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过程方法是通过管理过程中活动和相关资源来实现预期结果的方法。尽管GB/T19001的条款结构是依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顺序编排的,但过程方法仍是QMS的根本概念。 (1)过程方法的应用可为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创造价值,是组织开展管理活动行之有效的办法。 (2)组织的管理过程需要识别与确定,由于其过程关系的复杂性往往呈现为过程网络,所以组织通常采用纵向一体化的方式实施管理。 (3)组织结构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其职能和目标。对于每一个过程的管理者而言,首先都会关注自身过程目标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对组织来说,最终顾客或有关相关方并不总是显性的,因此,过程间管理界面出现的问题往往不及过程本身的短期目标优先。这导致组织内各过程间出现的问题可能没有任何改进,因为改进措施仅可能着眼于其功能而非组织的预期结果。此外,由于过程网络的复杂性,某一具体过程的管理者还往往容易忽视组织的整体目标。 (4)过程方法引入了横向管理,跨越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把他们的关注焦点集中到组织的主要目标上。过程方法同样提高了对过程界面的管理,为受关注的和需优先安排的改进活动提供机会。(5)运用“过程方法”需开展的活动 ①确定组织的目标; ②识别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及他们的要求和期望,以确定组织期望的输出; ③确定为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所需的过程和职责; ④识别过程并清晰的确定过程特性及其过程的管理者; ⑤确定和提供必需的资源和信息; ⑥建立和应用对每个过程实施监视和/或测量及分析的方法; ⑦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过程。 区分过程和活动十分重要。组织经常会识别很多的过程,但实际上其中一些或全部只不过是活动,而不符合GB/T19001中过程概念的本义。组织需要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根据活动的重要程度、风险等因素重新定义其过程。 (6)过程方法、风险思维和PDCA①基于风险的思维、过程方法、PDCA,这三者共同构成新版GB/T19001标准的核心概念。可影响目标和结果的风险必须由管理体系来应对。在整个过程方法中运用基于风险思维并辅以PDCA工具的使用,可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 ②组织内存在的过程,可能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本标准并不要求正式定义的过程目录或列表。 ③组织宜确定哪些过程需要在风险思维的基础上形成文件。过程正式形成文件可以通过若干方法,如图形表示、用户描述、书面指南、检查表、流程图、视觉媒体或电子方法包括图形化和系统化。 (7)运用过程方法可带来以下益处: 重点关注更重要的(“高风险”)过程及其输出; 提高对相互依存的过程的理解、定义和整合; 将过程和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进行系统化管理; 更好地利用资源和提高责任感; 在方针和目标、预期结果及整体绩效实现方面更为一致; 过程方法有助于任何管理体系的实施; 通过满足客户要求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增强对组织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