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扭矩衰减的影响因素 拧紧工作完毕后,发生在紧固件上扭矩降低现象即为扭矩衰减,衰减后的扭矩值低于目标值但较为稳定,一般在拧紧操作完成后30ms内,会完成60%以上的扭矩衰减。该性质,作为我们降低扭矩衰减的重要理论依据进行应用。
典型的原因: - 装配件的表面粗糙度等级较高;
- 弹性连接材料,尤其是塑料或密封件;
- 过快的装配速度,以及不合理的装配顺序;
- 装配过程中的温度差异过大;
- 装配件的质量问题。
2、扭矩衰减的改善措施 影响扭矩衰减的因素很多,针对不同的扭矩衰减形式改善措施也不尽相同,以下从工艺角度和设计角度去考虑扭矩衰减的常见改善措施,当然,改善措施不局限以下内容。 工艺角度: 拧紧策略:改变拧紧策略,两步拧紧或多步拧紧,在拧紧过程中停顿50ms可释放弹性应变,降低衰减。 拧紧速度:当工件被压紧后,毛刺在较大的夹紧力下变形,”变短”夹紧力下降,残余扭矩同步下降拧紧速度越快,毛刺的初始变形越小,残余扭矩下降越多,因此,降低拧紧速度可以降低扭矩衰减。 设计角度: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越小,材料表面越光滑,在拧紧后扭矩衰减越小。 弹性材料:塑料或橡胶等,尽量少采用,如必须采用,应制定周全的拧紧策略,以保证衰减后的夹紧力满足产品要求。 螺栓选择:细牙螺栓相比粗牙螺栓螺距更小,螺纹升角也小,在使用中不容易松动,因此采用细牙螺栓扭矩衰减会较粗牙低。 文章转载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