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回复: 6

杨正杨: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放下执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杨正杨: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放下执念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痛苦时刻?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领导还是不认可;



说了好多遍了,父母怎么还是不理解;



脑子里总充斥着关于他人和世界应当如何的念头……



这些你以为很正常的情况,正是我们烦恼的来源——执念。



《我可能错了》一书中提到:



“没有别的人或事有义务改变,好让你我的生活轻松些。”



这本书是作者比约恩人生的最后一本书。



他26岁时突然辞去工作,剃度出家。在林中苦修17年又突然还俗,但无法适应社会导致抑郁,走出抑郁后又确诊渐冻症,生命只剩3年。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感所悟写成了本书,告诉我们摆脱痛苦的方式——放下执念。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一切烦恼皆执念
张小娴说:

“无法控制别人对我做些什么,却又执着于别人对我做些什么,这多傻啊?凡有执著,就有痛苦。”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但有时过度执拗会让人忘了初心。 比约恩修行多年,尽管明白这个道理,但有时还是会陷入其中。 有一天早上,他在吃早饭时跟妻子伊丽莎白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 他觉得妻子不该没跟他商量就替他约了下周的看病时间,而应该尊重他自己的意愿。 妻子对此做出了解释,强调了他病情的紧急和医生的建议。 在逐渐升高的语调中,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并且随着俩人的对话,也发现了自己的立场站不住脚。 可此时他完全被“我要维护自己的信念”所控制,开始搜罗一些故意曲解的道理,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明知道这么做的荒谬,以及闷闷不乐的后果,但还是由着怒气和事情发展下去
这种“你该怎样”“我没错”的执念,让他忘了事情的初衷,失去了理智。 佛陀有个伟大的发现:

我们人类经历的大多数心理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很大程度上而言,当我们感到气愤、压力、悲伤、焦虑时,通常是由我们执着固守的念头引起的。 执念不同于普通的愿望和目标,而是一种带有强迫性的,难以摆脱的思维模式。 我们容易执着于这些念头中而不自知,但一旦发现非我所愿,就会陷入烦恼。 要知道,没有什么理所应当,人生不一定如你所愿。 放下执念,也就放下了痛苦。 当你不再期望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就摆脱了限制自己的牢笼。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2
固执己见,会让人失去更多机会
雨果说:

“没有智慧的顽固,就是愚蠢加荒谬,并且使得人越来越蠢,事情也就更加糟糕。”
不禁想起国外一则关于固执的现代寓言小故事。 约翰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信徒,他每天祷告、读经,严格按教义生活,坚信上帝会保佑自己。 有一天当地发生了洪水,约翰被困在了家中,但他心中并不慌乱,因为他知道上帝会来救他。 果然,有一艘船经过,但被他拒绝了,说“上帝,会来救我的”,船只好开走先去救其他人了。 眼看水越涨越高,约翰也爬到了屋顶,继续虔诚的祷告。 不久,又来了一架直升机,也被他拒绝了,说“上帝,会来救我的”。 无奈,飞机只好离开了。 随着洪水越涨越高,约翰最后也没等来“上帝”,终于被大水吞没了。 到天堂后,他愤怒的质问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上帝叹了口气说:

“我飘过去了游泳圈,派了一艘船,还有一架直升飞机,但你都视而不见啊。” 原来,他固执的期待某种“超自然的上帝神迹”。 生活中往往是那些最难以释怀的观念,会对我们造成最大的伤害。 《禅与心理分析》中说:

“人一有执着,便有了局限,人生的格局也就被限制住了。”
不要在笃定的状态中固步自封,否则会变得冥顽不灵,错过许多美好。 在面对世界时,要破除己见,充满好奇,时时留意,时时觉知。 不带偏见地倾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世界。 越是学会放手之道,我们就越能受益匪浅。 放开对执念的执着,既是一种解放,也是智慧的标志。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3
放下执念,一切皆会过去
作者在书中写道:

“不要盲目相信你的每一个念头。 每个人都能选择对念头予以助长或压制,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改变与否。”
一味活在限制性的信念里,不仅让人失去更多可能性,更会陷入无尽的烦恼循环中。
敞开心扉,放下执念,每个人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新世界。 
1).多呼吸,少思考  泰国僧侣阿姜查说:

“有些人终其一生,却一次也没有真正感知到呼吸在身体里的进出。他们距离真实的自己如此遥远。”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将身体和思想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将二者混为一谈,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约恩在26岁陷入绝望时,尝试进行了15分钟的呼吸冥想。 尽管当时并没有让他从纷乱如麻的思绪中解脱,却赋予了他一种奇妙的自由感。 思绪没消失,但却不再像从前那么让他昏乱了。
他仿佛在精神上后退了一步,拓宽了视野,开始意识到自己虽然能产生思想,但却并不等同于自己的思想。 思想本身不是问题,但盲目的执着于想法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当我们陷入某个念头导致内心烦躁时,可以试试感受自己的呼吸。 把自己上半身想象成一个空瓶子,吸气时水从脚底上升,呼气时水落了下去。 这一呼一吸,就是当下最重要的。 有意识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可以让我们摆脱内心的混乱,得到疗愈和抚慰。 
2).运用神奇的曼特罗  曼特罗即语音冥想,是一种把心灵从世俗烦忧等引开的语音。 具体做法是当你感到矛盾正在酝酿,觉得和某人之间要起冲突时,真诚的默念三遍“我可能错了”这句曼特罗。 当然,作者也提到,这个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毕竟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会那么理智。 没有人擅长做自己没练过的事,但我们可以选择去尝试,而且在减少烦恼提升幸福感的做法中,很少有比坚定地接受这个理念更有效了。 正所谓:

“境随心转”。
同样的事物,换个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心对了,世界就对了。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3).少一点控制,多一点信任  
书中提到:

“混乱可能会让人心烦意乱,但秩序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带有“应该”两字的念头,让人变得固执、易怒和孤立。 我们不用时刻担心事情是否按预想的方式发展,从而生活在焦虑中。 比约恩在初到英国道场面对分配工作时,就陷入了心烦意乱的境地。 他看不惯这边做事没有规矩,流程不完善,分配工作太随意等等。 他认为自己是泰国创始森林派道场出身的僧侣,很清楚最正宗的森林派道场怎么做事。 然而主持却告诉他,是他把拳头攥得太紧了。 在遇到世界与自己想的不一样时,可以试着先用力握紧拳头,然后展开掌心,将这作为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提醒。 尝试放下那些紧握不放的东西:无论是物品、感觉,还是信念。 少一点应该如何,多一些顺其自然地随机应变,生活会更幸福。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4
写在最后



书中有句话说:



“别忘了给奇迹留点空间。”



生命会按它自己的方式展开,我们只是一个载体,要学会臣服。



放下心中的执念,让自己静下来。



你可能不会总是得到你想要的,但总会得到你需要的。



用更多的信任面对生活,我们便能达到更高境界的自由和智慧。



一切自有安排,永远如此。



宇宙从不会出错。



愿我们都能对生活多一些信任,接受事情本来的模样。



点个❤,与君共勉。


作者 | 杨正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10-29 17:32 , Processed in 2.03675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