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6|回复: 9

质量人员如何参与技术部门的设计评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9 09: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质量人员不是技术出身,在参与技术部门的设计评审时,往往会被技术贴上不懂技术的标签,以至于在评审会上的发言往往被忽略,这到底是因为质量不懂技术,还是技术不懂质量?
发表于 2020-2-19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要从文件现场生产检验设计去学习,学明白了才能说到点了,自然就是明白的
发表于 2020-2-19 18: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技术的确没法评审!只能审过程。
发表于 2020-2-20 10: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人员参与技术评审,更多关注的是管理逻辑,要做到逻辑自洽。需求是否明确、输入是否完整、输出是否完整、验证和确认是否充分、变更是否有管理

如果质量人员也对技术本身进行评审,那要技术人员干什么呢?质量人员还干什么质量,直接去搞技术好了
发表于 2020-2-25 08: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进行培训,质量要学技术,技术要培训质量。
发表于 2020-2-26 08: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评审也得考虑到生产品过程的一些问题,你可以把生产过程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提出来供设计工程师参考。不是要懂设计才能参与设计评估的。
发表于 2020-2-26 18: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评审技术规范、MSA、检测技术、CP、PFEMA等可行性就好。
发表于 2020-3-14 11: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量不懂技术,还是技术不懂质量?问出这样问题,说明你所在的团队本身存在问题。
什么问题?团队里面的技术、质量人员都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职责。
术业有专攻,技术和质量都做到专精的通才毕竟少。
质量人员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贴上“不懂技术”的标签,你没有从自己的专业的角度去剖析问题、指出风险,而混淆自己的定位,去指正别人的“不足”的时候。在非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方面,很多时候即使你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很有可能它就是错的。在设计方案上,主设计工程师是系统立体的把控全局,而质量人员参与评估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当下的那个点。以管中窥豹的视角,去指正别人的“错误”,本身就是比较荒谬的做法。
所以作为质量人员参与技术评审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你的职责是基于事实去指出技术方案的潜在的质量风险和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管控难点。抛出疑问,让技术人员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查,完善方案。如果你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基于事实阐述出来,供技术人员借鉴。你可以说“我有一个案例讲出来给大家借鉴”,但是千万别说“你应该如何如何”,还是那个观点,你所认为的好方法,不一定适合现有方案,应该让设计者来判断。
在设计评审的时候,质量人员应该做什么?
1.评审前准备。
--了解项目背景。
(项目类型、客户类型、产品用途、相关行业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收集客户需求信息。
(除行业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之外,客户有什么额外的要求,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质量协议中质量相关的要求必须识别出来)
--收集同类型产品的内外部失效案例(客户投诉抱怨、售后失效故障、内部生产时多发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汇总。
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你才能在评审过程中展现出知己的专业度,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2.评审过程
--基于事实阐述质量风险、提出疑问.
行业法律法规、标准、客户的要求是这样的,您的方案能达到吗?
合同/协议规定, 产品的使用寿命要达到5年,按照您的方案,使用寿命是多少年?
根据同类产品售后失效的情况来看,这个零部件失效风险高,这次的方案设计里,您采取了什么改进措施?
同类产品在组装工序的时候不良率很高,原因是某个零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这次的设计方案里面,你做了什么样的调整?
--评审过程中做好问题记录
   一旦设计者的解答不能让你满意,或者设计者避重就轻,你就要把问题记录下来,避免遗忘。
   问题应该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环节的某个方面的不足及相应的失效后果。比如说某个零件的那部分结构设计未考虑防错,生产过程中潜在员工装错或者装反的风险,现有的管控手段没有办法完全消除这样的风险,可能导致不良流出,造成重大客诉。
   关键的信息记录下来,评审完成后验证真实性和有效性。评审会议要考虑到评审节奏和时效性,不可能做到全方位展开,所以你觉得设计师提供关键信息不可信时,可以提出质疑,可以先记录下来并要求设计师在会后提供依据。不要过度纠缠。
--评审意见的填写。
   通常评审完成后,都要填写相应的记录表单。基于事实写明问题和风险点,最后写上结论性的意见(同意或反对)。直接写同意或反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3.评审后的跟踪。
   问题一旦有了开环,就要有闭环。记录下来的问题,要建表跟踪落实,定期披露给相关人员,直至所有问题关闭。
4.评审记录归档。
   按项目别将相关的评审记录文件归档。以便后期出现问题时追溯分析。
   保存评审记录也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有些项目因为产品开发时间紧,在很多高风险事项在没有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领导大笔一挥,就开始实施了。后期出现问题开始追责的时候,评审记录就是自我保护的手段。这个时候往往更能体现出你的价值,后续你提出的意见也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发表于 2020-3-14 1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质量人员不懂技术,在评审过程主要关注质量风险点和流程是否合理,利用质量的思维参与技术的评审,利用质量工具帮助技术找问题,解决问题,慢慢就不会被忽略了
发表于 2020-3-14 22: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确实很对,研发质量确实应该关注风险管理和管控要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9-28 18:23 , Processed in 0.10897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