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Aaron 于 2017-9-10 23:19 编辑
文:何昌军 2017年9月10日
时间飞逝,岁月如歌。不知不觉已经加入中国QPDCA质量论坛六个年头了,六年里见证了QPDCA从默默无闻到如质量今业务遍及全国。谈及一年一度的质量月征文活动,思绪万千,想了又想,还是写写老话题《质量基础力》。
质量是名族的基础,是国家兴盛的金钥匙,是企业百年的利器。质量在有些场合也称为“品質”。三口组成一个品,两斤一个貝组成一个質,这代表着社会大众在选购商品是斤斤计较的,不会因为低价而放弃质量。
质量,站的方位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释。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认为,质量好坏是在于产品是否令人满意;站在生产制造与经销商会认为,质量好坏只要符合标准要求就好。
今天,在微信群与人讨论,质量到底是个什么?有人说质量是一组固有的特性,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本身决定。做好FMEA,将产品缺陷机会降到0,质量自然就好;但满足这个,可能就需要高昂的制造成本,也许在市场竞争法则中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起探讨如何有效领导企业质量管理。
而对于这个话题,我将分为三个主题来介绍:
第一:产品好不等于质量管理好,你的质量管理需要卓尔不凡。
第二:改善好不等于质量真的好,你的改善可以化平凡为非凡。
第三:质量是一个整体,需要全面了解,达到卓越质量的巅峰。
一、产品好不等于质量管理好,你的质量管理需要卓尔不凡。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设计是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设计防错技术,在失效模式分析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失效缺陷。在后续的加工、组装、客户安装都进行了优化和升级,那么这样的产品质量肯定好。
但中国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居多,经验化生产居多。很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基本上都是技术部、或研发部一个人在玩。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技术全部搞定,工程图纸、工艺流程、CTQ、CTP、SPC、MSA、控制计划、设备选用、测试计划等等,都是技术部全权负责。如果要想质量好,就需要设计员经验丰富,产品熟悉、对企业生产模式了如指掌等。
对于APQP,我相信很多企业老总都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话题“一个人强不是强,全连强,团结起来是群狼”。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不是技术部门一个人的事,是企业整体运营的关键,需要全员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危机四伏,但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们已经变成了世界第二大国,经济强国。其秘密在于:“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强化、团队的合作,而不是竞争、团伙作案。”
不良的管理方式会让企业深受其害,让每位管理者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忽略了对知识的管理,更可怕的是却不知盲目地尽最大努力将会导致失败。
质量好,你喜欢好(请如实回答)
YES喜欢,NO不喜欢。
不用质凝,答案回复肯定势如雪山崩塌。记得曾经征询过下属的意见,问他,我们应该如何降低产品不良率?
甲:现在设备稳定性不好,要新设备;
乙:现在检测方法也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购买一台三座标;
丙:需要强化生产线员工的质量意识,让他们自主的检查;
丁:需要公司给予质量部强有力的权利,威摄生产部门,我们不能被他们压着;
戊:需要对质量人员进行增加,加大监视频率与监视力度;
己:把不尽职人的员工辞退掉,招聘有责任心的作业人员,让每个人都肩负责任;
亥:…………等等。
通过上述意见征集,看似起来都非常好,但是也非常明显,每一条都是在回避管理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求管理技术,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而不是降低成本,管理知识。
假设我们是企业家,会关注什么?是质量?是利润?是价值?是销售?是生产……等等?这么多是,要满足这么多是,关键核心是“变”。想要质量管理“卓尔不凡”,就要新思维,将小q变大Q。
从大Q上面看问题,创造企业的财富,是Y;而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是X。X是过程,Y是结果。要想结果满意,首先要把X做好,从“系统”上面进行管理,团队的合作,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在新版ISO 9001质量管理中描述有两大来源:
1) 内部来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获取和分享未成文的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
2) 外部来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
员工的经验是企业知识的基础,整合这些知识,协助各个部门将工作流程形成标准文件,而不是自己拿一套好的ISO文件让各部门执行。
文件固然是好、固然很优秀,但优秀是阻止你迈向卓越最大的敌人。因为别人习惯了原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你突然蹦出来一个他们即不了解、也不熟悉的流程,别人对这个会表示非常不满意,也因此没有动力让他们继续挑战更高的境界。
记得我曾经做过调查,调查我认识的50位质量经理,其中46位给出的答案是拿着自己曾经推行成功的质量流程和体系文件,要求现任公司也照着执行。结果效果不好,就抱怨别人不配合,不支持。
然而,他们都没有意思到知识整合的重要性。我们先整合他们以往的工作流程,待整合后的流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再优化流程、提升流程。
通过调查,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质量人都是原地踏步,因为他们无法了解优秀质量人和卓越质量人的差别。优秀的质量人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卓越的质量人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没想到、甚至不敢想的地方、但是是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优秀质量人要打破线性思维、突破惯性思维,向卓越思维迈进。我们质量人不应该把重点放在顶端或底端,而应调整方向,转向占比最重要的中间力量,从大Q上面看待问题,树立全局“赢”的观念,而不是一个人赢。
全局赢,意味着到达了你真正选择的目的地。从根本上说,赢的意义就是让你的生命有所成就。它意味着追求进步,做有意思的事情。它能够让你把质量推向全员管理,提升你的质量领导魅力。
二、改善好不等于质量真的好,你的改善可以化平凡为非凡。
质量、成本和交付是生产关系里面的铁三角,它们并非三个毫无关联的个体,相反,它们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这里质量不仅仅是一种结果,如果质量不过关,不管摆在客户面前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有多么的低廉,都将无法打动他们。比如三星的爆炸手机,你会买吗?
以财务的视角做质量管理。这里的成本不是指削减成本,而是指成本管理。质量成本它包括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整个链条过程,另一方面还要争取将这些环节的成本降低或维持在目标水平。不幸的是国内很多主机厂每年都会向供应商压价,以这样的方式来消减成本。但谁想过,以这样的方式削减成本就是降低工艺质量为代价,后果必将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
以财务的视角做质量管理。降低成本假如你的质量团队告诉你,一天到晚忙的要命,结果你一调查,一份检验报告要经过三次才能成形,我无法想象老板知道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现场、现实、现物,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其最核心关键的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第一次把事情做好。改进工作质量将会减少错误的发生,减少不良品的个数的返工次数,缩短生产交付期,节约资源,故而可以降低企业运营的总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工作质量,质量人我们有没有监控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过程。产品设计不参与,生产制造首检有、巡检可能有、末检基本没有,成品检基本没有、发货检基本没有,质量体系基本处于造假状态。说到这里,我想问这样的质量管理,能有好的结果吗?
以财务的视角做质量管理。对于改善,我想有很多质量主管肯定是将一个月的质量报表拿出来,发现有十个产品是来料质量问题、十个产品是过程质量问题、十个产品是成品质量问题。
运营会议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三十个问题报上去要求技术改善、生产改善、服务改善等等。但是你想过没有,这三十个产品,有哪个是本月要发货的?是下个月要发货的?而对于改善肯定有个先后紧急,要发货的先改,不发货的后改,而你却没有想过。总是抱怨生产不配合你、技术不配合你、销售不配合你。居然还有某些质量人写出了打油小诗:
老板,你给我站住。我受够了生产的排挤,受够了研发的看不起,受够了工程的蔑视,受够了采购的看不起。出了问题你签字放行,到了客端回报告、作检讨,我忙不赢。我受够了工资最低,中国质量在改革明年品质怎么做?再不涨工资,老子不干了。
面对老板,你给我站住的打油小诗。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生产要排斥你?为什么研发看不起你?为什么工程蔑视你?为什么采购看不起你?我想主要归结于六点:
1.心态不正,不知道该忙什么东西。
2.定位不准,分不清质量到底什么是责任。
3.标准缺少,不主动、不主持建立。
4.质量技术薄弱,研究缺少。
5.质量沟通,扯皮、推委。
6.不以财务的视角做质量管理。
雄心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知己、知彼、知环境,设计、创新、看未来。“温水煮青蛙,质量人如何告别苦逼时代?”
为什么说“改善好不等于质量真的好”?这里说的并不是改善不好,而是说改善真的好、超级好。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在处理事务上面应该分清什么是“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
质量改善,也因如此。重要又紧急,本月发货、下月发货的应该先改;重要不紧急,应该例个行动计划,按计划实施产品改善。并将改善计划拿出来跟技术、跟生产、跟销售、跟财务等部门联成一个整体,共同讨论改善计划。而不是质量部闭门造车,造成整个团队都跟你过不去。
所以“改善好不等于质量真的好,你的改善可以化平凡为非凡”。从四象限法则中入手改进:
1. 改进质量;
2. 提高生产力;
3. 降低库存;
4. 缩短生产线;
5. 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6. 节省空间;
7. 缩短生产交付期;
8. 多用防错法;
9. 以财务的视角看质量管理;
10. 优化交付与售后服务。
三、质量是一个整体,需要全面了解,达到卓越质量的巅峰
从业生产制造与质量管理十四年,听过很多质量大师的课程,看过很多质量大师的书籍。很多大师都对“质量”进行了细致的拆解。将其分解为工作质量、行为质量、过程质量等。但我发现在研究学者们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点,质量管理应该发展到企业的每个生产与制造的过程,它包含了研发、制造、仓储、计划、采购、人事、销售等。
比如床垫的广告中,常常将一杯水放在床垫上,即使一个保龄球落到水杯旁,也不会有一滴水洒出来。如果这个理论成立,这就意味着企业每一位领导者都具有着非常深厚的内功,那这样的质量管理我们质量人做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容易。相反,如果这个理论不成立,那就需要我们做质量的人来鼓励大家,而不是遇到问题就抱怨大家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到最终大家在老板面前一告状,结局是我们自己没做好。如果老板大肚就是我们没有加薪升职,如果不大肚就是我们卷着铺盖滚蛋。
认识很多质量人,从卓越的质量人身上我发现,他们会帮助各个部门建立流程、建立制度,帮助他们梳理工作中的难点,最后把自己梳理到了常务副总或总经理的岗位。
同样也从优秀的质量人身上发现,他们将质量管理做得很好,有很多数据分析,有很多理论与行动支撑,企业的质量问题把控得很好。与各部门关系也很溶洽,但到关键时刻,升职的却是技术经理、生产经理等。这里面的关键核心,我想就是没有跳出舒适圈,把自己关在笼子里,不知道走出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质量是一个整体,需要全面了解,实际上这就是赢。赢是一个人的旅行,也就是你作为一个个人制定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推向给企业的每一个人。
赢不意味着破坏,它是需要我们走出去,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精彩。舍得法则告诉我们,舍得、舍得,不舍哪有得。
因此,在质量管理这条道路上面,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帮助兄弟部门建立管理流程、管理制度。而不是例一个行动计划,人事部你在10月15日前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程序》、采购部你也在10月15日前完成《采购管理程序》。如果你想人力资源控制好,培训实施到位,采购物料采购及时、合格率高,那你就应该去他们的部门,与他们的负责人深入交谈,与他们一起共同建立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你赢得了他们的认知,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它意味着追求进步、做有意义的事情,最终是意味着成功。
质量管理的赢不是一个零和博弈。在法拉利比赛中,注定了有冠军和非冠军。在企业中,质量是赢得客户的认可,它关系着企业员工、供应商和老板的生存。
质量是一个整体,需要全面了解。深刻洞察企业的运营过程,从运营中全面剖析什么是当下需要做的事情,持续改善,持续创新,使之达到卓越质量的巅峰。
引用文献:
1. 赢的答案
2. 现场改善
3. 卓越领导者
4. 质量经理手册
5. 戴明管理思想精要
本原创作品首发于www.qpdca.com质量论坛,转载需要说明文章作者“何昌军Aaron”。谢谢!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