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回复: 2

米鸿宾:做好自己,就是对他人最好的供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米鸿宾:做好自己,就是对他人最好的供养!
日本长寿企业抵达不朽的窍诀是什么呢?



我的总结有四:精神并蒂、一门深入、进德修业、守先待后。



今天分享(三)进德修业、(四)守先待后
1
进德修业
“德”是养身立命的根本,是万业之基,无德不足以养道。因此,人生最大的事业,便是德业。《易经》曰:“进德修业”,强调没有厚培福德、广种善因的稼穑之功,就不会有未来生命的高越。
先秦时期,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中的“和”,就是“德”的统一。换言之,“人和”便是人有德!有德自然能够感天动地,趋吉避凶。因而,孟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表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有德!
《汉书•高帝纪上》载:“顺德者昌,逆德者亡。”这是天下诸业之共理,诸家之一尊。那些无德之人,哪怕是在最好的时机(天时),给他再好的位置(地利),最终也都会丧失好运!而那些以创新之名、行破坏之实者,便是无德之人。
要知道,德大资产就大。这个资产,包含财富、健康、声名、寿命、 尊严、智慧等,而要想资产滂沛,就要“进德修业”——心胸宽大、不愧于心、不惑于情、行端意正、各司其职、各安其分、顺势而为,这便是德。《周易》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厚德就是能给人以生机。 你所种的所有福德,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这是世间广添远禄的大经方。
自古以来“君子以德发身,小人以财发身”,生命是宏大的,我们没有理由辜负当下的新鲜。
要努力做一个活色生香的人,不让生命在时间、空间、物质上钝化,才是我们生命中饱满的分量所在!否则的话,德不配位,暴来暴走。
进德的方法除了无私地行持善法,慈悲地对待万物之外,具体在经济运营中,要践行“以义取利”。为什么呢?因为“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苻登传》)。
在京都,有着近三百三十年历史的老铺半兵卫麸的家训就是“先义后利,不易流行”。而那些真正的匠人,都不取不义之财,取的都是“净财”。
明代洪应明《菜根谭》说:“无怨便是德。” 是的,内外都无怨,才是真正的德。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好好从“无怨”中升华自己,不能一边抱怨,一边不变。如果这样,人生基本就此见底了。
还有,《荀子》曰:“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怨气多者,身上会聚集很多邪气和秽气, 属于不祥之“物”,不仅对自己无益,更不利子孙。
金玉之言,细品便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
守先待后
守先待后,就是在做好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发扬光大,并培育好后来之人,以待来祥。
大匠镇世!透过日本诸多长寿匠人企业,我们知道了“荫德积”“信念不动”“确乎不动”“德事业之基”“志在千里”“崇神敬祖”“守、破、离”, 还知道了恒心与恒产并现,慈怀与孝亲并举,敬畏与专注并行,造物与育人并重……
以“小丸屋”“大师堂”等为代表的行业翘楚,对传承人的培养,都是代代相启、 彼此照耀,人人守先待后、行履提携,个个超越时空、心心相印,以水月身,努力让生命成为一本正经!
这种滂沛的个体生命价值, 汇为一处,就凝结成了日本价值。其光芒,广耀于世界,在催人奋进之际,一展生生之大德,使人在不动声色之中,一路凯旋……
“欲出第一等言,须有第一等意。欲为第一等人,须作第一等事。”(北宋邵雍《一等吟》) 可见,人一定要有高心,方能立大志、行大用。人生,若能以唯一和第一之心来安身立命和报国,何来身之不起、国之不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松下幸之助提出了“产业报国”的经营理念,至今仍深深地激励着日本社会,这就是匠人精神对社会的反哺!并且,这种反哺之力,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随处泛显……
有一年,十翼书院去日本几家知名企业见学10天。我们租用的大巴车,只要停车超过半小时,司机就会去擦车,且无论车窗与车内有多干净,他都会重新擦拭。尤其车的四个轮毂,怎么看都是崭新的!
对此,我一直很诧异。终于在临别前,我忍不住问司机:“为什么总能见到您擦车,车子内外都很干净的呀?”
司机笑眯眯地答道:“我所选择的司机工作,是我的天职,而我的工作就是我的饭碗,有谁会让自己的饭碗里有灰尘呢?”
他的回答让我非常震惊……其言虽轻,其力却重千钧!接着他又说:“我这么做,是我的本分,但也自然会给新人做出表率作用。”
他的行为,他的语气,他的表情,绝不是背出来的!我在感动之余,问他:“可以跟您合个影吗?”他欣然应允。如今,每次看到这张合影照片时,乘车的场景都历历在目,令我感慨万千,实在是太激励人了!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自己,就是对他人最好的供养!



当年,唐太宗问玄奘大师:



“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不如法,应当如何?”
玄奘大师答道:



“昆山有玉,但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 但修福必恭敬凡僧。”

唐太宗闻言大悟,从此后,见小沙弥如同见佛一般!



虽然我们无能力去降伏外面的灾难,但应该有能力保证内心不起灾难。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相同的时光里,努力却是各自的。各就各位,做好自己,上下一心,让价值、意义、激情、专注、智慧、担当,成为生命不竭的养分,襄助我们腾空而起。



这个世界,不缺名山,不缺大川,不缺物质,不缺财迷,不缺贪官,也不缺污吏……缺的是道场和有道的人。而有道,才能更好地报国!



这世间,有人是来证道的,有人是来挣钱的。多年以后,证道的广为传颂,挣钱的音信杳无。试问:究竟谁赚到了?



本文摘自《一生感动:日本匠人精神与家训》
作者: 米鸿宾,十翼书院(湖南省文化厅主管)创始人,文化学者。曾在故宫出版社、岳麓书社、东方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十余部著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10-27 03:01 , Processed in 0.0778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