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四章 补课 转眼两周过去了,周末杨子买了一大堆“口粮”塞到冰箱里,足够一个星期的了。杨子拼命的瞪着自行车在高速路上飞奔着,刚到隧道,一个黑衣胖子站到了他的面前,还没等他挣扎,一个黑洞洞的枪口顶了过来,“货呢?”,“什么货?”,“砰砰”两声枪响,杨子猛的睁开眼睛,早晨的阳光刺了他一下。“哦,原来是一个梦啊,有点昨天晚上看的《疯狂的赛车》的情节。”砰砰的敲门声还在继续,“杨子,是我,张鹏。”杨子打开大门,张鹏拿了一瓶酒站在外面,“打你电话关机,楼下看见你的车,估计你在家,就上来了,没搅了你的春梦吧。”这小子就是口无遮拦,“张大总监,星期六还不给我放一天假啊。”杨子转身把张鹏让进客厅。 “这几天我仔细吧你说的好好琢磨了一下,感觉已经有思路了,但还觉得缺少好多环节,所以今天特意是登门找你来补课。想对 质量管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哥们就不说场面话,谁让我平时不用工呢。”张鹏拿了一支烟放在嘴边,说完点着了,深吸了一口看着杨子。“那这样吧,今天你在我这吃饭,我做你来帮厨。我们聊聊质量管理发展的简史,看看对你是不是有所启发。”杨子说道。 “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大致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检验阶段。早期的作坊时代,质量靠工匠自己来把握;20世纪初的时候,有个叫泰勒的人推行‘科学管理’,将生产职能与检验职能分离,建立了专职检验部门与检查制度。当然了,泰勒也是‘工业工程’的奠基者之一,他进行了意义重大的时间研究‘铲煤实验’。”杨子说着,电脑已经打开,指着一张幻灯片对张鹏说:“了解一下这个对以后的改善也很有好处。” “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技术的时代主要有这么几个重要人物,第一个是休哈特博士,他发明了今天广为应用的控制图,并奠定了PDCA(计划、实施、检查、调整)改善环的理论基础;第二个是道奇,他与同事罗米格进行抽样检验的研究,建立了《抽样检验方法》;第三个不是美国人,是英国的数学家费舍尔,他提出了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的理论。统计质量控制让检验工作量大大下降,并有了质量改善的雏形。”杨子停了一下,拿了一支烟点上,继续说道: “第三个阶段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群星闪耀的年代,美国质量大师费根堡姆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全面质量控制(TQC)的理论,他赞成系统的或全面的质量方法,要求将质量过程中所有的部门都涵盖在内,而不仅仅只是生产。他的观点是使质量控制在早期就到位,而不是事后才对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另一个美国质量大师克劳士比发表了震撼质量界的 ‘零缺陷管理’,将众多质量管理理论与自身实践相结合,阐述了“第一次吧事情做对”的理念,提出了“明确要求、价值衡量、零缺陷的态度与早期预防”方法论;戴明博士提出了著名的‘戴明十四条’,没有在美国引起足够重视,却在大洋彼岸的日本扎下了根,他以人为核心强调自主管理的观点深得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戴明哲学讲究对人的正面引导和激励,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就可以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减少差错和浪费,同时戴明要求那些急切地想学习美国的管理技术的日本企业家避开效率低下的美国方法,鼓励他们创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新体系,1951年,日本政府设立‘戴明奖’与‘戴明应用奖’,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质量管理实践大师。”杨子说到这里,打开了另一张幻灯片,“你看看戴明的十四条,是不是到今天了还有很多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