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如何看待“问题” 在这里不是和大家谈“问题”论,而是谈一谈我自己的切身感受; “问题”源于比较,我们说一切问题的根源或决定都是由比较造成的。比如,现实和理想的比较,会产生一定的落差,或者,现实的不完美。这个不完美,或许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做的产品,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研发,工艺,设备,材料,操作熟练度可能有问题。比如,生产过程的一致性问题,这些是努力完善的方向,目标。 “问题”成就机会。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造就了机会,公司的产品,多用于智能电网终端。这一机会,来源于社会上的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我们公司具有高科技水准的自适应智能电源系统,就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未来10年,将是智能电网的黄金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将用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投入将高达2000亿。蛋糕很大,但蛋糕不会轻易就会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仍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管理部门的认可,另外一个是用户或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前者应该应该就是政府部门了)!当然,也有人会说,我们寻找国外客户,这样可以避免政府部门打交道,直接切入客户,想法很好,现实的情况,我们要不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还有,有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要绕过去或寻求许可,不管有没有,我们都得先查寻。如果我们知道哪些我们不清楚问题,问题仍比较好办,最可怕的是,有很多东西,我们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这也是很多公司”国际化”(早几年,这个口号比较响,印象最深的是07年夏天在中欧商学院参加一个论坛:民营企业100强评选,数位嘉宾,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国际化)。问题是机会,都是针对有准备的人或组织的,对于缺乏准备的人或组织来说,可能就是灾难。 “管理好,问题会多”。 “问题是多好,还是少好”,有人说了,按照“问题就是机会”的逻辑,当然是问题越多越好。不错,是这样的。但在这里,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讨论。可能又回到问题的定义阶段或源头阶段。想想看,如果我们针对很多“问题”,如果用“放宽标准,降低要求”的做法,可能大部分问题就会消失或不见了。其实,现实,还是那个现实。不会因为你认为是问题或不是问题而改变。这也是我们会感觉,我们的有些客户的要求太严,对很多问题大惊小怪。如果我们不认为有些问题是问题的问题,到了客户那里,他们却认为是问题,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客户如果认为是问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客户的可能做法会是,退货,退单,换供应商?反之,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的客户要求的稍严格那么一点点。客户的感受会是什么样?很好的满意度(满意度=现实表现-期望值),客户会选择怎么样?订货,加大批量,持续合作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了。曾经工作过的一家企业,在当时我们看来,自己做的已经非常好了。但当时的老板,屡次请他的日本朋友(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是佐藤一郎)到工厂参观,帮忙看看5S,每次参观后,这个佐藤先生总能指出100以上的问题。(问题几乎都是在看到的地方有一片小小的纸屑),后来老板下决心来改善5S现状,还指定了5S专员,有专门的检查组:当时是总经办),能看到的结果,03年时,当时公司员工只有1000人左右,目前是已达近万人的规模,而且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业界有影响力的公司,管理水平不言而喻。(稍举一例,客诉响应处理能力相当的快,快到什么程度,接到客诉半小时,从通知到组建到客户处的返工处理小组,涉及到生产,工程,研发部,工具,材料的准备,半小时即整装待发,半小时,或许大家感觉不明显,但处理过客诉的,都知道,要想这么快的临时组织起这样的队伍在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说,管理好的公司,不是问题少,而是问题多。 问题的处理 在我们处理问题时,大部分会有这种感觉,问题越处理越多,是怎么回事?这个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断的处理原来没有处理完的问题,这种现象通常与问题处理的方式或方法有关。还有一种,越来越多更细的问题。如果说后一种,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后一种问题处理是完善,完美型的,也是我们鼓励的。如果是前一种该怎么办?其实,这可能是在处理时缺乏系统性的处理。所谓系统性的处理,除了解决当前的问题以外,同时还要对流程,过程作检讨,而且还要针对处理方式进行一系列水平展开。如果还没有流程,就要考虑建立相应的处理流程,如果有,就要完善流程,但前提是,你首先得把它看作是“问题”。另外,问题的思考方式也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