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回复: 1

8《从精益到总经理》--精益改善实战历程与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0 09: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从精益到总经理(6)被逼的改善——6sigma改善

在过了试用期三四个月吧!有一天中午吃完饭后,我老大找我。
“我准备辞职了!我向经理推荐了你!”我刚坐下,老大就直接扔下一个重磅炸弹。
我愣了一下。老大在L公司已经工作了十年左右了,如果大家有台资企业的工作经验,可以知道,在台资企业,想要坐到科长以上的位置,基本上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讲,完全可以理解!
“为什么是我?我刚来的时间还短,Barret他们更合适?”我毕竟刚来,在IE team中算是新人,而且,我的从业年限也不是很长。所以,不管怎么说,我都不太合适。
虽然升职是好事,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升职,我没有准备好!这确实有一些赶鸭子上架了!
“你这段时间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你做的不错!你在试用期带的机种,之前不也没有做过!干的也很漂亮!好好干吧!没问题的!”老大如是说。
“老大,你准备去哪里?确定了吗?”老大这个人比较稳,肯定有了下家之后,才会辞职。
“哦!已经搞定了!我会去伟创力,还是做IE方面的工作!只是职位上有些变化!AM(assistant manager)!”老大倒是没有瞒我。
“好啊!老大,什么时候有空,我请你吃饭!”
“等我确定下来之后,清大家一起吃个饭!”
……
老大人很好!做事也很干练!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我是老板,也会用老大这样的人!
现在老大在伟创力做SM(senior manager),当然,已经不再限于IE了。(其实,我当时了解到,很多台企的厂长,都是IE起家的!)
老大的离开,对老大来讲是一件好事!默默地祝老大一路顺风!
当然了,对我来讲,喜忧参半!
老大的离开,最直接的是我成长了,但是,工作量相对应增加了。在新的人手没有补充进来之前,我需要继续跟进我手头的案子!同时,还要担负起主管的工作,最起码会议增加了。
当然,当了老大之后,也开始学会吵架了!
如果有在大型台资企业待过的,一定知道,每天早会时间,就是各部门吵架的时间。产线会把前一天发生各种问题通报出来,并会把各种异常的损失charge给相关部门。
如果有相关经验的,就一定知道有些异常的归口很难判断,所以,会有很多是悬而未决的。那时,IE还要负责把各部门的异常划给每个部门。
大家不要小瞧这个charge异常工时,这是和每个部门的年终绩效息息相关的。所以,每个部门都不愿承担的。所以要经常吵架。
而且,产线有时会搞一些小动作,经常会多charge一些工时出去。所以,吵架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吵吵更健康!这是我那时经常自我安慰的一句话!
我也是从哪个时候接触损失工时的。那时,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把损失工时不断地charge给各责任部门,然后追踪。
只是,当我后来有机会管理生产之后,我的心态就完全不同了,非常理解制造部了!而且,可以说这也改变了我对损失工时的认知!改变了我对精益生产的认知!当然了,也改变了我自己!这是后话,后面交代!
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屁股决定脑袋”?
当然,整体来讲,在从IE engineer升职为 IE leader之后,对于IE的运作,把握的更加全面。
在从事IE engineer的时候,关注的更多的是具体的机种的SOP,ST,以及机种的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但是,从事IE leader之后,关注的对象就变了。要关注的是整个IE team的运作状况。还要关注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当然,少不了吵架!
……
突然有一天,工厂6sigma办公室的人过来找我。
“你们部门今年的6sigma改善案,有两个到期了,需要提交本阶段的报告!”
这个事情,老大走的时候,有和我交接过!案子的进度我很清楚。老大当时是我们部门唯一的一个GB。
对于品质改善,我的认知还停留在QC七种工具的层面上。前一段时间,为了完成新机种的PMP(制程管制计划),又把大学的统计学和质量管理重新拾了起来,但并不代表我能写出来6sigma改善案。
6sigma办公室的人来了又走了。不过我收到了一个有用的信息,下半年有GB的培训。
好事情!这是我进入公司的第二个目标!
当然,这次的6sigma报告的事情,我是找QE部门老大你妹的,代价是一顿饭!
咱得知耻而后勇吧!况且,当时,有一半的目标就是奔着6sigma来的。
在平常阅读的书籍中,我基本上向品质全面靠拢了!
终于等到了6sigma培训,我报了名,半个月的脱产培训,说是脱产,实际上是白天上课,晚上上班(处理白天的工作)!
6sigma的培训,对我来讲,收获是巨大的。6sigma培训,简单将来,就是一个6sigma模式的改善流程(套用我朋友的一句话,6sigma改善就是一种八股文式的改善,非常贴切!)。按照这个改善流程,把各个工具合理的组织起来!
我建议,做IE,是要懂品质的。最起码也得是个GB吧!
我的建议基于两个方面:(1)为了自己的薪水;(2)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
我们都知道,每个公司都在追求品质与效率,实际上品质和效率是分不开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这句话我们都知道。但是,How?这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不缺目标,但是我们缺少的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与坚持!
这是要求所有人为之努力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品质要求,工程人员在设计工艺时要考虑品质要求,生产人员作业时也要考虑产品品质要求,品质人员就更不用讲了。
如果我们不懂品质,做出来的工艺能保证品质?最起码我是不信的。
在我的概念中,对工艺流程的评价应该包含四个方面:(1)品质;(2)效率;(3)安全;(4)成本。这是我对我的IE team经常讲的!
少了这四个指标中的任何一个,工艺都有问题。
品质和效率是工厂的两条腿,少了其中任意一条,都会走不稳!所以,我建议,做IE的一定要懂品质!
我看好像有些公司现在又做出了YB(黄带),只是不是WB(白带)就行,讲笑了!
发表于 2016-1-10 22: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帮你在帖子前加个序号,希望有朋友对你的帖子内容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2-3 09:53 , Processed in 0.09042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