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Q168

突击花掉2万亿,岂是“日本也这样”可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20: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北京和香港教育支出为例,对比两地预算水平的差距不妨以北京和香港最近一个年度的教育支出作对比,看看两地在预算编制上差别到底有多大。
香港2012至2013财年预算中政府总部教育局的预算表的局部,描述中学部分的财政拨款,详细列明了近几年的预算和决算情况。然后对这个拨款的宗旨进行了介绍,接下来介绍了香港中学教育的现状,然后还提出了衡量拨款执行效果的目标——预算表中清晰写明了预计今年中学教育的学生人数,老师数量,学校数量,津贴学位等等,并与往年作对比。最后,还对教育局在中学教育领域的会做一些举措进行了特别说明。

显然,这种做预算的方式是有助于民众和议员来辨别这些拨款是否合理,并能提出意见的。

对比之下,北京教委2012年的部门预算又是怎样的呢?在简要叙述了北京教委辖下职工和管理学生基本情况后,用很大篇幅、很笼统地介绍了部门的职责,然后很简略地介绍了2012年收入及支出总体情况,并附了三张表格。一张是“北京教育委员会2012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一张是附了2245个具体专项的支出预算表,一张是只有几个数字的很简略的“三公经费”预算表。

然而,图里这个预算表,是很难让民众发表什么意见的,最多能让人对应各个类别的学生人数和支出匹不匹配,除此以外没有往年信息,没有衡量指标,几乎让人无法评论。而把2245个专项的支出预算一次性全扔出来,恐怕除了让项目实施者确认有没有自己的份外,对于普通民众没有任何意义。而民众感兴趣的“三公经费”,没有任何详细的消息,2012年和2011年的经费,每个项目都只有个位数的差别,让人非常怀疑数字是如何得来的。

两相对比,预算编制的差距可谓非常明显。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2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紧紧看好“钱袋子”,盯住“突击花钱”还不够现行《预算法》的对财政制约的力度非常不够按照我国现行的《预算法》以及《预算法实施条例》,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只需将执行结果报告全国人大,而不需要事先报批;对超收收入的使用,全国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这意味着,这笔资金不经过任何审查程序,政府就可自行支出,实际上也就变成了政府的“私房钱”。随着财政收入的急剧增长,超收的财政收入数额增加,而全国人大让渡超收部分的审批权,政府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一旦失去约束,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效率和效果将难以得到保障。

以上说明,在现在的法律框架下,民众想对政府乱花钱进行监督,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更让人忧心的是,民众监督、制约政府花钱的意愿也并不强烈然而,更严峻的现实是,由于财政制度存在专业和信息壁垒,民众并没有很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无非是每年底跟着吼两句“不许突击花钱”罢了。大多数人已经习惯让政府来替纳税人决定如何花从他们身上收来的钱。

不妨看看香港人是如何看待财政问题的吧。每年香港财政司司长发表当年预算案之时,都会成为全城最受关注的事件,在发表预算案之前有很长的公众咨询期,“财爷(即财政司司长)”甚至亲自拍广告呼吁民众参与。预算案发表当天,各个媒体都会现场直播,政府为财政预算案设置专门网页,第一时间上传资料。预算发表完后,“财爷”下午会出席记者会,晚上会出席电视节目,第二天还要在电台出席《财政司司长热线》,解答市民有关财政预算案的问题。

何以香港人对预算这么热情?皆因民众对来自自己钱袋的钱的去向无比关注。也正因此,港澳民众在财政结余的年份才有机会争取到“全民派利是”。相比之下,内地在财政收入连年近20%增长的情况下,只落得个连年“突击花钱再创高峰”,内地民众对税收的“主人翁意识”,实在太落后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2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击花钱”有着巨大的制度惯性 ,“三令五申”是挡不住的。把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的制度进行真正的变革才是根本。解决乱花钱的问题,许多中国当下看似难解的问题都会豁然开朗。看紧“钱袋子”,每个人都该行动起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2-19 07:38 , Processed in 0.0923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