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质量经理舌战群雄,改变他人质量观念的经典例子。特此给大家分享一下。
质量成为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把质量和数量作了一个分离,是因为我们把它变成一个和交付、成本相对立的东西。我们放大了它对立的一面,是因为我们有了一支专门负责质量的队伍,是因为我们在表面上总是发现大家往往在质量上放手博弈。那么这一切就使得我们往往把许多的事情都当成了质量的问题。而面对质量的问题,大家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变成了一种是否有责任、知荣辱、讲道德的分野。从而使大家不敢去面对它,只有躲着它。
有这么一家大型造船企业,那些老员工们在长期的“质”与“量”的争斗中逐渐学会了如何推卸责任、如何“打游击”。比如说,本来按照流程规定,他们应该把活儿做好之后,叫检查人员过来检查,通过检查人员的检查,然后再把船东的代表叫过来,有些时候,检查人员是要把船东的代表人员一起叫过来检查验收的。但是,这些员工实际上并没有做完自己的工作,一旦查到他们,却忙着推卸责任,说自己早就做完了。上面追究下来,他们会得意洋洋地说:“我们早就做完了,只是都过了两天了,那些检查人员还没有把船东叫过来。所以嘛,问题不在我们这里,是检查人员的效率太低、水平太差了!”
诸君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面对“质量问题”每个员工都本能地学会了做三件事:第一,推卸责任;第二,开始指责我们的质量人员;第三,再一次推卸责任。
经过思考后,你会发现,当我们的数量和质量产生矛盾的时候,带来的就是把一切都以数量的理由和“科学”的借口推到质量的问题上。有趣的是,我们恰恰有一支负责解决“质量问题”的质量队伍。于是,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的复杂、更加扑朔迷离。
那么,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呢?你们想想,假如说面对组织里天天存在的所谓的“质量问题”,存在着所谓的质量博弈或者战争的话,要想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把“质”与“量”的战争结束掉,我们可能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认真的去理解和思考质量问题的本源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有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克劳士比先生亲身经历的故事,或许能够传递给诸位读者一些启迪和思考。故事要从当年克劳士比先生担任ITT(国际电报电话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时候说起。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ITT公司可是赫赫有名、红极一时,最高排名位居世界500强的第九位,排在他们前面的都是一些石油大亨、钢铁大王,排在他们后面的,也都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诸如GE公司(通用电气公司)、IBM公司等等。也许提ITT公司大家可能不熟悉,因为ITT公司太庞大了,它是第一个被美国政府《反垄断法》肢解的公司,但是如果我说到另外几家公司,比如,喜来登(Sheraton)酒店与度假村集团、哈特福特(Hartford)保险公司、安飞士(AVIS)汽车租赁公司等等,恐怕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这些都是ITT公司被分解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当年克劳士比先生认为这么一家举足轻重的机构在
质量管理方面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可让他大失所望的是,它竟然“不懂质量”,一直在梦游,亟需被唤醒和启蒙。
有一次集团召开高管会议,出席的79个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总裁、大经理。曾因提出并实践“多元化集团公司”概念,而被誉为“美国第一CEO”的哈罗德·吉宁先生(Harold Geneen)首先发言:“我们今天先开个务虚会吧,总结过去,放眼未来,看看我们到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他的话音刚落,负责销售的老总就开始说:“是啊,国防部又在大力地表彰我们了,我们也确实值得表扬。不过,要命的是,我们的质量还很差,还有很多投诉啊!”
他的声音并不大,可当听到他小声地说了一声质量之后,78颗脑袋就刷地一下看向了一个人。没错,他们看的就是克劳士比,谁让他是负责质量的呢?
其实跟这个故事相类似的事在摩托罗拉公司也发生过。也是在一次高管会议上,他们的销售经理也是说了一声类似的话:“虽然我们的业务不错,但是我们的质量还很差。”就这么一句话,引发了高管们的沉思,进而引发了摩托罗拉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质量革命。
现在,我们再来对照一下ITT。当78颗脑袋突然转向克劳士比的时候,克劳士比心想:“是时候了,我一定要敲打敲打大家!”
克劳士比先生说的“是时候了”,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克劳士比先生有一个自己的格言:“一个人当你嘴里含着珍珠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吐出来,那样没有什么效果。你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当着正确的人把它吐出来,才会闪闪发光。”所以,克劳士比认为是到了该“吐珍珠”的时候了。
于是,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平时他都是笑容可掬的,不过这个时候,他却摆出了一副十分严肃的表情,他说:“你们都不要看我!我可以告诉你们,根本没有所谓的‘质量问题’。你们知道,我们质量人员从来不去设计一件产品,对吗?”他指着主抓设计的老总,设计老总点了点头。
“我们从来不去采购一个产品!”他指着采购老总,采购老总点了点头。
“我们也从来不去销售一件产品!”他指着销售老总,销售老总也点了点头。
“当然,我们也从来不去制造一件产品,从来不去做售后服务。那么,我们是干什么的呢?我们只是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当然,千万不要指望我们一出手就能够帮你们把一切问题全部解决,更不要奢望我们每个人会点金术,所到之处手到病除,解决所有的问题。”
他停了一下,看到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似乎是在揣测他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于是,便接着说到:“我可以清楚地告诉各位,根本没就有所谓的‘质量问题’!我们应该学会一种方法,一种新的思维,就是不要笼统地把一切问题都叫做‘质量问题’,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质量问题’的筐里扔,而是要从问题的出处和来源为它命名。换一句话说,我们有的只是销售问题、市场问题、设计问题、制造问题、安装问题、采购问题、物流问题和服务问题等等。”他环视了在场的各位高管们,接着说道“所以,我们集团真正的质量杀手,不是我们,而是在座的各位,负责销售的、负责设计的、负责采购的、负责物流的、负责安装的、负责制造的、负责服务的等等。我说完了!”
在场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克劳士比先生,直到他啪的一下,坐回到位子上。所有人一下子全都愣住了,然后,每一个人都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从此以后,ITT公司开始有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也开始一步一步踏上了革“传统质量智慧”之命的征程,并一举成为全球的质量标杆。我们知道,前些年大家都崇尚GE和杰克韦尔奇。但是在六七十年代ITT和哈罗德·吉宁可是风光无限啊!因为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质量的本质,并从质量的本质出发,完成了洗心革面、励精图治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