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4|回复: 2

【原创】从企业的问题看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2 22: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从企业的问题看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原创)
                                                                                                                   作者:立飞
        目前,我进公司已有一个多月了,说实在的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看到了企业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诸如:企业产品质量问题,这其中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产品的碰划伤(夹伤)、来料的飞皮,注塑产品的端跳、相邻跳动以及累积跳动,质量统计报表的数据统计准确性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流失问题,现在人员缺失相当严重,不但招不到人而且连现有的人员也有很多工人提出了辞职;物资库房的数据统计问题,来料毛坯数与库房出货数在账目上的差异、各工序在制品的数据统计差异、报废品的数据统计差异、辅料耗材的数据统计、易损耗品的数量报警设置等;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在这里都不再一一列举了。
其实归根结底一点,那就是我们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或者是有条约有规定没有切实按照条约规定去办事。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比如一线团,现在是各个接头都交错在一起很乱很乱,你开始理的时候还有耐心、信心。但到了最后你是既没有耐心也没有信心,甚至有想把它扔掉的心都有,但是没有办法冬天要来了,天气慢慢变冷了,你需要它来织成毛衣御寒。但如果我们开始就将一个接头与一个接头的分开,慢慢理顺,循序渐进,那么你很快都会得到毛衣穿了。其实,线团的接头就相当于企业的各种问题,理顺后就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毛衣就是企业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成就。
        下面我就以质检部的碰划伤为例来阐述一下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出现了碰划伤,我们就应想到在哪几个工序产生了碰划伤你就会将所有工序都一一列在本子上,然后逐一查找哪几个工序最容易产生碰划伤。比如在车加工工序出现了碰划伤。那么在车加工什么地方出现了碰划伤呢?是工人疏忽大意,产品与产品之间碰撞造成了碰划伤吗?是车床的装夹头不光滑产生了碰划伤吗?是包装防护方式不好产生了碰划伤吗?是产品加工好后铁屑的插伤产生了碰划伤吗?诸多诸多的问题都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我们要从哪几方面去分析它,就会用到5M1E,5W2H。如果我们要去解决它就会用到PDCA,8D,如果我们要去考虑它是怎样失效的或是失效的方式就会用到PFMEA,如果我们要去统计它就会用到SPC,当然如果有需要量化的,我们还会用到MSA,在产品初期试制到量产阶段,我们还会用到PPAP,以及在产品先期开发阶段我们还会用到APQP,也就是“五大工具”。那么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我们要以怎样的过程去解决它呢?这就需要按照质量体系中的程序文件来处理,以及我们要以怎样的标准去处理它就会用到标准作业指导书中的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以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等;所以所有这一切都是具有连贯性的,都是有条理的,都需要我们来规范的。当然,只要我们很好地执行了企业的标准ISO9001,企业就很规范,质量问题就会减少,浪费就会减少,企业效益就会提高。

        其实,质量与生产、物资、技术等都是息息相关的,产品都是工人生产出来的,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检出来的,所以工人都应当有质量意识,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想问题,不要凭个人主观意愿做事。那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呢?这其中就少不了培训,从员工进公司就要对其进行劳动纪律的培训(人力资源部),在进行实地操作前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生产部、技术部),在自检与互检过程中要进行质量问题的准确判断培训(质检部),在领料入库之前要进行物资入库及标识的培训(物资部)等。
那我们现在这些问题哪些做到了呢?答案是都没有做到。都没有做到是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需要系统的有程序的规定,而且要建立相关的记录,考试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规范化的管理。也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走得上正轨的发展道路。
        企业现实操作中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检验在发现问题后不知道该怎么办?通常采用的方式只是对操作者的提醒。异常发现处理程序他们却一样都没有做,比如在发现问题后一定要做出准确的判定,到底是合格还是不合格,不要用“好像”、“ 可能”等模糊字眼来”迷惑”操作者。那么要有这种准确的判定就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知识是需要培训来积累,经验是需要时间来积累。而我们的操作者和检验员知识和经验都欠缺,那我们怎么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实际操作出来的产品与我们的技术标准相差甚远,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那这就要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情况的重要性来作判断,比如这种不合格是否会影响客户的装配、性能、安全、环境等。这种判断常常要把握一个“度”,看似一个字但很多人都难以准确把握,我们就要以技术要求以及客户需求来综合考虑,最后来把握这个“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做出来的产品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返工返修,才有可能使企业的经济损失减少,企业生产和质量才能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发表于 2020-9-23 1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LZ是什么职位,如果只是基层员工,能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只能在自己职能范围内做到规范,中国人比较看重级别,如果不在其位,有很多理念都无法实施;即便是在其位,有些理念也不一定能让所有人接受,特别是高层。

一家企业的管理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最高管理者。

看LZ说的这些问题,这家企业的管理可见一斑
发表于 2020-9-23 10: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4-6 14:06 , Processed in 0.09191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