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回复: 5

曹岫云:知行合一,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9 09: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曹岫云:知行合一,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1
阳明先生立德、立功、立言,是一个卓越的成功者。像他这种“三不朽”的人物当然是实践强、理论也强的人。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或者有勇无谋的武夫,根本成不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并影响历史的人物。阳明先生说:“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这种人的认识,只停留在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的阶段。“只看到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所谓“不解思惟省察”,就是没有“经过感觉而达于思维”,没有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没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只是个冥行妄作”,就是盲动主义。“所以必说个知”,这里的“知”就是理性认识。它“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09: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2
阳明先生接着说:“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个行,方才知得真。”这段话的意思是,另一种人只顾空想,不参与实践,连感性认识也很少,更谈不上理性认识。
“所以必说个行”,这里的“行”当然就是行动,投入实践。阳明先生接着又说:“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这段话的意思是,现在的人把认识和实践分作两段去做,以为先要认识,然后才能行动,才能去实践。
但是,无论是感性认识也好,理性认识也好,都必须通过实践,必须在行动中体会。不行动,不实践,根本不可能“知得真”。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必定是“终身不行,终身不知”。阳明先生强调“事上磨炼”就是重视实践的作用。阳明先生强调“知行合一”,他的“知”与“行”始终并驾齐驱。他的“致良知”一刻不曾离开具体的事物,他的理论从未脱离实际。在实践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触及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阳明先生说“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里的“知”,就是知晓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也就是“良知”在这一事物上呈现的具体形态。认识未达“明觉精察”时是感性认识,认识达到“明觉精察”时就是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09: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3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有了对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所当然就会付诸行动。这就是认识论的第二次飞跃,就是所谓“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也就是从认识世界进入改造世界的阶段。就是拿了这种对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也就是拿了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取得事业成功的同时,进一步修正这种认识,完善这种理论。换句话说,也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稻盛先生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科学技术和企业经营要求高度的现实主义,它必须既唯物又辩证。稻盛先生说:“依据原理原则追求事物的本质,同时,要以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为基础,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基准,进行判断,采取行动。这是最重要的。”同时,稻盛先生强调“要每天反省”,就是要对实践进行修正和完善。语言表达不同,实质内容都一样。这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在阳明先生、稻盛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阳明先生死而无憾,“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就表达了这种知和行、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的境界。
本文选自《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楼主| 发表于 2025-9-29 15: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从事质量工作的?是不是我的微信好友?
发表于 2025-9-29 15: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行合一,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有时可能会存疑,存疑时就换个角度看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10-30 05:30 , Processed in 2.40135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