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9|回复: 4

企业如何提升供方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5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供应链管理(SCM)中,供方管理占据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它被行内人士称之为供应链上“战略性的源头”。
  然而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企业应该在哪些环节进行改善,以提升自己的供方管理水平?世界一流的供方管理是怎么做的呢?有些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任职毕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理的马先生。
  环节一:做伙伴不做“对头”
  “企业在供方关系的维护和发展这一环节上,有两点是要注意的:一是供应商的关系定位,二是供应商的培训。”马先生向记者指出了这一环节的关键。
  而在传统商业思维里,供应商与企业被假设为两个对立体,他们的关系是“彼消此长”--供应价高了,企业就亏了,供应商就赚了;供应价低了,企业就赚了,供应商就亏了。长期以来,供应商的管理就是基于这样的商业假设进行的。
  然而一流的供方管理则彻底推翻了这个假设。马先生告诉记者说,“像IBM、GE这样的国际一流企业,他们会把最有价值的供应商定位为‘战略伙伴’。一旦成为战略伙伴关系,供应商就不再是企业谈判桌上的‘对头人’了,而是成为企业大力扶持的对象。比如,GE2002年的6个西格码流程改造项目中,有近15%就是针对其供应商的。又如,中国现在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的宝供,也是在宝洁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为供应商提供系统完整的培训,则是世界一流供方管理另一明显特征。因为“战略合作伙伴也就是不可分离的利益共生体,所以企业不但要清楚地告诉供应商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要教会供应商用最好的方法和工具达到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交付物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这是培训的第一个作用。培训的第二个作用是促进文化的融合。很难想象一个‘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理念’的供应商,可以与一个‘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企业能紧密无间地合作。所以,企业也必须借助培训为供应商‘洗脑’,使其与自己保持着一致的经营理念。”马先生道出了外企“不惜重金”为供应商提供系统培训的缘由。
  记者对于成本递增问题的疑问,被马先生作了否决:“供应商不会越来越多,所以成本递增谈不上。因为一流的供方管理要求企业不要有过多的上游供应商,好处有两个:一是前面说到的对供应商的管理支援和培训提供能顺利实现;二是使自己的订单相对集中,从而提升自己在供应商心目中的层次与等级。”
  “可是,太少上游供应商是不是会使企业的供应形成相对比较强依赖性,从而使企业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记者再次提出疑虑。
  “如果不加选择和控制,的确会出现这种情况,然而一流的供方管理却能完全避免。首先是在选择上,企业从一开始就不会选择实力比他强大很多的供应商,企业甚至是更倾向于选择比他低一个实力等次的供应商。这样的话,企业对于供应商来说,就是一个重点客户,在其业务结构里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时供应商也会对企业形成依赖,当这种依赖是相互的时候,不但不会带来潜在的威胁,反而会有利于双方的合作。第二点是监控,在一流供方管理下,企业会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来对供应商的表现进行评估。当企业发现供应商的表现有下降的趋势时,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包括物色新的供应商。通过这样的预警体系,企业也能避免产生供货‘断链’的危机。”马先生从容道来。
  环节二:顾大局,算长远账
  说到评估供应商的优劣,最关键还是要看供应商的交付行为。传统的商业思维认为,能交付“高质低价”的产品就是好的交付。然而一流的供方管理远不满足于此--“不但要关注价格和质量的指标,同时要关注服务的指标,以及统领这三者的全局的价值和成本思维。”马先生诠释了一流供方管理中“优秀交付”概念。
  什么叫“全局的价值和成本思维”?这里马先生引用了戴尔的一个案例:“戴尔公司是英国石油公司的计算机供应商。有一次,戴尔到该公司的伦敦总部进行商务拜访,他惊讶地发现,该公司的电脑部门在那个租金昂贵的大厦里占了整整一层楼,而且该部门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只是‘把电脑从箱子里拿出来,安装上特定工作的软件及网络界面卡等特殊功能,并且删除他们不需要的部分’。这些事对于戴尔公司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于是戴尔就提出帮该公司完成这些工作,随即获得了顾客极大的好评。”一流的供方管理就是要求供应商具备“全局价值和成本思维”,与企业充分合作,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为企业解决问题,以提升整个利益共生体的市场竞争力。
  交付物的质检,也是企业与供应商合作过程里的一个关键。质检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马先生告诉记者,一流的供方管理在这方面有着相当不错的解决方案--“虽然从一开始的全检,到后来的退货率统计及抽检,质检的成本一直在下降。然而对于存在大量交付物流的企业来说,这还一直是个重荷。一流的供方管理在这里的解决之道是要求供应商自我认证,也就是要求供应商首先去通过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体系,如ISO;或者通过企业自己制定的一整套的质量认证体系(这些体系标准不但会包括对产品的,还会包括对企业体制、生产设备等各个方面的)。而在确定供应商的认证身份后,企业一般就不再进行传统的质检了,即使有,其规模也是非常小的了。”通过这样的自我认证,企业能在有效把握交付物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地降低交付物的质检成本。
  环节三:沟通岂止在订单中?
  沟通有3大要素:沟通的主要内容、沟通的主要形式和沟通的时间跨度。一流的供方管理,在这3大要素上都有着有别于传统商业模式的特色: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里,企业与供应商沟通的主要内容是价格。这时企业不必理会交付的实际成本,关键就是狠砍价。后来企业认识到,低价往往只能带来低质,于是双方沟通的主要内容就转变为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达到质量标准的情况下,降低供应成本。当一流供方管理使两者结成共生的利益体之后,双方的沟通内容再次发生了改变,这时他们沟通的主要内容就是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也即如何利用双方的资源为顾客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一流的供方管理,必然是基于EDP的基础上的。”马先生很肯定地对记者说。EDP是指电子数据处理。与传统纸介信息传递来说,它的确有着不可比的优势:规范化的信息格式,使人能轻松地掌握信息的要点,不需要从纷乱的信息表达中沙里淘金;高速的信息传递速度,使供需双方都能实时地掌握对方的动态,以作出及时调整;自动的分类存储方式,使信息能得到最有效、最完整的保存,以便日后配合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里,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只发生在订单期内,一旦订单交付完成,沟通就不再进行,所以其沟通时间跨度非常短。然而当一流的供方管理使企业与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之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沟通就变得非常有长期性了。“它们沟通时关注的不再是一个一个的订单,而是一年又一年的财政年度的战略合作计划,甚至会是3年、5年的战略合作计划。然而这些长时间跨度的沟通,会成为企业和供应商进行流程改进和技术投资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马先生这样对《IT时代周刊》记者说。
  “所以我说,世界一流的供方管理与一般的供方管理的关键区别,首先体现在管理理念上,而不是技术上。”马先生再一次重复了他开篇的话。“以理念为驱动的管理提升”--这是毕博的选择,那么“以技术为驱动的管理提升”又是否应该作出改变呢?这的确值得人们思考和探索。(《IT时代周刊》)

发表于 2014-2-8 09: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互利共赢的供方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这是质量之幸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6: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oshengxian 于 2014-2-11 10:24 编辑
不系统的质量 发表于 2014-2-8 09:21
互利共赢的供方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这是质量之幸

见过有些蛮不讲理的压榨供应商,对供应商提一些无理、过份的要求,想想就来火。。。{:soso_e111:}大多数供应商还是处于弱势,想要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就应该相互提携......
发表于 2014-2-11 1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供应商直接决定了进货质量,这一点总是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认为价廉物美就是上策,往往是价廉物次,后面的交期,质量,士气均受影响,只是这些不能很好地量化,老板看不到,高层看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里人家 发表于 2014-2-11 10:12
供应商直接决定了进货质量,这一点总是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认为价廉物美就是上策,往往是价廉物次,后面的 ...

是的,还有的采购关系,问题背后的问题,没有人捅出来,有些是老板永远也不知道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2-2 22:00 , Processed in 0.10637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