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文/张耀文、林雪萍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标准强国。
西蒙在《隐形冠军》一书中提到德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靠积极的国际化,摆脱专业利基市场的困惑。而标准化则成为德国制造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曾经评估过,标准化投入带来的收益都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可以说,标准化,就是德国制造的命根子。德国工业标准(DIN)有80%以上,上升为欧洲标准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而德国标准化学会在ISO中的贡献率已达到了19%,位居第一。 西蒙在《隐形冠军》一书中提到德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靠积极的国际化,摆脱专业利基市场的困惑。而标准化则成为德国制造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曾经评估过,标准化投入带来的收益都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可以说,标准化,就是德国制造的命根子。德国工业标准(DIN)有80%以上,上升为欧洲标准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而德国标准化学会在ISO中的贡献率已达到了19%,位居第一。 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性工业强国,德国经济的冷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口。所以德国举国对于使用尽可能多的由德国“出口”的国际标准来开拓国外市场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和推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德国标准就是一尊巨大的灯塔,它为德国制造走向全世界的每个角落,照亮了航道。 演进路线:一切服务国家战略 作为世界制造强国和技术出口大国的德国对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市场体验颇深。德国标准化战略始终遵循动态开放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及国家战略的实际需求而制定和调整。进入21世纪,为保持德国工业和技术领先地位,抢占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更加快了标准化战略研究与推进的步伐。 据德国2010年左右的一项“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研究报告显示,德国标准化的投入达到7.7亿欧元,产生了160亿欧元的效益,约占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率相对于资本、人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率为2.7%,是专利对经济贡献率的9倍。这一“秘密武器”的经济效益从科学理论层面确认,促使了德国产业界、标准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更加重视标准的战略制定,特别是形成德国内生的标准参与方之间的聚合效应。也直接催生了从2000年初至今,围绕配合德国工业战略而制定的一些列标准化战略的落地,为保持德国的竞争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3年,德国标准化协会(DIN)牵头组织开展德国标准化战略目标研究,并确立了德国标准化的5个目标:以标准化确保德国工业领先国家的地位;以标准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取得成功的战略工具;以标准化成为政府放松管制的手段;以标准化及标准机构促进技术融合;为标准机构提供有效程序和工具;这五个目标也在近些年不断根据技术和社会的变迁演进。 在这之后伴随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转型,配套的标准化战略则一直未有停歇。而类似的配合工业战略的举动也是屡见不鲜,例如:《标准与规范创新计划(INS)》、《联邦政府标准化政策方案》、《德国工业4.0标准路线图》等。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德国的标准的形成过程虽然是采用了自下而上且强调社会参与,但政府部委在标准形成过程中的国家意志也是非常明显,且在政策层面起到了相当大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在顶层设计层面从未缺席,且卡位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