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ccsspp454 于 2012-12-2 08:55 编辑
据说杜甫写完诗之后,找不识字的阿婆读给她们听,她们如果听不懂就再修改,在读给她们听,直到她们听得懂和理解诗歌的意思为之。杜甫觉得这样的诗才是好诗,这也是他的诗流传比较广的原因之一吧。
昨天想起杜甫写诗的过程,联想到企业中我们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工作。我以前的做法是给员工的作业指导书,是要员工们积极参与进来,按照他们操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把日常操作不符合要求的改正过来,编写成作业指导书然后和员工们一起确认作业指导书编写的是否合适。如果员工按照编写的作业指导书完全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就说明这份作业书是成功的,然后进行批准,并给员工培训实行。如果员工按照编写的作业指导书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就说明这份作业指导书编写的不成功,有缺陷需要重新修改,就再修改再和员工进行确认,直到员工按照作业指导书能进行正确的操作为之,才定稿批准实施。
这个也许就是“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的一种理念吧?我觉得作业指导书首先要让员工理解你所写的,才能按照你所写的去做。那么我们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者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应该深入到现场和员工一起,先总结员工的操作,按照员工的操作编写,在作业指导书编写过程中发现员工那些操作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将正确的保留,错误的纠正然后做出的作业指导书才是有指导作用的指导书。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