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子贡问时>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 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 “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译文: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子贡答道:“是的。有何见教?” “听说孔子是名师,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 “惭愧。” “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子贡很爽快地答道:“好。”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很长时间也不停。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见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一年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台湾大学曾仕强教授说: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我会生气,现在我不会了,我心里这样想,三季人,我就没事了。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三季人,你就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以后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凡是那个声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所以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读的懂“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你讲什么冰,那是你糊涂,你跟他讲什么冰,那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你如果去问孔子,孔子说本来就这样,你见人不说人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你怎么沟通呢?我们都搞错了,这个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这个是随机应变。 三季人,即指代无知的人,有时用于贬义。
“三季人”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说什么,先要看清对象。对象错了,讲得再多也没有用。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孔子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道不同不相为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会识人,最好能向孔子那样,一眼就能判断出对方的境界水平,这样讲话才有针对性,才不会浪费精力和感情。
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要承认“三季人”的存在,不用理想化的态度看待社会人生。自然界有高山也有土丘,有大海也有小溪,人也是如此,有愚智之分、高下之别,这才是社会的常态。不要以一己之心强加于人,也不要轻视任何人的存在。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试着去理解人、尊重人、宽容人,与一切众生平等相处。
这个故事还启示我们:知识与道理的对错都是相对的,我们都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看到了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因此,不管学问多高,经历多丰富,都要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处世,不可偏执一己之见,更不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匡正别人,证明自己的权威。要知道,境界修养无止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个“三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