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3|回复: 5

新任主管,如何让人信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30 08: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当新任主管必须权衡各种相互冲突和利益,又要通过协作来完成任务时,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权力去影响别人?特别是,该如何与你没有直属关系的人达到协作?

事实上,除了职务头衔所赋予的正式权限之外,你还可以运用非正式权力。

1.专业。新任主管的专业技能越是独特以及重要,或者说越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就越能建立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更能强化职务所带给你的权力。

2.过去的工作经历。这里的重点不在于你所获得的经验以及曾经的卓著成就,而重点在于你是如何达成这些成就的。拥有正面经历,并且有“奋斗史”的人,更能拥有稳固的权力。

3.努力。如果你对工作的投入超出预期的要求,你对事业的忠诚高于常人,便能更多地赢得他人的肯定以及认同。认真和坚持的人,总是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优势资源。

4.曝光度。如果你的工作表现或者成就,能够让组织内的关键人物知道,便可以更有效地建立你的权威性。必须把握任何可能的机会,让这些人知道你做了些什么,你能带给团队什么。得到他们的关注和支持,会让你赢得更多的信任。

5.人际关系。在组织内重要的人际关系网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样能扩展你的权力和影响力。因此,对于新任主管而言,如何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事。你必须知道未来需要哪些重要人物的协助才能完成工作?又有谁需要你的协助?哪些人的反对可能会影响工作的完成?这也就是把握好关键人物的原则。

信任有多难?

新任主管请注意,为了证明自己用力过猛或过分纠结,反而会有损你的领导力。

给信任一点儿时间


在通常情况下,新任主管会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有的甚至开展大刀阔斧的变革。像重新制定规章制度;在团队中大量引入新鲜血液;在工作流程、战略和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这固然能表现你的激情、决心和执行力,但过于急功近利难免会让下属产生不安全感,以致下属会更为审慎地评价你,甚至产生观望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精神病院的司机在运送病人途中,把病人弄丢了。为了不丢掉工作,他骗了三个巴士站等车的乘客,承诺可以免费搭车,结果将他们当做精神病患者送进了医院。

那么,这三个人通过什么方式证明自己是正常人,从而成功走出精神病院的?

甲为了证明自己,对医护人员说“地球是圆的”,他的理由是:讲真理的人总不会被当成精神病吧。但结果是当他第14次说这句话时,被医生注射了一针。

乙证明自己的方法是,告诉医生自己是社会学家,知道各国首相的名字,他便开始了背诵。当他说到南太平洋(601099,股吧)各岛国领袖的名字时,被医生注射了一针。

而丙进了精神病院后,什么话也没说,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当医护人员给他刮脸时,他会说声谢谢。在第28天时,医生让他出院了。随后,他向警方报案救出了甲和乙。

事实上,想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病态。很多时候,过度地证明自己和用力表现只让人产生不信任感。作为新任主管,你需要做的是:展现实力和有所作为。时间自然会证明你的能力,从而使你赢得信任。矫枉过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新任主管更应深刻领会。

讲原则=不信任?


钱伯斯所领导的思科(Cisco)曾是美国商业的奇迹,他所倡导的诚信文化创造了一个时代,被很多企业追捧。思科在业内以客户对他的高度信赖闻名,甚至它与很多合作伙伴的关系往往只有非书面协议。在互联网最热闹的时候,它创造了“所有的库存在路上”的神话。但当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客户不得不取消订购计划,由于连书面的协议都没有,思科自然无法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更无从谈及赔偿,因此酿成22.5亿美元库存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下。

钱伯斯的例子绝非个案。其实换个思路:总可能有不可抗力的事件发生,合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更多客户的利益。如果这样与人沟通,谁又会拒绝这种“为自己着想”的美意?只是我们常碍于情面,不愿意这样去做。

“要赢得他人的信任,首先就要信任他人。”这个观点本来没错,但如果当失信成本过低时,事态就很容易失控。而不少新任主管常会纠结于选择信任还是坚持原则。事实上,二者本不冲突,只是人们常不自觉地将其对立起来。新任主管如果首先明确自己是管理者,便知道该怎么做——职场是做事情的地方,而一切原则都是为了团队利益。

制度成就信任

所有人都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人,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良好的商业信誉。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信誉是建立在种族内部严格的信用惩罚基础上的。一旦他们被认定在生意中有欺诈行为,所有的犹太人都不再和他做生意。失去种族内部的生意合作和联系,他将寸步难行。

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变好,而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团队内的彼此信任,是建立在好的工作流程和制度之上的理性行为,而非义气用事的江湖豪情。

对于新任主管,更需要小心权衡制度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只有建立在防止欺骗可能发生基础上的信任才更能持久。这也是为什么“先小人,后君子”的合作模式最为牢固的原因。有的新任主管,为了树立自己的亲和形象,会更多地使用情感管理,而对于原则会采取妥协的态度。试想,是从最初就做好制度好,还是在与人熟络后再“翻脸”大谈制度好?哪个负作用会更大?要知道,有些员工不断试探制度的底线,正是利用了新任主管的这种心理。

当然,这并不妨碍在坚持原则和制度的前提下,尝试一些改变。比如,将考勤变为自我考核,迟到者自动将罚款放在公共罚款箱中,而非再由考勤员来进行统计。而主管,只需不定期地抽查到岗状况。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迟到现象反而变少了。特别是对于知识型员工,这种从信任出发的管理理念,不仅不会有碍制度和原则性,还会给组织氛围带来变化,正所谓“将信任转化为生产力”。

信任处于“变动宫”

调查显示:职场信任危机的形成,大多是源于信息不对称。而及时沟通与互动,会大大降低这些风险。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和互动性。你还在搞午餐会式的沟通吗?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建立情感联系,但它的及时性与互动性显然不足。要让员工迅速了解你,并赢得他们的信任,就要敢于积极地推销自己,利用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手段让员工了解自己。既然我们已经进入微管理时代,就加入它吧。像公开自己的微博、微信,及时更新和回复,都将大大加深员工对你的了解和认识,这是赢得信任的基础。

这样的场景你可能经历过:10年前的好朋友,有一天忽然出现在你面前,面露难色找你借钱,你敢义无返顾地借给他吗?如果借,那是基于你对他过去行为的信任,但拿走钱的却是现在的他,被老友欺骗的事件在现实中时有发生。在团队合作中,同样需要随时观察情况的变化,只有及时了解与互动,管理者与员工间才能掌握对方的状态,才能为信任保鲜。信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地悉心经营。

“情况越恶劣,团队就会越紧密、越彼此信任。”那是理想主义者的论调,现实却很骨感。信任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双方努力共赢的结果;信任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任主管尽可以从我开始信任员工,从而赢得员工的信任。同时,信任不是一旦建立便可以享用不竭的,它需要在行动和语言上不断去强化。新任主管不仅要有真才、肯实干,更需要持续推销自己来赢得员工的持久信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9-30 10: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里人家 于 2013-9-30 10:36 编辑

谢谢分享,非常有指导意义
发表于 2013-10-1 15: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任主管不仅要有真才、肯实干,更需要持续推销自己来赢得员工的持久信任。
点睛之笔~
发表于 2014-5-20 21: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怎么就没有火呢?
发表于 2014-5-23 21: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任主管不仅要有真才、肯实干,更需要持续推销自己来赢得员工的持久信任。
发表于 2014-5-23 2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我现在需要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2-4 08:07 , Processed in 0.09207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