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04|回复: 169

QPDCA第一期《质量之路》征文活动评选投票开始了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1 12: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促进大家互相了解,便于以后的交流与学习,我们QPDCA论坛开展了【我的质量之路】征文活动,
让大家写出自己的质量故事,分享这一路走来的快乐与辛酸。
第一期征文活动截止日期为2012年10月30日。
现邀请大家为参与作品投票。投票跟帖说明推荐理由者有意外惊喜奖!

投票评选事项:
1.会员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每个会员最多可以对9篇作品投票,先阅读作品后票要一次性投完,系统设定不能进行第二次投票。
2.作品的作者享受投票支持自己作品的权利,投票权赋予所有会员(最多投9篇,一次性投完)。
3.投票时间:2012年10月31日-2012年11月20日
4.根据得票数多少评出一等奖1名(得票数第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于2012年11月21日公布(钱总的那篇文章不列入投票评选之中,钱总申明当初写文章并未考虑参加征文活动)。
5.一等奖奖励 3000 Q豆,二等奖奖励2400 Q豆,三等奖奖励1800 Q豆 。
6.会员亦可跟帖,如:
1)序号-
2)标题-
3)推荐理由,
跟帖中描述的切合实际的“推荐理由”可以获得评分奖励。
7.本期所有参与作品,都赠送参与奖500Q豆,已由系统赠送到账。
8.【质量之路】和【QPDCA故事】征文活动,都是长期有效,每20-30篇进行一次评选。
9.欢迎大家先阅读下面的文章再投票。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9 项 ), 共有 63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8.87% (26)
3.41% (10)
5.46% (16)
3.75% (11)
3.07% (9)
3.07% (9)
3.41% (10)
3.41% (10)
7.17% (21)
2.39% (7)
4.10% (12)
5.12% (15)
4.78% (14)
5.46% (16)
4.44% (13)
7.51% (22)
4.10% (12)
4.10% (12)
7.51% (22)
8.87% (26)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宁波篇  
2002年4月12日,本人怀揣梦想踏上了位于祖国东海之滨的私营企业热土——浙江宁波慈溪市附海镇。
一家挂牌“集团公司”的民营企业,占地面积达60亩,但当年的实际产值不过一亿。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同时,也对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资源利用上的差异令人诧异!
上班第一天,老板对我这个来自外资企业的打工者颇有几分重视,他甚至直言不讳的问我有哪些要求,比如职务、比如待遇。
我也毫不含糊的回答:“职务无所谓,我不是来当官的,何况之前在外资企业已经过足了副总的瘾,只希望工作能直接对您负责。至于待遇,我只告诉你在厦门是税前6000”。我始终认为待遇是靠自己实力得来的,而不是和老板讨价还价来的。直到今天,我依然坚持着这个观点,虽然这个观点导致后来连续跳槽好几家民营企业。
后来,老板安排我的职位是品管部经理、公司管理者代表,修改组织结构后让品管部经理的直接上司是老板而不是职业经理人——一位年过花甲的来自国营单位的技术型总经理!
其实,担任品管部经理的我并没有具体的介入品管部的日常事务。我只简单的指定专门人员编写《检验规范》,让各品管员执行——修改——再执行——建立品质档案。而我自己对品质工作只做几件事:
1、品管判定的不合格需要本人确认,其目的是通过实例让他们找准品质管理重点,培养人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对供方的不合格不只是简单的判退货,而是和采购经理(老板侄子)一起去供方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每天大多时间呆在生产车间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并和车间主任一起研究实施步骤。
四个月后,品管部人员由原来的42人减少为26人,人员薪资由原来的800增加到1500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人的“适用式品管”不仅得到生产车间的认可,供应商对本人的认可和信赖程度令我意想不到,这些和老板都有裙带关系的供应商至今我们还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一日,在装配车间查看关键工序时发现一年龄比我还大的操作工锁螺丝方法欠妥当,不但效率低,重要的是锁附的螺丝扭力不符合规定要求。于是,我很客气的以新人的口吻说:“大姐,能不能让我示范后去做?”大姐也是爽快人,回过头来看看我似乎很气愤的说“凭什么?我做这个岗位快10年了,怎么你一来就说我做得不好?”我一句话也没有说,赶紧退出现场,以免局面僵持难以收拾。
回到办公室,我不由想起在翊峰电子的一件事情:刚进厦门翊峰电子有限公司担任制造课长的时候,个人的经验认为,7条流水线才完成一件成品的装配线应按照工艺顺序设置,以减少物流浪费,也能快速发现和方便解决制程异常。为此,我数次提案均遭到上司——黄协理的全面否定。后来,本人固执的将我的改善方案偷偷的传真给远在台湾的老板,得到的回复是“你大胆的去改善,不行退回原点!”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后,黄协理很是无奈的同意按照我的方案改善,但从此后我的日子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改善得到日本客户和老板的高度赞赏而日子好过。黄协理处处给俺穿小鞋,直至后来我提出离职老板才做出辞退黄协理而升任本人为厂长的决定!
这件事情让我更坚定的认为:质量管理应从改善制程入手(工艺、方法),任何的检验手段只是“堵、现”。要真正管理好品质,只能是通过制程来保证,正所谓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今天在车间,这位大姐的不接受改善,本人冷静后认为,既然改善的阻力如此之大,就该避实就虚,从最容易、最能接受的地方和人入手,以实现效率、品质的良性发展!
为了实现在担任品管部经理期间给老板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也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也为了尽快消除公司门前排起的近一公里的等货的货车队伍(公司有自己的品牌和经销商队伍),本人再三考虑,决定直接向老板请缨,理由如下:
1、4个月的充分了解,我有足够的把握在10天内消除生产瓶颈,以保证按时交付经销商的货,因此,我要求担任装配车间主任,这叫后拉式管理,也避免与总经理在管理上的冲突;
2、品质队伍已经具备基本的能力,各品质组长均能独当一面,何况我还是管理者代表,品质还是我的责任;
3、充分授权,我在装配车间的任何改革只给你方案,只要没有增加成本,你都不能反对,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不成,我甘愿引咎辞职再回到品管部。
4、装配车间主任调任品管部主任,装配车间副主任做生管员,安排装配计划,采购和前置生产部门必须无条件按装配计划执行生产。
老板很快批准了我的请求。
进入装配车间,我的第一个动作是请一个班长吃饭,席间详细讲述我的规划,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并立即行动,条件是班长薪资为班组员工薪资的1.4倍。这位班长(为叙述方便后文称作A线)很是配合,第二天即按照我的方案行动,当然我也参与其中。在三天时间内,我还确定关键岗位人选并明确制订关键岗位人员的品质补贴标准和奖惩细则。第四天开始,该班组产量开始提升70%,同时员工主动要求减少班组人员,于是,本人再次决定班组人员由原来的45人减少为37人,而计件单价保持不变。
不到一周时间,其他6条装配线班长主动要求他们也按照A线的模式改善。这才是本人希望的真正结果,内心狂喜!
10天后,本人与品管主任商定(其实带有种命令的成分),把FQC验货室交给客户,全体FQC人员实行跟线检验,控制制程以即时发现制程问题。20天时间,长龙的货车不见了,老板以一挂长长鞭炮庆祝公司装配日产成品突破一万台做为对本人成绩的肯定。为体现“全员参与”的品质原则,本人还发动关键岗位员工自己编写《自互检卡》,此乃后文描述!
上文提到,质量管理八原则之一是全员参与。本人清楚记得当初TC176工作委员会在94版标准改进为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时,在参加中国组组织的讨论中,本人对“全员参与”重点阐述的思想就是组织如何将全员参与落实到实处。
因此,组织关键岗位员工自主编写自互检标准就成为制程质量控制的重点方法之一。数月后的市场反馈信息数据1、产品维修率由过去的10%以上降低到3%一下;2、用户退货率由2%降低到0.3%以下均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接下来的年度经销商大会上,作为制造副总和管理者代表,面对公司100多名生产品质管理人员和几十名重点经销商,本人主动提出“向我开炮”的质量投诉明确渠道令经销商感动不已,令管理者唏嘘不已!自此只想说明:一个管理者要敢于担当,要习惯于方法的研究!会议过后,本人面对总装车间员工数月来每月保持4000元收入的结果实时做了适当调整(主要是下调计件单价,使公司员工的收入在同行业、同地区保持上等水平),理由也很简单,改善成果需要企业与员工共享,何况这样的改善成果不是员工的主动行为结果,而是被动执行结果。同时,出台《改善提案》制度,期望借机在公司人人思考改善的积极氛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计件单价调整非常敏感,需要管理者事先未雨绸缪。
话说工艺改进后的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实际收入甚至达到4300元/月以上,这在2002年显然属于高薪。
我召集全体生产线班长,明确告诉他们,每条生产线关键岗位从100—300的岗位补贴体现的是过程质量控制奖金,精简人员是工艺改善的成果,与工人无关,但效率提升是工人付出的结果,因此需要各位管理人员与工人算算账,讲明道理。产品的计件单价必须下调13%,保证工人的实际收入不能少于3000元/月,这个收入水平即使是十年后的今天也算过得去了!
在工厂,一切改善的成果必须要保证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享,否则,改善难以为继!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我的平凡质量之路

2000年的12月份,南下到了广东惠州的一家电子公司,开始作为一名操作员,三个月后,调入质量部任质量技术员专事客户投诉与抱怨处理开始了我的质量生涯;两年半后换入一家台资工厂任质量工程师负责当时工厂的PHILIPS质量项目(后来陆续涉及到相关联的DELL,HP及SONY等客户);同时兼任工厂的内训老师,三年后,换到上海一家外资工厂任助理质量工程师;后来,陆续换到其他工厂任质量工程师,质量主管,内训讲师(为公司内部员工,为客户的质量人员分享质量管理心得和体会。质量管理工作9年后,转入管理咨询到现在,仍与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时常为朋友,以前的同事分享质量与管理的心得。

我的最大的体会:

1,   坚持学习并保持学习的状态、心态;

2,   不可固步自封,为自己设置人为的天花板;

3,   有所坚持,有所放弃;

4,   知“笨鸟而先飞”;

5,   多接触人,多接触新知,多留心;

6,   想远一点点;

7,   做事一个一个想,一个一个来,一步一步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持续学习,坚持思考  

2000年考入湖南某高校就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成绩虽然不好,但同学们还算喜欢我,从大二开始连任三年团支书至毕业。2004年匆匆毕业后,发现没学到什么知识,同学们要么考研深造,要么就业,就业的同学中有70%都是从事软件开发行业。那个时候完全没有什么职业的观念,就随大流想在软件行业发展。于是来到了美丽的无锡,在太湖边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干了一年的软件开发,期间参加过办公室自动化软件的开发,流体力学软件的二次开发,数据库的设计等等。
虽然这是一家事业单位,但是我在里面总是找不到归属感,研究室大部分都是无锡本地人,我觉得自己很孤单,终于在挣扎后与2005年6月离开了无锡。
       离开无锡后,我又来到了美丽的苏州(其实是因为我美丽的女友,也就是现任老婆在苏州工作)。几经周折,我来到了苏州三烂之一的华硕(名硕,其实我觉得华硕还可以,就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他)。在名硕面试了几个岗位,第一份是PQA,fail掉了,面试官说我着装不得体,面试不该穿T恤,当时我不怎么认同,现在我很认同,面试的时候要尽量正式。第二个岗位是品质系统(Quality System Management),面试主管是一位和蔼的台湾人,他曾经是人生的指明灯,帮助我慢慢树立职业发展的观念,我非常非常感激他,他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之一。因为他要赶着开会,我们只谈了30几分钟,就结束面试了。在这三十几分钟里面,他跟我大谈六西格玛,听得我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清晰地记得,他很喜欢我的数学背景,要招我进来做六西格玛。
       2005年8月2号,我正式报到,经过新人培训后,三天后正式踏上了我的质量征程。老板第一天就给了我两本六西格玛管理的书籍,我珍藏至今。在名硕或者类似台资厂待过的都知道,办公电脑是上不了网的,但我不一样,我从第一天开始,就可以上网,就可以下载等等,都是老板为我申请的一些特权,因为要学习六西格玛。
       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好像跟六西格玛没什么联系了(那时候也不懂六西格玛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我就每天跟着品质系统的美女们参加这个那个的培训:ISO9000,14000,OHAS18000,ESD培训,RoHS类的培训,Sony的GP,华硕的GA等等,期间获得种种内审员资格,也认识了不少朋友。
      后来公共办公室坐不下,老板把我“发配”到其他厂区的办公室,那是一个封闭的办公室,是软件测试部门的。我在那边过了半年的快乐生活,每天上班逛逛6sq,SMT之家等网站,看看游戏网站,找女同事聊聊天,时间过得还真是飞快。。。
      转眼到了2006年的3月,这期间我参加了华硕的LSS(Lean Six Sigma)在苏州的Kickoff meeting。3月的某个下午,老板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今天下午昆山甲上公司会去百硕(华硕的PCB厂)做田口方法的培训,你一起去参加吧。在后续近3个月(每周一个下午)的培训里面,我和百硕的兄弟一起学习,一起带着PCB改进的项目对田口方法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我正式接触了Minitab,觉得它是一个好神奇的软件。我甚至萌发用它来预测彩票的念头(哈哈,不许笑!!)。大概是在2006年的5月份左右,主板厂成立了一个所谓的LSS team,召集了SMT课长,IE课长,QA课长,我作为小工程师,有幸加入了。那时候大家都在啃Michael George的一本《Lean Six Sigma Pocket Toolbook》,是一本英文原版书,我也珍藏至今。啃了一段时间后,也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大家开始做中学了。我老板被分配到一个项目,挂名黑带,一开始我以为在后面插科打诨搞搞就好的,没想到老板业务繁忙,最后推给我了,搞得我有点手足无措:我可什么带都没有啊。好在那个时候,我下面也有了一名工程师,我们一起埋头苦干,招team member 定期开会,去产线了解现状等。当初的项目是提升包装的品质,降低客户投诉。这个项目描述起来又要多写个几千字了,所以就不赘述了。经过我们不懈努力,四个月后,项目完工了,我在全厂项目汇报大会上,给所有领导做了“精彩”的汇报。乱七八糟一算,恩,不错,一年省好几十万将近100万,主要是华硕的有些包材挺快,加上使用数量太大太大。。。
        下面又是我质量之路的转折点,老板因为斗争失败,被发配去带产线,接国内最大的PC厂家,姑娘们全留在了品保中心,老板带上我和我的小弟(我们是自愿的,我觉得老板对我很好,我要帮他,我要是留在品保中心过潇洒日子就太不仁义了),去带产线接客啦!
         新工作是JQE(Joint Quality Engineer),有点像PM,当然,有的JQE只是简单沟通,我们这个PM比较牛,在内部代表了客户和老板,客户新项目过来,我们要负责追踪各部门进度,客户稽核的陪同,缺失项目的跟催完成等,每周质量周报的回馈并且和客户电话会议报告。在这里我又遇到了几个贵人,一个是当初和我一起做LSS项目的一个台湾课长,还有就是我们几位尊贵的客户。他们内外一起发功,把我培养得还不错。从最初打电话给客户报告紧张得要命,还要喊上各部门一起坐在会议室等待回答客户问题,到最后拿起电话直接跟客户报,客户问到制造,测试的问题,我一个人就回答得客户舒舒服服的,这也是一段艰难的历程。这个客户是主板客户里面几乎要求最多的,比Intel,HP,Dell,Sony等等的要求都多得多,动不动就E化,搞得大家人仰马翻啊。出了质量问题盯着追,盯着打,也慢慢培养了我思考问题全面的能力,培养了站在客户角度问问题的思路,慢慢地,我和客户关系都处得很好,上班陪客户聊聊MSN等等也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项。
       新工作上路后,工作压力越来越小,周末时间越来越无聊。在2007年,我报考了上海交大的工业工程(IE)硕士班,在四个月的复习后,终于在2011年底收获了录取通知书。从此以后的两年多,我基本没有周末了,平常上班,周末上课,日子过得很充实。
       这期间,客户也推荐我到他们张江的office去上班,最终虽然没能去成,但我还是很感激。也就是这段时间,我觉得做SQE比做JQE要爽,要拽一点,于是我就开始关注外企SQE的职缺。最终在2008年10月底的时候,我得到了一次面试机会。我记得面试那天是周五,星期四的晚上,我为了周五请假顺利,在公司干工作干到晚上10点多,下班的时候发现雨衣被偷了,那天雨还不算小,我冒着大雨,骑了近10公里回家,这10公里我想了很多,我知道第二天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要加油,我要努力,我思考着人生,晚上准备简历,准备面试问题到2点多,第二天早早就起床,因为面试约的是下午一点,我从早上不到10点出发,两个多小时公交赶到园区,午饭也没吃就准备面试了。好在一切under control。周日的时候,我就拿到得到通知说要我了,后面跟HR花了2个星期谈薪水,要这个证明那个证明,最终拿到offer后于12月1号报到。大家应该都记得,2008年12月到处哀鸿遍野,四处裁员,人人自危,那时候我最怕的就是被裁掉。命运之神眷恋,我最终安全了。期间无锡厂被裁掉两个,苏州厂自动离职一个,也就算一个名额,所以没有裁到我。
       在S公司做SQE这段日子,我接触到了SPQP,和我们常说的PPAP是一码事,我接触到了SCR,接触到了PMP等等很有用的资料,以前华硕虽然也有,但不系统,而且华硕的人是叫QC工程图,而且很少用。华硕的同事都是很年轻的,S公司的同事年纪上都比较senior, 我跟他们一起不但学习到了一些机械上的知识,也学到了如何和供应商沟通,如何拿捏。
      我在S公司的经历很短,只有20个月,其实我是想至少待三年再走的。但是机会来了,我又已经ready,我不想错过,在2010年的7月,我投出了我的简历给现在所待的O公司,经过美国Engineering Director, 中国区Senior Project Manager, 中国区GM(全球VP)以及美国Quality Director的轮番轰炸后,我于两个星期后拿到offer。机缘巧合的是,我这次报到的日期和5年前一样,也是8月2号。只是,当初我是一个雏,如今我是一个经历过洗礼的雏。这五年,我付出了很多,不断的学习。五年前我是一个不懂质量的质量工程师,五年后,我是一个负责中国供应链的质量经理,代表了O公司中国区的最高质量。现在回首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我觉得我还不够努力。
       现在O公司的质量经历实际上是最有趣的,比如说和民营企业打交道,和很小的工厂打交道,比如权衡供应商利益,如何在美国公司面前保护供应商,如何在供应商面前保护公司等等,当然还有错综复杂的斗争,单独和总经理(澳大利亚人)出差(我是办公室单独和老板出差最多的人)等,比如这两年多来,如何做到每天苏州上海往返,每天4~5小时的上班路程是如何坚持的,等下次有空的时候再和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州质量人 于 2012-10-31 14:32 编辑

四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摸着石头过河  

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到了一个比较人性化且学习型成长企业,随着毕业而来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原本所安排的品质部工作因为订单不多而减员,没有我的位置,但经过两个月的车间实习,我仍旧留在公司,并进入了行政部,很幸运的是,我跟着公司的副总C做事,C主要负责公司品质部和行政部,众所周知,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一个销售市场在国外的企业打击是很大的,幸运的是公司老板有长远的眼光,打算在市场不景气之时,增强公司内部的竞争力,引进了ERP系统,从规范企业流程开始,主要项目负责人是我的领导C,而我也顺其自然成为系统建立的团队之一,从找供应商(知名的金蝶、用友等)、调研、培训、试运行、正式上线、上线后的维护。。。。。。进入品质工作之前,这些流程性和操作性的工作给我的品质工作奠定了基础。在从事认证及体系工作2年后,因个人原因,我从行政部调到品质部任职品质部副主管。进入品质部一个月后,公司因为一次质量事故,品质主管被革职了,所以我承担起整个品质部的工作,因为对产品和品质部的实际操作不熟悉(以前只是了解,没有熟练体验),工作陷入困境:
1、部门人力资源问题(品质部压力较大,人员变动很大,这是我当时在行政部就了解的情况);
自身专业能力不足
    我司产品属于客户定制化产品,几乎每个产品都不一样,所以对于新人的我,对产品知识和技术知识不了解,开展工作相当难,在最初的1个月,我狂补产品知识和相关的技术知识,虽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心里稍微还是有点底。就心态而言,我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型,觉得可以尝试所以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就这样我踏上了品质的道路。
‚部门人员配置
来料检验员:公司属于电子产品,所以来料的种类特别多,涉及到很多小批量多种类的物料,对检验员的要求是,来料后须立即开展检验,且对标准了解,对检测设备了解,对物料了解,检验完毕后制作电子档检验报告。难点是,公司产品由电子和结构两部分组成,所以针对结构方面的来料,对来料检验员要求更高,需要懂结构知识。但是实际上来料检验人员并不完全具备所需的知识,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新人,所以我的作法是找生产部推荐人员(对产品比较熟悉),也就解决了当时的困境。
制程检验员:公司是安排生产部管理过程检验,所以品质部没有配备制程检验员。
出货检验员:由于供应不及时导致出货检验时间被压缩,出货检验的压力很大,检验试验很不到位;
品质工程师:由于公司的客户定制化产品,所以在检验方法及分析问题方面要求比较高。
2、来自生产部的压力
主要体现在来料检验失误和来料检验不能及时满足生产要求;
来料检验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抽样检验存在风险;
② 产品检验要求不全面;
③ 检验员经验/能力不足;
④ 检验员检验意识不足;
⑤ 判定标准存在歧义/不明确;
来料检验不能及时满足生产要求表现在以下方面:
供应商配合不够,导致供货周期长,且无库存,等料生产,导致达不到订单发货时间,或者如果需要按时出货,可以赶货,但是检验/试验时间被严重压缩,品质检验工作在还没开始检验,就被生产部领走物料。
        在经历了无数次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我也慢慢适应了品质部的工作,逐渐人员也基本配齐,流程也逐渐完善。进入品质部前,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但是不断的问题和部门不和谐,打击到了我的信心,我开始在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我开始担心,这些问题都能彻底解决吗?在那个期间,我的领导跟我说,不要总是看到未解决的问题,可以看看已解决的问题。至今都挺感谢他对我正确的引导。工作已经四年多了,回想起来,自己好像是很巧合(因金融危机先被拒,后被安排,感觉上天已经安排好了要走这条路似的)的走上质量之路,在质量的道路上,经历过多次“风吹雨打”的磨练,摸索着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当然也还很不足),以后的质量之路也更加清晰,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希望自己走好质量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如何继续我的质量之路

应该说,我不算个实质意义上的质量人——至少不是个质量管理人。
自01年年初起至今,前前后后一直都从事着与质量相关的工作——
01年年初,三班倒里的小小检验员,生产线上制程检验,针孔测试、物理测试,线上模具的温度测试,一有不合格或超过控制范围的,立即呈报班组长,大问题甚至可以立即停止流水线生产。
01年5月份,调至常日班,开始涉及包装前检验和出货前检验的工作,不止针孔测试、物理测试,还要涉及原辅料测试和出货检验报告编制及发送。那时候,真的把质量工作当做很神圣的事情来做,一旦有客户抱怨或投诉,每个人都全力以赴查出根源。
这样的工作,我做了近8年,一点也没有厌倦感,虽然自己的晋升空间是零。
一直到公司屡遭外面企业的投诉,说环境指标不合格之类云云,公司先后关闭了两家分公司。人心涣散,我也因为某些原因辞去了工作。
之后,经原来同事的介绍,到了现在这家公司,原本是想可以涉及ISO体系方面的工作,能够多学点东西,为了配合工作,我自费去参加了ISO9000的内审培训,可事实却与我想象中的迥然不同。
首先,公司里的所谓的检验报表,最终合格与不合格比率统计,是为了可以从相关人员上扣多少钱,而不是为了知道为何会产生这些不合格品,以及如何改进的相关措施。其次,每次遇到大大小小的验厂,从里到外,全是做出来的数据,甚至包括了某些国家规定应缴费用的报告。每次看见同事靠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对着审核员重复着一遍遍假到不能再假、忽悠到不能再忽悠的话的时候,真的就很奇怪,为什么明明对方知道我们这么假,却愿意接受?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是第三方吗?出了责任,不是还是要有所承担吗?
真的像大家所说的,质量是靠一张嘴皮子吹出来的吗?如果真的这样,也就难怪那些 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地沟油流入市场了。只是,我们不是间接地在忽悠我们自己吗?
我想跳槽,希望下一家公司,至少可以在质量方面能让我信服、让我心甘情愿地付出。
只是,我该如何继续这条路呢?路口在何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磨难之后坚定不移  

看到大家的“质量之路”,风景无限,或遇贵人相助,或遇良师指点,或遇良好的发展机遇,或.....相对而言,我走得比较暗淡,甚至带着几份的悲壮。
我是1991年毕业的大专生,06年之前主要在技术部门从事工艺工装设计,后来,品保部门缺人,临危受命,结果是:四面楚歌,头破血流,几乎是陷入崩溃状态,几次要求下课,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 ,只能硬顶着。现在回想起来,太过认真,太讲原则,较真,不讲方法,导致各部门均不支持品保部的工作,一段时间公司上下真的是鸡犬不宁。技术部门:市场部门反馈的信息总是没有及时传达到生产品保,一次造成客户严重抱怨,产品整批退货,上报总经理,技术部长处罚500元,为此也得罪了技术部门。生产部门:机加工车间主任,质量意识淡薄,新员工单独上岗前未培训,未考核,一次被我查到竟然在用正品试车,还理由一大堆,我直接汇报了总经理,总经理把它骂了一顿,还进行了处罚,结果,以后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了。市场部:客户抱怨处理,弄虚作假,甚至吃里爬外,断了一批业务员的不义财路,他们真提把我当成了眼中钉。采购部:不好的产品一经发现(批次),最低处罚200元,无疑给采购工作带来了压力,以前不良品,车间老是无偿返修,筛选,我们的外检室有点象供应商的检验员,多数产品实行全检,对于这一不合理现象,我进行了彻底的根除......,品保部内部,有人出工不出力,制程控制没有很好把握,相关重要信息没有记录,有人些自恃公司内有人,就明着和我对着干.......那段时间里,我非常的辛苦,好几个晚上整夜的睡不了。幸亏公司高层头脑清新,我才没有在一片骂声中消失......这段经历给我的教训是:做事一定要分阶段进行,不能心急,分清轻重缓急,并且注意方法,一定要让人家先认同你这个人,再去做事才会成功,如果相关工作开展有难度,也不能把力全部用上,一定要和上司多沟通,能借力,就尽量借力。对于内部,实行早会制度,奖罚制度,并且定期进行工作目标,改进项等的交流,有计划地进行质量知识的培训,使大家能把精力花到工作上。
技术部门的地位待遇总是比品保部门高,但是我还是喜欢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接触了体系后,发现公司的每一个活动均可以归入到体系的某一条款,熟悉精通活用体系的相关知识,还是处于起初阶段,和群里的资深版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相信通过群里高手的指点,自己的不断摸索,学习,会走得越来越稳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州质量人 于 2012-10-31 14:42 编辑

七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我的质量之路  

九九年大学毕业,因大学所学专业为机械行业,而当时找工作时进入了一家不对口的电子行业,正因为专业不对口,因此领导说要从基层学起,于是从毕业那天起到2001年近二年的时间,我一直从事品质检验工作,这两年内,我几乎将全厂的一线品管岗位都呆了一遍,从一个分厂到另一个分厂,从材料进料检验,到过程巡检,再到测试及出厂检验,最终在2001年下半年开始担任出厂检的管理工作。那时对品质管理还处在懵懂状态,除了进行人员日常管理、应付一下客户检查时简单的提问,处理一些过程中的问题,编写一些SOP,其它现在想来还真没什么了,也许那时正忙着买房、结婚,没有更多的精力与专注力放在工作上。
到了2005年下半年,公司组织架构改革,工作分工有所变化。当时生产调度部长即将退休,领导希望发挥我的特长去管生产,在原调度部长退休后能顺理成章的顶上,于是调我去生管部学习。而我自己因个人原因,也同意去学习。
在生产调度学习了一年有余,便回家生孩子了。
应该说到此为止,我并没有太多的从事品质管理,更多的仅是日常管理,偶尔参加公司的体系培训,对质量体系知识略有了解。印象最深的是参加了当时北大两位老师来我们公司给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管理培训,共10天课程,应该说那次培训对我当时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孩子两个月大时,公司要求我回去上班,因为当时正好新成立一个分厂,有一品管经理岗位空缺。虽然知道:新部门、新技术、新工艺,难度大,但还是兴匆匆的返回公司去担任那一职务。经过这一次的折腾,如果现在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定会慎重选择。这是个独立的全新部门,品管部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由我来规划。
当时首要任务是通过体系认证,那时有一位专门负责体系的人员在处理此事,如此多少减轻了我不少的压力,因在这之前我很少接触过体系。
其次就是品管部门内部管理工作,如人员配置、职责规定、绩效考核、品管员的SOP建立及培训等,这些工作与我之前的工作内容一致,难度不大,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因是新部门,缺少有经验人员,而公司一向注重内部培养新人,于是我手把手的把我的知识与经验向下传递。虽然自己教会了一个又一个新人,部门人员由原来的8人一下子扩充到20人左右,但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成就感,因为把精力都花在教别人上了,而自己在专业方面没有太多的提升。
也就是在这个新的部门,我开始接触到供应商管理。这块工作对当时的我来说是比较新的,我很乐意去尝试。当时工程部门人手短缺,于是从材料标准建立到供应商现场审核评估等工作我们品质部全都揽下来了。但我们的实际生产情况是不允许我们做完供应商的Qual工作再来用他们家的材料,往往都是工程特批使用,出了问题再来扯。加上当时是新工艺、新材料,我们对材料质量特性也在摸索中,与供应商的技术质量协议也一直没有明晰,加上产量也不多,对于我们反馈的质量问题,供应商多半是不愿意答理。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只能是抱学习的态度,那段时期,我去了苏州一家电容生产厂及两家PCB板厂去做了现场稽核。虽然在厂内经常做内审,但这几次外出稽核的经历却让我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其实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管控都大同小异。
对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很难推行,内部品质异常处理工作也很开展。
首先我们的产品设计人员及工艺人员绝大部分也是新的,这些设计人员对一线制造的工艺不了解,设计的产品都是超Design rule,确切的说起初连Design rule都没有,设计的东西太理想,工艺部门无法实现。因此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又开始互相扯皮。虽然公司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理念:开发与试产阶段由工程部门主导,转量产后质量问题由品质部门主导处理。但在当时根本没量产产品的情况下,我们品质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当然我们可以处理一些流程上的一些问题,太多的技术问题还是只能由工程部门来解决。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对APQP、FMEA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独立公司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经营摸索后,终于发现当时开发的产品不适合公司未来大规模制造。于是开始产品转型。
这次转型主要是公司从做自主产品转到来料加工业务上。在这次转型过程中,公司与一家美国公司合作。该公司供货Nokia,为了确保在技术及质量方面能达到其要求,该公司允许我们安排人员前往他们的国内分公司参观学习,而我很幸运成为其中一员,前往学习了一段时间。在这一段学习时间里,我了解到所谓的国际大公司的质量部的组织架构及质量保证体系,重点了解了他们的供应商管理、工装管理、变更管理、ESD控制体系及可靠性项目等。学习归来后,我们又开始消化该公司传过来的质量要求相关文件,结合前期现场的了解,该公司的体系运作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因这次转型为来料加工,因此我们品质部将要面临更多的客户来访,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要回复客户的一些调查表,这多少也让我对供应商或分包商管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当然在处理客户的异常时,我们通常需要回复8D报告,这个问题不大,当初在出厂品质管理时接触的就是这些。
先前我提到我们这个新的公司工艺人员也都为新员工,为了提高我们工艺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能达到目前这个美国公司的要求,分公司领导组织我们参加了DMAIC培训,这次培训,我对SPC、MSA有了更深入更专业的了解,对于质量数据的分析手法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处理问题的逻辑思路更加清晰。但因没有做过课题,对于分析阶段的DOE还有所欠缺,目前进行的第二轮培训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州质量人 于 2012-10-31 13:45 编辑

八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我的质量路之初

2012年1月31号,我正式加入华凌公司,未进华凌我便知道玻璃钢这个行业有多脏,玻璃纤维布与人体接触有多刺痒,但是,我不怕,因为这是我爸爸曾经一直从事的职业,现在他已经远离了我,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延续我和他之间的情感,如同他一直在我身边一样,从不曾远离。    我一直抱着一个很简单的想法,认真做事,努力让自己更优秀,即使爸爸不在,我也要成为他的骄傲。但是,入了华凌之后,才发现,不是我想的那样。
   2012年4月,我的部门主管有次无意问我对他的工作怎么看?我问,要听实话吗?他说要,于是我很实在的讲出了我的看法。这一点点在我认为是技末的管理我早从我的爸爸身上学到很多,2004年我在苏州工作时也曾为相关的管理方面的问题像总经理提出建议,并被采纳,只是现在后悔当时没有应他的挽留而留下,否则现在我不会是现在的光景吧!呵呵,跑题了。
    2012年4月,我购得一本《品质管理实用手册》的书,由此接触到了质量这个行业,并且在家自学一些有关品质管理方面的知识。当我的部门主管和我谈到有关工作的事,我会把我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并且提出一些建议,供他参考。我从不以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被采纳的建议为荣,于工作而言,这是我的本职,于个人而言建议被采纳是我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的成果,它只有好处而无坏处,并且从中我更加可以看出我的不足,并且努力的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以后更强大!
    2012年4月下旬,我在我部门主管的推荐下加入了质量工艺俱乐部,并在群友的指点下对质量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的太多的情况下才发现自己懂得越少。
    2012年5月1日,公司放假一天,我去了无锡的姐姐家,学习了有关概率统计的知识,也证明了微积分和概率统计是两门学科,没有念过高中的我总是很自卑,已经有了太多的人嘲笑,应对嘲笑的方法就是武装别人嘲笑你的地方。使自己的自身能力强大,当再有别人问你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他“我知道。”
   从这时候开始,或者说以前就隐藏而没表露,反正在此之后,公司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出了相关的质量问题,总是在互相扯皮,使我纳闷的是公司的高层全无动静,公司管理表面大好内部腐烂!有一部分想认真做事的人待不下去走了。而我,也渐渐成了风云人物,有人说我爱表现,有人说我想往上爬,幸好的是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知道现在以自身的能力,什么样的事情我能做并且可以做好,什么样的事情自己还不能独立完成。更有甚者说我是领导的亲人,就差没有直接的说出来我是领导的情人!无所不用奇极!个人认为那一点小建议只是小儿科,作为一个部门领导能不以和下属讨论问题为耻,那么我自也不以为能以向上司提供什么建议为荣!
     +    呃,好像有点跑题了,不过我最感谢的就是我加入的质量群的群友,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无私的帮助。我也在这里渐渐的成长。168大哥教育过我,遇事少抱怨,多找找自身的原因。我一直记着,还有凌子,520,石头,老A,追梦人,花开姐姐,solitary,如梦,二胡,顾老,曾老师,夏天,英语很棒的wsilon,户外,joyce,还有给过我相关检测资料的朋友,太多太多的我都说不全,我不知道,我会在质量这条路上走多远,但我知道,我每走一步都有你们的扶持与帮助!真的很感谢!群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每个人都很无私的在付出。多年的晃荡让我终于在这找到了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常州质量人 于 2012-10-31 13:48 编辑

九号参赛作品【我的质量之路】----之辛酸历程  

2004年8月20日,距中专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被迫赶出校门,(因为学校扩张,新校区没建好,新的学生已找来)步入第一家实习的公司南通的某家公司,进入这里还实属不易,因为我学的是数控技术专业,女生本来就少,工厂一般也不会多要女生,这个公司是我们这一届最对口的一个公司,来到就是做数控设备。我们被分到这的共25个人,其中5个女生20个男生,全部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个别的是走后门才来到这里的,刚开感觉还是很荣幸。来到这我们也很守规矩,上下班路上排队前进,跟正规军似的,来到这第一天就是签合同交押金,合同期3年,押金200.稀里糊涂就被老师糊弄了,对这里还充满了希望。但后来的一件件事令我们心寒,我们25个人分成2~3人一组,一台数控车床,3个月的实习期,工资300元一个月,有专门的一个师傅带我们25个人,在此期间我对编程技术非常感兴趣,而且做得很好,当时自己开始编程操作,领原材料--领工具—编程—加工调试—成品—入库。这样的一个流程持续着,这过程中有辛苦:每天站12小时腿肿的不得了,这过程中有伤心:当地的老工人欺负我们新来的,工具被偷得精光不说还在背后说说点点,就这样干到发第一个月工资我发了160,呵呵当时最高的发180,最低的发-32,因为加工过程中的废品要扣钱的。一心想学技能的心态也没太对此计较太多。
再后来干到了3个多月时带我们的师傅觉得我们还不能单独操作让我们再实习一个月,我们不同意,集体罢工,结果学校领导来看望我们了,后来又乖乖的上班去了……
    上班后带我们的师傅,就告诉我们5女生,你们5个女娃不适合做数控,都干检验去吧,结果其中3个人去做检验了,我和另外一个人不甘心,(在那个厂里的检验员全部都是当地的妇女和小学或初中毕业的女孩,我们就感觉没技术含量)不想去做就申请去做了滚齿,做了1个星期,在这期间那位师傅天天找我谈话说质量部长觉得我们还不错让我去检测中心,现在做检测中心的那个女人要回家结婚生子了,当时做质量给我的印象就是想那些没上过学的女孩一样蹲在大仓库里验产品,但最后感觉实在没什么好做的就走了质量这条道!没有直接被分到大仓库验产品,被分到检测中心跟那个快要结婚的女的学习修量具,但她不教我,修量具时她把我支开,很是郁闷,后来几次我趁他不在的时候或者她请假的时候我自己也学习修,2个月的时间终于把量具这方面理清楚了,然后检测中心新进一批仪器:日本三丰的圆度仪,投影仪(老的),台式维氏硬度机,粗糙度仪,抛光机,还有几个忘记了,需要安排一个人学,学历为中专以上,记得当时那里除了修量具的我师傅其他人都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包括车间主任,检验班长,(这里没有歧视学历问题哈)由于用到形位公差的知识,他们不能胜任,没安排我学习,我就旁听,培训3天后,他们都说不懂,特别是圆度仪,用到理论知识较多,但是调试的人要走了,我就给质量部长说我来试试,结果就我一个人能够独立操作,后来就安排我专门操作检测中心里的所有量具,包括管理,那时对正规的管理一点都不懂,完全凭责任心干活。后来老板要送我出去考计量师证,前提是签下八年合同,迷茫啊,迷茫的是质量路应该怎么走,迷茫的是这个公司值不值得我呆八年。。。。当时要是遇到QPDCA就好了。我考虑2天后回答为不签,我的道路还很漫长,不想锁在一个地方,我要趁年轻多闯闯。。。。
    再后来质量部长出差喜欢带着我,去别的公司看人家是怎么操作体系的,从那时我开始接触体系,但质量部长对这方面知识也是不懂,周围课利用的资源太少,慢慢的我开始看这方面的书籍,在这个公司干到2005年4月份,我学到了以上这些知识,我决定离开这个黑暗的地方,毅然离开,结果公司老板打电话到学校说我离开了一大堆仪器还没人会操作要我回去否则要告我们学校,我当时已在上海谋职,接到电话后就立刻回去南通和他们谈判,记得是月底到的南通。第二天找到二姐(老板),她说如果继续带三个月工资全部发给你,否则没有工资,(那个公司每月只发50%工资,剩下的年底发)我说不要工资要待多久,她说把仪器教会大家,我说三天,她最后也同意了。就这样让我最心酸的一段尽力告一段落!
2005年5月初来到上海投奔同学,三个人挤在一个20平方左右的房子里,在这真的很感谢那个同学在那时愿意收留我,然后出去找工作,应该说我的求职路还是很顺畅的,看到工厂门口招聘的就去问,合适就干了,做纯净水过滤网的,干了半个月很快上手,领导对我也挺重视,但感觉在这这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继续找工作,就找到了我的很重要的一份工作,机械厂检验员,这里质量部门归老板娘直接管理(老板管生产)下面只有检验科长一个人,物其他检验员!她经常要送货跟去检验,所以公司内就没了检验员,需要再招进一个,我就是这样被招进来了,当时也没人带,对于我来说经验还不到一年,要学习的还很多,当时的生产科长对我的帮助很大,他是一个做过6年监狱的人,在监狱期间一直做车床,她每天给我讲检验哪个产品注意哪些问题等,当时我也经常想车间操作者请教,就这样走了过来,半年后检验科长与老板闹矛盾离开了,紧接着就是外部审核,老板没办法就让我上,当时对于我来说外审以前听说过,但几乎没有了解过,老板放下一句话:全靠你了。哎,当时很迷茫!审核来时问的很多问题都第一次听到,我也就实打实的说了,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然后审核老师就给我讲解,总归通过了,哎当时自己真幼稚啊!
在之后的时间很想学习关于体系的知识,但一直都不知道该怎样学,终于有一次培训,安排我考质检员证书和内审员证书,一个多星期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从此我也开始对质量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老板娘为人很不友善,但对我还是挺好的给了我多次的培训机会,感谢她!在这次培训中从产品检验的知识,到质量管理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我就买了一些关于此方面的书籍看,感觉那段时间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了很多,工作起来也很顺利,同时也和老板年搞了几次关于质量体系知识的宣传工作,目的旨在提高工人质量意识!升为检验科长后,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只有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证明自己的表现,在此公司工作将近3年,此间从不知道什么叫错漏检,包括后来升为检验科长后下面的检验员也由一个增加到三个,到最后我离开时的5个,一路走来在学习中成长,在摸索中前进,在这里工作我感觉到了轻装上阵人生会更美好的感觉,离开的原因也是迫不得已,一男生穷追不舍,我家里不同意,我的选择就是逃避----离开,我属于理智型的哦!2008年春节前回老家然后准备一边读书进修一边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1-10 17:15 , Processed in 0.11379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