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的掉进了盛的半满的米缸里。这意外是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环顾一下四周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在衣食无忧的休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跳出米缸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无能为力了。
(续一)对于老鼠而言,这米缸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他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米缸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就离死亡进了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能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是能够清楚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比如员工的培训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性,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明白的道理,但通过本公司内训或外出学习等手段来提高员工、尤其是中坚员工的专业素质,毕竟要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并且经常会与公司各项工作有一定的冲突。于是员工培训对于公司来说也就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办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口号,致使许多员工无法系统地接触到新事物、新方法、新观念。其实,公司的利益不就是那半缸米吗?
曾有这样一个人,每天都去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君子之道。”那人回答说:“那就减少一点好了,以后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的时候,就完全不偷了。”
这也是一种循环渐进的理论,是不是很荒谬?但是我们有时候自己就做着这样的事情。吸烟有害健康,怎么办呢?戒掉吧,每天少抽点。可是事情到了最后怎么样烟依然还在抽,企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一步一步来嘛!
明智的管理者在制定一项政策的时候,总是会记得制定一个日程安排表,不实现目标决不罢休。
计划使我们的思想具体化,且体现出我们期望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好,谁去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做。想想看!
(续二) 这个故事给了很大的提示,古往今来,我们也看到不少富家子弟把老子积赞起来的万贯家财挥霍干净,成了败家子。而长时间养成的好吃懒做,追求享受的恶习,使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偷、去抢、去杀人越货,结果走上犯罪的道路,下场可悲可恨,罪有应得。
然而他的老子在创业初期在穷困中生活,充当生存的奴隶,省吃俭用积赞财富,无休止的执迷于数量的积累,成了重大财富的奴隶,也导致自己与子女丧失人生的价值、人格的扭曲、人性的堕落,被世人啐骂,甚至遭到杀身之祸。
如今人们对财富的追求越来越现实,就是不满足。于是乎:需要——满足——在需要——在满足,没完没了,无止境恶性循环。我们要找回生命失落的价值,就必须从对财富的执迷中摆脱财富的奴役,自己创造的财富够用会用就行,不当守财奴,还生命的纯洁和自由。
(续三) 目前股市里的我们就相当于跳进米缸里的老鼠,现在缸里米还满的时候可以放开肚子大胆吃,当然,嘴巴在拼命吃的时候,眼睛要始终保持一分警惕,盯紧自己到缸口的距离--生命的高度,要做好时刻跳出来的准备,如果发现到了自己快没有能力跳出的警戒线时,就要量力而行,不管缸里的米还很多很满,应该义无返顾地跳出米缸,等待时机,寻找下一个装满的米缸。否则,如果忘无所以地光顾吃的话,即使你能够吃上一年,总有要被你吃完的一天,米缸见底之日,就是我们老鼠束手待缚之时!!!!
(续四) 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不少,真正对故事有深层次思考的人不多。
有人说“做IT,六个月是一个坎,三十六个月是一个坎,六年又是一个坎”,很多IT企业在“坎”上倒了下去,从此销声匿迹。为什么?
也许,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很多时候就是那只“贪吃的老鼠”。
我们前仆后继地开电脑城,可是电脑城已经严重过剩,怎么办?管它呢,先开着呗。我们前仆后继地做IT媒体,可是媒体已经泛滥成灾了,怎么办?管它呢,先做着呗。我们的店员常常宰客,宰到一个是一个,怎么办?管它呢,先宰着呗。我们的员工一天到晚只有工作,没有培训,只有索取,没有投入,怎么办?管它呢?先干着呗。
这些,都是典型的“贪吃老鼠”的心态和表现。
越过某个临界点,我们这些“贪吃老鼠”会有什么下场呢?
这是不言而喻的。“先填饱肚子”的短视行为,和“先顾着眼前”的近利想法,决定着我们的企业存活期短,走不长远。
这是通病。有没有“良方”能医治我们的“病”呢?
我们不妨这样假想:一、这只老鼠先留条退路,从外面吊一根绳子到米缸里,这样子,米吃完了,还可以沿着绳子爬出缸外;二、一边吃米,一边往缸底扔物品填充,这样,米吃了,缸还是满的,仍然可以出去;三、吃到一定的程度,为了保住这条小命,毅然放弃吃这缸米。
还有哪些办法?诸位不妨为“老鼠们”支支招。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人力是有限的,资金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要过度开采,记得留个心眼,多条退路,多个出口。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存智慧呢?
不做贪吃的老鼠。
(续五) 因此,也有人把这只母老鼠能够跳出来的高度叫“生命高度”,它多呆一天,就失去一天的自由:多吃一粒米,就更接近死亡一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从而维持了自身的尊严和生命的完整。但也有人在诱惑面前,心存侥幸地迈出了第一步……在暂时的危险过后就心安理得起来,从而一步步走向深渊。
由“老鼠掉进米缸”里想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时下,我们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多是短视的,注重眼前利益,甚至为了既得利益而不惜损害中长期利益。比如今年油煤电紧张,价格暴涨,于是不少相关企业则竭泽而渔;再如不少企业拿到发达国家输出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品合同后,不分清红皂白,打着以效益为中心的旗号,结果导致不少地方出现了能源更加紧张、污染更加严重的情况。而这些则顺应了地方政府对GDP增长的追求。试想,这与“老鼠掉进米缸”的行为有什么两样。GDP是西方发明的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它考虑的主要是绝对的数量增长,并不会把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计算在内,也不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根据有关专家的介绍,目前我国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来获得的。有些GDP的增量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衡量和评价,不但不是业绩,反而是一种破坏。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从一个微观的企业来讲,不注重可持续性和绿色经营,也必将象“老鼠掉进米缸”一样是短命的。中国500强排行榜2002年公布,有112家企业被挤出排行榜;今年,第三次公布排行榜,又有101家企业被新面孔替代。在中国,1987年最大的100家公司,到15年后的2002年,榜上剩下不到20家。这说明企业不注重可持续性是难以做“久”的,别说做大了。这也警示企业:
*一是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创新是提升企业生命质量与生命意义的最佳途径,企业每实现一次成功的创新就拥有了一份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最终都将转化为企业不断创新的资本。而先进产品的生产者并不一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的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参与行业和产品标准制定的能力,虽然个别企业做大了,但却是依靠“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和“能力弱—依赖—越依赖越弱”来维系的恶性膨胀。为此企业要不断创新,无论是管理、技术,还是营销,都不能躺在企业原有的资本上或者满足于成为外国的加工厂。
二是要居安思危。如果认真分析一下我们的企业的生存能力,会发现不少企业存在产品过于单一、业务组合不当、扩张方向失误、协同关系不利等等,使得祸患一发就波及全身,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粗放,也使得执行能力大打折扣。而无意识、无组织地忽视危机管理则更为严重。对于企业而言,没有颠扑不破的管理圣经,只有与自身需要相匹配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据2003年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国内企业45.2%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加工能力、营销策略,尤其是依靠单纯的广告来做大,而是要从企业的战略、营运、管理等全方位角度来进行规划,要居安思危。
三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发谐发展上来。企业不能不顾一切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时要尽社会责任。尽管中国“地不大”“物也不博”,但中国资源的单位产值消耗却是惊人的。资料显示,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与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6倍多。落实到企业上,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必须抓好资源利用,讲求节约,甚至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技术、市场资源等,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向科技要效益。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做久,也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像钻石那样坚固的分子结构与坚强意志,不仅能始终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速度,并且在关键转型时刻可成功跨越“拐点”、进入新的发展空间。飞利浦(中国)公司副总裁季铁安博士称,追求可持续发展即同时要追求经济繁荣、环境质量和社会平等三方面的成功。他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区营业额由现在60亿美元做到2007年的120亿美元,支撑目标的就是可持续发展计划。如2001年,将可持续发展全面融入公司业务动作,使飞利浦去年材料消耗降低了11%,能源消耗下降了9%,垃圾排放降低了19%,水的消耗也减少了15%。当年,飞利浦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的评选当中荣登同行业之首。
对一个企业来说,其实大未必是好,强未必是优。“老鼠掉进米缸里”启发我们,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学会如何去应变、适变和求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