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60|回复: 10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3 13: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01  

有一个叫“王谢子弟”的成语指东晋的“王”与“谢”两大家族,一个是山东琅琊王氏,即王导一家;另一个个是河南阳夏谢氏,也就是谢安那一家。



王导、谢安都做过东晋的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但如果仅仅是2个宰相还能算家族,这王、谢两家都出了许多人才,不仅包括政治、军事上的人才,文学艺术上也人才辈出。



书法领域最推崇的“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出自王家,诗人中的“二谢”:谢灵运、谢朓,出自谢家。



古代如此,近现代也是如此,江苏无锡的钱家,除了著名国学家钱穆、钱基博、钱钟书,著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永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等。



自人类文明出现以后,人们其实都很疑惑那些卓越的人、优秀的品质、智慧甚至高颜值是怎么来的。



在西方因为有上帝,所以大部分认为是上帝“赋予”某些人的;而在中国,我们都认为是遗传的结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通俗点理解,无论东方和西方,大部分观点都认为真正的高手和特殊能力是来自于天赋,你的出身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和多高。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02  

近些年国内也有许多文章讲原生家庭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说原生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和高度,让许多出身贫寒的、小时候家庭文化和氛围不好的人们深受压力,为自己的未来迷茫甚至丧失了奋斗的信心。

欧洲最早甚至有“每一个真正的精英至少有一个精英的亲戚”这样的说法,认为有成就的人最核心的因素来自于血缘。

但这样的说法靠谱吗?

在心理学领域,心理学家们一直尝试去发现卓越人士之所以卓越的原因,特别是一些天才人物的成功之道。

但真正从实证角度做这个研究的第一人是英国的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年-1911年),他是科学家和探险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皇家学会会员,晚年还被册封为爵士,同时他还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表弟。

他的研究是基于对各行业名人及其血缘关系的分析,在1869年发表了《遗传的天才》中发现之所以成为名人受制于三个因素:

先天能力、工作热情及做大量艰苦工作的足够动力(大部分人其实动力不足)。

高尔顿的研究虽然承认了后天努力及练习对于成功的促进作用,但他还是更注重天赋,认为练习在某个空间内可以提升水平,但天赋却限制了水平的最高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03  

在19世纪的时候,人类对于心理学的知识十分缺乏,技术水平也很低下。



从20世纪五六十年开开始,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早已证明了血统论是一个不值一驳的谬论。



1996年由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教授出版的《优秀者之路:艺术、科学、体育和竞赛中的专家行为获得》是这个领域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之后基于他的研究成果才出版了相应的畅销书类似于《异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等。



K. Anders Ericsson教授的研究覆盖了体育、音乐、医学、记忆、阅读、创造和科学等多个领域,探究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包括先天因素(例如天赋)和后天因素(如指导、练习)。



结论是在成就卓越人物的过程中,虽然需要天赋,但相对于这些人后天的追求、名师的指导、刻意练习、及时反馈及持续的努力等内容,天赋的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且并非是决定性的因素。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刻意练习之类的来源。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心理学里面的研究大多还是聚焦于可重复的技能型工作较多,而对于更大量从事客服、管理、研发、市场工作的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则少有研究。



但以自己天赋不好、出身不好为借口的人,可以闭嘴了,以自己原生家庭不好的也可以闭嘴了。



曾经在Google工作多年、任过腾讯副总裁、写过《浪潮之巅》、《数学之美》的吴军在他的《大学之路》中曾经写到过:



看过马拉松比赛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很拥挤的,但是当1/4赛程过去之后,选手们彼此的距离就拉开了,在起跑时占得的那一点便宜到这时早就荡然无存了。



很多中国的家长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他们会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尽可能地抢位子。但其实,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得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



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04  

20年前的1997年,在月生活费不到150块钱的时候,上网费是18块钱一个小时。



而且,当时互联网上信息和知识很少,你想找到有价值的内容都很难。因为那个时候各种资源的大规模上网还没开始。



这样一比,现在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只要你愿意去找,各领域的大部分知识都可以获取,虽然有些要收费,但只要有收费的,你费点劲也总能找到免费的。如果你要有问题,互联网上这么多高手,总有人有时间、有热情愿意帮助你。



如果你不NB,真的不是因为家庭出身,也不是因为你智力低下,更不是因为没钱读不起书。



那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世界上,不希望变好的人基本上没有。这个变好包括了健康、习惯、财富、影响力、价值等各个方面。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变得越来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谈到理想的时候都希望有所成就,无论是当科学家还是警察、教师、售票员,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价值对他人和社会有用。



但在岁月流逝中,许多人让自己变好的动机越来越弱。



这里面一方面是教育给的我们负面的暗示:你英语不行、你数学不好,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一般甚或很差,让大部分只知道自己不擅长干什么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当到社会上以后,权利寻租、拼爹和品颜值、关系大于能力、投机取巧好过踏实肯干,劣币驱逐良币,又让许多人心里哇凉。


    即便是有强动机的人,也不一定变得更好。



如果一个人十分想有钱目标是成为中国首富,这个大致也很难实现。因为钱是一个结果,仅仅有想变好的动机还不够,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钱不是目标,必须有通过什么方式赚到钱才是目标。



同样,我想成为一个专家也不是目标,而基于你的当前境况、个性、特长和优势,成为你所从事的工作上的专家可能算一个目标,因为这个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达成,你的目标要有可行性,要有相关的资源准备。



有了这些,还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



要实现目标需要去付出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寻找好的实践机会并坚持实践、持续的反思与思考、主动的表达与传播。



这些工作都不容易做,都有点反人性,都不在自己的舒适圈,所以最后坚持下来做的一定是少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05  

所以真正的有所成就,主要是两个核心因素:

1、靠谱的目标。在你的成就动机下,是否确定了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结果(很有钱、很有才),而是实现结果的手段和方法;

2、持续的努力。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有许多人只不过是想想而已,也有许多人真的去干了,这就是区别。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方法问题。如果你努力了,但方法不得当,一定是事倍功半。但最核心的不是方法,如果真的去做,方法到容易学会。



这样就形成了四类人:
640 (1).png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象限:有目标,真去干。



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下大功夫去学习、实践、反思。在正向上积累,即便最后目标没有实现,也会有大的收获。



第二象限:没目标,也去干。



在现在的环境下,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目标而胡乱努力,希望乱拳打死老师傅,这样的概率极低。那些一年读了500本不同领域的书,订阅了从得到到豆瓣知乎混沌研习社,整天参与拆书21天改变习惯樊登读书会的,类似于这个象限。



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没有办法积累,将来会成为大百科全书式的万事通,但他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在百度上可以查到的,很难形成核心优势!



这一象限的人感觉最好,而且很难劝:因为他觉得自己够努力啊,每天都忙得要死的去长进自己,他还不认为自己没有目标,因为目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呀!



确定目标需要思考,但真正的思考是很费劲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逃避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象限:没目标,不去干。

依然认命,不做挣扎,这样的人也许很幸福:云淡风轻,岁月静好。



第四象限:有目标,不去干。

该象限的人都类似于幻想家,混乱了现实与想象的关系,认为只要目标定下了就等于实现了。



真正的努力很艰苦,他们也会逃避这些艰苦而习惯用替代的方法来麻痹自己:纠结于细枝末节而不顾核心、读那些很容易读的书、干重复的工作,看起来也很忙很累,但实际上没有长进。
发表于 2024-6-14 12: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读了热血沸腾,给动力发送机换换油: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10-18 12:50 , Processed in 0.10896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