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常州质量人 于 2013-2-28 13:19 编辑
【原创】关于沟通的理解
文:关心
看到群友发了一个关于沟通的帖子,本想回复一下,但又恐不能尽其意,反而让群友们误会我的意思所以就准备些了这篇帖子。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企业中承担不同职责的部门也就营运而生。并且有越来越细的趋势,分工越来越细,就需要合作越来越密。分工细,我们尚且有办法用文件的形式表达出啦,可是合作密我们却无法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就产生了部门间,人员见的沟通了。
我想沟通一词应该不是起源于中国,它应该是一个外来词。说到中国人的沟通,势必要了解一下中国人的民族性,要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势必要了解一下中国人成长的环境。也许如此说下来,内容恐怕会空洞,与这个帖子的主题也越离越远。所以我只是点到一下,希望群友们发挥想象空间,自己琢磨一下。
试想一下,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人还存在着,依然是原来的民族,依然继承者先辈们的思想?除了中国人有着超强的生育能力外,其实跟我们的民族性哟很大的关系。我们的民族性是什么?鄙人认为,没有原则是我们最大的民族性,换句话说,没有原则是我们最大的原则。中国人一向最讲究辩证法看待问题的民族。所以我说我们的民族是不讲究原则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是最讲究原则的民族。也许大家被我的话弄糊涂了,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处在其中不能自知是经常发生的,也是很正常的。正所谓,“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听听曾仕强老师关于《周易》的讲座,或许就会觉得我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中国人难沟通,但是好商量。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因为沟通是指站在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原则去和别人交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商量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坚持无原则的原则进行交流,达到双方共同的目的。
在中国有句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是谁的理呢,谁也不知道,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呀。其实在企业里也是一样。两个部门针对某件事情各抒己见,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双方都认为自己占在理的一方,都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结果可想而知,最终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还伤了彼此的和气,为后续的合作增添了心理障碍。即使,由于领导的出面平息了争吵,判了哪一方胜出,我想另一方不会在言语,但内心多少有一点不快,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给对方找一点麻烦。各位群友,不要急于否认我的话,想一想这样的事情是否在我们身边上演过。
但是商量就不同了,因为商量是为了达到双方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双方的满意,是一种无原则的原则性行为。双方的共同性行为就是如何达成共同目标。
所以我建议群友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商量,少沟通,生活中的问题更是应该如此。 另:由于文笔不好,很多想表达的意思却描述不出来,请大家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