的时间、地点、时间,把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理解和体谅他人。

听的忌讳
在倾听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不要轻易下结论,等对方完全表达完再说;善于发掘对方的言外之意;即使不同意也不要立即打断对方;先让对方说完;边聆听边做记录。

善听才能善言。积极的聆听不但可以激发对方的表达欲望,获得友谊和信任,还能准确而充分地了解对方,把握对方的动机和目的,惟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对方的目的、要求、特长和不足,决定自己的思路、内容和表达。

走出“听而不闻(冷漠地听)”、“无心地听(假装在听)”和“过滤性地听(有选择地听)”的误区,通过“专注地听”达到“倾听(设身处地地听)”的境界。

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更容易成为好员工、好同事、好朋友、好上级、伴侣。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2: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倾听,是做好管理的要素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12-2 06:29 , Processed in 1.12025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