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质量之路】----永远是学生
-- (WWW.QPDCA.COM论坛首发)
2004年在一家台企Y上班。
做数控车床操作工,工作12小时,工作强度大。加工零件几乎都是10-20秒。一天的工作就是不停的装夹。所以新招的工人流动率特高,有几个工人招过来干两小时就不干了。我是坚持下来了。新工人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一天时不时机床撞刀,且家常便饭。车间里面风气倒还好,不是争比技术,是争比谁的装夹速度快。一个零件从取下已加工好的,到用气枪吹干净铁屑,再到把新的毛坯装进夹具的时间,有人说他只要7秒,其他人就在试验6秒,再有人破掉记录,出现4秒新记录。当时就互相比速度,比10个手指如何灵活配合做出连贯动作。
吃完饭,休息时间也不浪费,赶紧多干几个,那时感觉做的多是自己炫耀的资本。有时,车间规定不能开无人车,我也不停。在吃饭前,装一个工件在车床里,按启动。等吃晚饭,打开机床门,看不见零件了,再找找由于车削过程中打滑,零件掉到排屑车里面了。
所以,这是我的错误方法,危险操作,大家不要模仿。
现在分析,当时大家争多出产量,比装夹速度,就是好胜心理。该台企的晋升方法都是操作工----班长-----品管-----技术员-----科长。所以技术员都是质量好手,这对于公司的质量很有好处。现在有些企业技术员很牛,不懂质量,不站在质量角度考虑问题,可否借签这样的方法?
有一次,我加工产品,是车的散热器的内孔,用百分表测量,只量一个方向,忽略了另外一方向的失圆因素,结果整班零件全部报废,失圆8丝。事情闹的很大。
我直接辞职。王科长,说年轻人这不全是你的责任,本身散热器就薄,容易变形,我们的工装不合理;另外整批报废,我们的巡检都没有到位,都要负责;干机械行业,老师傅经验就是从失败教训中得来的;我们公司给你提供这么多废品的学费,你岂能离我们而去。
对于一个新人,听到这样的话,是始料未及的,真的感谢那位科长的话。作为新人,我一直以为自己做的零件不好肯定是自己的责任,如夹具不好,刀具易磨损造成的不良也都是工人自己运气不好,自认倒霉。从这里,彻底打翻了我的观念。没有批评,更多的是激励。但正是有这样的领导的激励,我工作格外努力,不断学习,受到不断的好评和称赞。
后来一同事说,我们做数控车床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毛刺。而加工中心这东西厉害,是数控行业最牛叉的设备,加工出来的产品就是没有毛刺(后来知道这观点是错误的),于是怀着无比的憧憬改行做加工中心。
于是从Y公司来到了T公司。
当时由于T公司急招人,而Y公司要半个月才能离职。于是有半个月白天在T公司上班,晚上在Y公司上班。这样坚持了半个月。而T公司是我受益最大的公司。开始做操作工。拿到公司胸牌很高兴,上面写着岗位“加工中心操作工”,呵呵终于可以操作加工中心了。
刚进厂是由人事经理把我安排到加工中心车间甲班,把我交接给甲班班长张雪,对我说,以后张雪就是我的直接领导,有事直接向张雪汇报。现在想象这样的汇报体系相当好,明确了直接上级。开会时张雪,说今天有新员工进来,大家鼓掌欢迎。张雪是机械专业,为人很好,兴化人,和我方言比较接近,所以交流方便,后面相处的也很好。当时公司加工的是气动扳手工具,公司只有5台加工中心和1台数控车床。当时的车间员工对数控车床都水平不高,于是当时的车间主任就让我来操作数控车床。
新车间,大家都不懂,于是看我做数控车床,大家都很惊讶。车间主任是老板的女婿,是很帅的小伙子,也很满意。当时有个很好的机会就是气动扳手的客户是世界500强企业,当时他们在中国找供应商,对供应商的门槛很低。他们急需零件,于是他们在金坛的分厂,全力指导我们的样品开发,程序他们提供,刀具他们提供,量具他们提供,夹具他们提供,技术质量安排人来指导调试。这样一切很顺利。当时我负责的车床加工,有一个尺寸是一工序平面到二工序的孔的中心距,公差只有0.02,客户是用二次元高度规测量。我们公司没有这仪器,于是我和车间主任顾工调好一个就去金坛送检,开车路程是1.5小时一趟。这样一天跑了3个来回,跑了2天。后来我推荐顾工,利用千分表用杠杆原理也可以实现间接测量。于是手工制作检具。拿一个零件,在客户那里测好,写好数据,做比较。这样精度也很好。但这不是永久之计,于是买了二次元。
后面样品通过,订单来了,加紧生产。车间一切都很忙。每天出货2次,上午1次,下午1次,出货属于现炒现卖的类型。当时有个全检小组在检验。客户对孔全部要求是通止规检验,一个产品,我们有时要用15-20个规,公差1丝8用通止规,公差50丝也是用通止规。但这种方法不见得不好,用通止规可以实现傻瓜检验,而且效率比卡尺快,且错捡率低。
这中间就发生了一件事,我加工一直追求完美。每天品质部的日报表,我就希望我的质量永远是100%,因为到新公司要留好印象。但是恰恰有一天我加工的刀片占铁屑,加工出的孔,止规就是进了。怎么办呢?我伤透了脑筋。虽然出现1件废品不算什么,但是我追求的是100%合格,不允许一点瑕疵影响我在公司的发展。最终做了一件坏事,用一铁棒把孔敲变形。这样可以通规进,而止规不进。但是我这好事没有得逞。第二天来了一新检验员,新检验员塞规水平差,于是他们班长教她用百分表检验。这样我失圆很大的孔在百分表面前彻底暴露出来。当时的老板每天都看质量报表,于是帮我叫到他的总经理办公室,跟我讲这事情的后果,虽然你敲了下,看起来通规可以通,止规可以止,但已经是鸭蛋形状了,客户装配的轴承势必不牢靠,这样出去的零件问题就大了;年轻人要虚心,要诚实,做质量要有耐心;这样的事在家里发现挑出来都是小事,哪怕家里发现1000个挑出来,我老板损失80000元都没有关系,但是发出去1个到客户装配出机,我都会为此付出几十万的赔偿;这些还是可用金钱计算的,另外我们的质量在客户中降低是无可估量的;所以年轻人一定要踏实。当时检验班贴一字幅, “质量不是一个文件,而是一个过程”,我看不懂,一直以为这话不通。现在才懂,意义深刻。
在2个月后设备添到12台加工中心,2台数控车床。此时,老板分析了,我们是属于铸造厂的供应商,订单是铸造厂接了转发我们,这样受制约因素众多。想生存必须跳过铸造厂,由我们做客户的第一供应商,而铸造厂由我们找的下家。当时公司高层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跟客户说我们自己开发铸造供应商,第二种意见是,开发好毛坯,再向客户提交申请。第一种意见的风险是,如果客户不同意,方案就会夭折,况且客户一般都不愿意轻易换原先稳定的毛坯铸造商;第二种意见的风险是客户会因为我们事先没有打招呼,而反感,或者不成功,我们投入的开发费用只有自己吞。老板说,坚持第二种方案,看不到新开发的毛坯样品,客户又怎么会对我们的开发能力有信心,又怎么会给我们开发的机会;只有等开发成功的时候,选择恰当机会提交我们方案并递上我们的开发样品,才有成功的机会,这方案不能等,立即启动。于是背着上家毛坯铸造厂,开始找我们的毛坯铸造外协,为了方案顺利,我们同时开发了三家外协,在不断改进和筛选中,终于成功铸造出优良毛坯。而老板一直关注毛坯的铸造,质量标准很严,他说这是公司发展转折的战略,必须重视,一点马虎都能让我们失去这大好机遇。当我们把完美的开发样品呈现在客户手中时,客户很满意。而且以前毛坯铸造厂,属于保守类型;只愿做老产品,有些新产品不愿投入开发。于是客户问我们是否有兴趣去开发285新项目。老板乐坏了,欣然接受。这样我们就成功抢夺到第一供应商位置,并接下一系列样品开发任务。
285系列样品开发启动,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原车间主任,调入技术部,管理技术开发;车间一比较优秀的班长,提升做车间主任;我从数控车床改做加工中心,并由于聪明好学,很快作车间调试。
但是我做技术调试,没有乐呵几天,发生了一件事,从此我的工作生涯发生大变化。原检验班长,是已婚35岁男人,喜欢一25岁未婚女检验员,于是私奔,突然人间蒸发。一班不能无头,外招时间来不及并且就是招来了新班长,对公司产品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熟悉;于是质量经理决定在车间里选拔,最后相中我,说对我最满意。我说我没有做班长的经验,比起质量还是愿意在车间做产品调试,把自己的技术练好,“一技在手,吃饭不愁”。质量经理说,你是我比较看好的人,你需要不能一直做技术,要学习做管理,这样对你的人生有好处,没有做过的可以去尝试着去做,我相信一年后你会感谢我今天把你提拔出来,把你引进管理之门。我说,那我试试吧,等原检验班长回来,我回去还是做我的调试。
就这样我进入质量生涯。那时部门结构是,一经理,下面就是我一班长指挥一帮检验员。检验工作安排,出货检验,外协毛坯问题反馈,现场过程检查都是我安排。常常忙了这个,忘了那个,一天工作特别忙。于是质量经理教我如何疏通理顺,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那时开始学习质量,让经理给我看质量宣传漫画,感觉里面的话太经典,我张贴出来,和检验员一起学习。处于质量知识饥渴状态,感觉都是好东西。后来接触公司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写的太好了,后来才发现这些都是根据质量体系编写。那时对一个质量新手来说,质量体系文件真的太强大了,很全面,公司许多文件都能在上面找得到,才明白,这就是体系,这就是框架,这就是系统。于是恶补。
在我如同一叶小舟进入质量大海中,投入学习的过程中,生产部发生许多事情。从车间选拔上来的班长做的车间主任,毕竟年轻,车间管理经验缺乏,老板不满意,于是一直外招车间主任。前前后后来了五六个,没有超过2个月的。原因是此时人事经理兼生产部经理,本身对数控加工不懂,怕新车间主任不配合他,于是和老车间主任实行一系列活动,让新车间主任在老板面前频繁出错。于是一批批招进,一批批离开。那位班长提拔上来的车间主任保住了。而我两耳不闻这些事,只管读我质量书。看来,我那时真的是饥饿的废寝忘食了。
285这1个系列有6套产品,样品开发很成功,订单很大。公司继续新购机器到30台。我们公司对质量确实要求高,也很重视。这主要来源于老板和高层。生产技术质量的经理说都是老板的左膀右臂加心头肉。但是公司上下都知道,我们质量经理是最得宠的。我现在总结出一句话,质量经理在老板心中的分量就是质量是公司老总心中的分量,对质量经理的重视就是对公司质量的重视。我们质量经理在公司待遇是最好的。铁三角有什么意见不统一争执,老板过来会站在质量这一方,说生产肯定考虑生产任务重,技术肯定考虑技术难突破想打折,而质量永远站全局上看问题,所以按质量经理的方案标准执行。
老板很支持质量检验员的拔高检验,认为提高标准,加严检查,才能把车间工人训练有素。有的尺寸超差0.002mm,也不会让步接收。当时生产部很有意见,并向老板投诉,说孔径大0.002mm,对装配没有影响,质量部一帮家伙只知道按标准规格,对产品特性一点不懂,这样报废太可惜,就是在浪费公司的钱。质量经理对老板说,超差0.002能放行,那么以后超差0.004肯定也会放行,因为在超差0.002的让步基础上又多超差0.002而已,这样长期以往,质量标准无法抓;生产部也知道报废可惜,那么应该把投诉我的精力花在如何制造不超差零件上;质量不能求情,不让他们心痛,就做不好质量。老板认可。车间各级通过此事也知道质量一帮人都是铁公鸡,还是老老实实做合格品,果然质量大好。
我期间开始接触
质量工具,感觉很深奥,认为全部学会并会用需要花几年时间,于是边学边用,力求学一个,就实践一个,把学的用到日常工作中。并把这些讲解给检验员,其实当时我真的不是出于帮检验员培训的目的,因为我帮检验员培训这些质量工具,质量方法的同时就是给自己复习并加深印象的过程。我一直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不是最好的,就是通过这样帮检验员培训来训练自己。培训老师不是好做的,课上1小时,课下10小时甚至还不止,我就是这样强逼自己的。连自己都不熟透,又怎么能培训别人,而且怎么能解答被培训者的疑难提问。所以培训别人也是一种自己学习的好方法。
美国总部到中国金坛分厂,看分区供应商的质量排名,我们公司是第一。于是访问我们公司,并下达60种样品直接出口美国。由于一下子这么多样品,美国总部不是很放心。于是在我们样品开发过程中,派一质量主管来我们公司一周。而质量陪同,就是我。老外质量员工作起来很认真,很严谨,陪同他一起工作,在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每次合作完,都主动握手,毛很长。翻译出去有事,就对我说,小周啊,你和他交流吧。我就用我不熟练的英文和他交流。一周的工作是很忙碌的,他要在一周验收我们60种样品,我和他的工作都很忙。刚开始不是很顺利,以为准备的很充分,在他面前还是准备的不充分,于是他教我如何计划周全,如何预案,如何有效率。有的样品是已完成的,有的没有完成,必须在他这一周内验收完。于是晚上加班跟踪车间样品开发情况,有一次连续加通宵一天一夜没有睡觉,第二天白天还要陪他验收,等于36小时没有睡觉,样品验收美国质量员很满意,中午酒店吃饭老板跟他提起这事,他连敬我三杯啤酒,说他唯一会的两句中国话,“谢谢”“干杯”。合作几天,学习很多,这是平时学不来的。而他对我赞赏尤嘉,但是他怀疑起我了。他私下问翻译,我是不是公司真正的员工,如此出色,是不是为了配合60种样品验收,特意从别的单位请过来,借过来的。他此行很满意,临行和我拍照留影,鼻子有点酸。
这里还有一件事,他们一个高难度产品棘轮外环给金坛分厂做,而金坛分厂给我们做。金坛给美国总部汇报说,我们做不好。他曾经在金坛分厂看到我们的棘轮外环样品,于是打电话向他美国上司汇报说我们公司有棘轮外环的开发能力。棘轮外环要求高,很复杂,他们找很多供应商都开发失败,他建议我们申请专利。我们的棘轮外环样品寄美国,确认合格。于是下2000件订单,海运。该零件确实加工难度大,每日产量不高,到交货期完不成,于是老板说海运改成空运,成本增加很多哪怕不赚钱都是次要的,但可以把时间弥补上去,让美国客户准时拿到货。但是加工实在慢,分两步走,继续按原方法加工同时技术部寻找更好方案。这样到需要空运的时间,还是没有做出2000只。而且中途被质量部检查出一部分次品,大家都为订单完不成担心,考虑是否有细微瑕疵的放进去。老板说,不管订单多十万火急,质量不要丝毫动摇,继续按原质量高标准执行;美国派了质量员JIM当时给我们担保说我们有能力做好,也是看到的是我们的高质量棘轮外环,我们这次怎么能把次品给人家。这样又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有完成2000件。老外说,你们加工实在太慢,订单取消。而此时我们加工还差500件,一天加工不了20个。美国客户都说取消订单了,大家问老板,是否停止加工。老板说,不,继续加工完。这样又过了一个月, 终于2000个全部完成,而且都是精品。老板把这2000件棘轮外环空运给美国,说这2000件零件因为耽误时间,是我们不对,很抱歉。现在才加工完成,特将这2000件零件发给你们,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是我对不起你们,而给你们送的礼物;你们用用看,好用就用,不好用就当废铁卖掉。最后美国客户收到我们零件,很感动,产品质量让他们很满意。当然支付了费用。这成为一段佳话。
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并新建标准厂房,加工中心添置到100台,数控车床30台,有自己的铸造线。我提升到质量主管,质量队伍也壮大了。公司管理也得到提升,并不断组织培训,我始终学习着。老板是个有魄力的人,60岁了还在学习,也开始学习质量,并经常拉我去谈“过程控制”。他经常把“过程控制”挂嘴边。美国波音公司,看中我们,让我们做飞机配件,这过程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通过了航空体系。波音领导视察,吃饭中讲了一句话“不知道的要想到,想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做好”,老板让人当场拿笔记下来,第二天全公司每个车间办公室的墙上都有这句话的醒目标语。我们的波音飞机配件订单后来也做的很大。
一切都那么好,按理说,我不应该离开。此时我下面一外协供应商老板,找到我,让我跟他一起革命。供应商Q公司此时只有4台加工中心,1台数控车床,我想到和我刚进T公司一样的场景,一样的起点,于是在大家的不解中离开T公司,来到现在的Q公司。对于我来说,可能更喜欢实现成功的那个过程。而现在的Q公司通过几年努力,设备也33台,客户方面也赢得不少好的质量口碑,离原T公司还有很大距离,我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