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回复: 0

7《从精益到总经理》--精益改善实战历程与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9 1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从精益到总经理(5)IE是要靠体系的——Do the things right at the first time!

在公司现场的墙面上,悬挂了一条横幅“Do The Things Right At The First Time!”(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我来的第一天就看到了,这条横幅是给所有人看的。所以,应该每个人都有看到!只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罢了!
试用期过后,工作也就按部就班。似乎一切都在不经意中慢慢前行。
我的工作也就慢慢上了轨道。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产品导入;
第二部分,量产品的改善。针对量产品,主要任务是:
首先是保证量产品的正常生产,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当然,对于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及时导入,避免出现批量不良;这部分的处理主要是按照流程;
其次是效率和品质改善,这部分的改善是有指标,比如效率每年提升多少,品质每年提升多少。
当然了,在机种的维护方面,必不可少的是每个月要进行一次标准工时的维护与更新工作。
对于量产品的一些工作,在这里不再赘述了。后续,我会把我做制造的经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随着带的新机种越来越多,对新产品导入的工作也就越来越得心应手,对于量产品改善,主要是效率与品质两个方面。
我记得期间发生了一个案例,这也是我经常会拿出来讲的一个案例。
一天上午,PE拿着一台机,是产线的不良品,要求产线停线。原因是这样的,在测试不良后,打开一看,散热片上面的绝缘胶纸上面的保护膜没有撕掉,结果,散热跟不上。第一台发现之后,第二台又出现了。
这种情况发生后,产线马上停止,波及品进行隔离。
怎么会有人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呢?
找到相应的工位一看,是一个小女孩。我们找到她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我老大从PE手里面拿过来不良品给她看,“你为什么不撕掉绝缘胶片上面的保护膜呢?”
小女孩听了之后,很惊讶地问道,“要撕吗?”
小女孩吓得快快出来了,“我是按照MOI做的啊,MOI上没写要撕掉保护膜啊!”(那时,新的劳动法还没有出台,对员工是有处罚的。)
我老大一看,MOI上面真的没写,再把上午小女孩做的产品一看,全部没有撕保护膜。最后责任判定:IE部门责任!
后来了解到,小姑娘是刚从家出来打工,第一天进工厂上班!
然后,老大要求,把所有的MOI进行升级,在贴绝缘胶纸之前,加上一句“撕掉保护膜”。
事后,一次聊天中,老大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发现有一件撕掉了保护膜,我们就可以说作业员没有按照标准作业,判定为制造的责任!”
我几乎会把这个案例讲给每一个新近的同事,告诉他们,作业指导书不能马虎,作业指导书做到什么程度,现场作业人员就能做到什么程度。不要要求作业员做的比作业指导书还好,那样的话,我们IE的价值就没有了!
书归正传!
工作虽然忙碌,但我还是不敢忘记进入第二家公司的目的——我是来解惑的!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之前说的“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当我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我发现我可以改善,同时,我发现自己只能改善。当自己真正进入第二家公司开始工作之后,我发现,原来IE并不是只能改善,而是可以从一开始就做好的!
当我再看那条横幅“Do The Things Right At The First Time!”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我们在新制品导入的时候,就能够充分地考虑到效率和品质,同时,借鉴之前的错误,就可以少走弯路,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时候改善。(虽然时候改善是必要的!)
但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并不是靠某个人,而是靠体系!就好像我一样,在第一家公司,我的工作是IE,在第二家公司,我还是IE,但是,我工作的效率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我来讲,同样作为IE工程师,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创造的价值完全不同,而且,我们整个IE team的成员做出的绩效都比较好,并不是第二家公司的IE的技能水平就一定高于第一家公司的技能水平,而是通过一个合理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每个IE都可以把事情做对。如果某个工程师的能力比较高,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即使是能力一般的工程师,都可以把事情做对!这是很厉害的事情了!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是要靠完善的IE流程的。
(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如果我们希望做一件完美的产品,需要的是高技能的专业熟手,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批量生产完美的产品,就一定要有完善的生产流程和品质管控流程。如果我们的生产流程是好的,我们就可以批量生产合格的产品。
同样的,如果我们希望有一个工程能够做出来完美的绩效,可以全力培养他,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每个工程师都能做出好的绩效,一定要有完善的IE流程。如果IE的流程是好的,每个IE工程师都能够通过这个流程做出合格的工作,从而将个人的差异降到最低!)
这才是流程的强大之处!(觉得有价值的话,加微信15119213376进行交流)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在第一家公司的IE主管,王主管。他之前是在富士康做IE的,做的还不错!到了我的上一家公司,就只能做一些比较表面的工作,当然,这也是企业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不是王主管的能力变了,而是在公司的架构和体系中,IE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所以,从根本上讲,如果想要每个部门都能发挥出相应的功能,就一定需要公司的流程。
原来,在公司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决定一颗螺丝钉的价值的还是螺丝钉的位置,即使是同样的螺丝钉,如果在发动机上,那就是重要的,如果在后备箱上,发挥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螺丝钉能不能发挥作用,不是取决于螺丝钉本身,而在于螺丝钉所在的系统!
感谢第一家公司,对我进行了内审员的培训!让我初步认识到了体系的作用!
但是,对于流程和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进行进行完善的。
如果说企业的流程是虚的,我们来说一下实的!产品的流程,产品生产需要一定的流程,如果没有完善的流程,是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的!同样,对于企业流程来讲,也是需要流程的!只是这些流程并不一定要生产产品,而是要处理信息,把信息进行加工,传达给相应的部门与岗位,如果没有完善的流程,信息的处理就不到位,同时,也没有办法传达到相应的岗位。从而造成信息的不畅与混乱。所以,对于企业来讲,需要完善的流程!
同时,产品的流程需要不断改善,以更高的效率与品质生产产品,对于企业的流程也是一样,也需要不断地完善。
就像我待过的第一家企业,公司也通过了ISO的认证,也有相关的流程。但是,从整个生产的角度来看,生产并不顺畅,效率并不高。并不是公司没有流程,而是流程不够完善。在流程不完善的公司中,IE的职能也并不完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使用同样的IE,产生的结果完全不同!
从输入、转化与输出的角度来看,我在第一家公司与第二家公司,输入都是我,是一样的,但是输出的结果完全不同;唯一的解释就是“转化”这个过程的差异!
而“转化”这个过程的差异,就是“流程”的功效!
原来,
(1)“Do The Things Right At The First Time!”可以减少很多事后的不必要的改善;
(2)“Do The Things Right At The First Time!”不是靠某个人,而是靠流程和team!
(3)“Do The Things Right At The First Time!”原来流程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所以,对于新人来讲,我更建议大家刚毕业,能够接受正规的IE熏陶!就像我的第一个主管建议我的一样!事实上,在我离开第一家公司之后,不到两个月,他也辞职了!
这对我们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成功学上讲“选择大于努力!”其实是有道理的。方向对了,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方向错了,很可能会事倍功半!这就是方向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2-3 09:55 , Processed in 0.1088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