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4|回复: 20

管理启发小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7 15: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o和u的故事:
大家应该都知道英文里面的响音:a,e,i,o,u.国语的拼音也是一样,没有响音的字不能发声。
谁知道手法两个字的国语拼音为何?
ShouFa
但是有人总是分不清楚ou的顺序,把u放到o前面。变成:
ShuoFa
说法
人家问他用何种手法去处理问题的时候,这个人就会给出一种为何处理不了的说法
你认识这个人吗?
这些状况是不是似曾相识?
跟这种干部交流的时候,你的感觉如何?
记得,在MePow里面我们需要管理具备的是解决问题的手法ShouFa),并不是解释问题的说法”(ShuoFa)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2、 牙买加短跑选手博尔特
牙买加短跑选手博尔特(Bolt)2009年在柏林举行的世界锦标赛,创造100m 9.58秒的世界纪录。
Bolt破掉世界纪录,兴奋得绕场狂奔。在那短短的数十秒里面,整个世界的目光都投放到这个场馆里面,所有的观众为他欢呼。
但在镜头前最耀眼的并不是Bolt,反而是一个跟他一齐跑的光头记者。 那位记者为了完成拍摄Bolt的工作,拍到他兴奋的表情,拼命的跑得比Bolt还要快。就这样,这个光头成为该段录影的最大亮点。
当一个人有很大的欲望完成一件任务,就会浑然忘我的发挥自己最大潜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3 、喝可乐的经验
我们口渴的时候喝冰冻的可乐,心里面一定很想快一点喝到。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打开汽水盖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扭开不能快,先把内部的气压减低,以免汽水一下子喷出来,溅到身上,因快得慢。
停下来,有时候是为了更快达到目的。
同样,工作上如果有困难,应该先冷静下来计划一下最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毫无头绪的狂奔,就会变成横冲直撞的蛮牛。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4、不要默守成规
因为胆固醇超标,医生嘱咐我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并且每天早上要固定吃可以帮助排走胆固醇的麦片。
就好像方便面一样,我会用热开水去冲,等麦片溶化掉才吃。但因为要用热水去泡,溶化后又要等麦片的温度降低,整个过程可能需要20分钟以上。时间太长,慢慢就失去恒心,变得断断续续。
有一天时间很赶的状况下,我用了冷水去冲麦片,发现原来麦片一样可以溶掉,而且口感不差。从此,我每天只需要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医生叮嘱我的“早餐”。
即食麦片一定要用热水冲吗?我的工作有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方式去进行?墨守成规的工作是不是偶尔也该来个冷水冲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突破?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5、跳出框框的计程车
我自己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到现在还是印象深刻。我以前经常要出差外地,到机场时,我都会用一种所谓“打折的士”。有一个司机是我常用的,除了是价钱上的考虑,最大的原因是这辆的士远远超出一般的功能,你可能不能想象在的士里面有报纸架,架起当天的报纸、杂志;有冰箱放上冰冻的饮料;备有多款
的音乐CD碟,司机通过平常的谈话,选择播放客户喜欢的音乐。
这个司机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的创造力远远超过自身的条件。他把尽心服务、体贴入微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即使隔了这麽久,我仍然会记得他,很渴望用他的服务。拥有这种性格的人,必定能带领自己迈向成功,因为被他感动的人就很希望帮助他成功。你有这种个人魅力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6 、曾经上过电视
我妈妈曾经上过电视,为的是一个妇女节目,专门奖励观众在厨艺上的一些小意念。
一般买拌碎的鱼肉回来做鱼丸,鱼肉跟胶袋黏得很紧,常常要花时间区刮干净。通过她的经验,发现鱼肉
买回来只要放在冰箱一两个小时。鱼肉就不会再黏着胶袋,很容易脱出来。
就这样的小小意念,她赢了一笔小奖金,并在电视亮相。
经验的累积是一点一滴的,需要兼守并储。可能就是一个鱼肉放冰箱的小经验;让你以后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所以我们要鼓励员工对他们的经验作分享、作应用。即使是一个小方法、小意念,通过鼓励就有更多的方法衍生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7、 致加西亚的信
谈到执行力,有一本书《致加西亚的信》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 -- 是意念的“圣经”。
是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书藉之一,但故事本身很短,不会花你很多时间。
故事讲述一个叫罗文的人受命于美国总统把一封信送给身在古巴敌阵中的加西亚将军。
没有人预见有多大的困难、没有人知道前面有多大的危险,甚至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到底在那里。
前面只有拼死想办法执行跟放弃两条路 . . . 最后,罗文选择了接受任务。他徒步三周,在危机四伏中把信安全的交到将军手中。体现了人格最高尚的品质:
忠诚、主动、负责
思考一下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一天,老板突然跑过去跟一位员工说“现在公司没车,想办法帮我马上买一张百科丛书光碟回来。”你认为你会听到的回应是什麽?
        “不能晚一点才去吗?真的很赶吗?”
        “没有车如何去?”
        “为甚麽不叫采购去做呢?”
        “这张光碟在那里买?”
        “我的工作范围不包括这个部分吧?”
        “公司要百科丛书光碟来干嘛?”
        还是 . . . “我马上去办,需要何时完成?”
而且很大机会,你一个小时后去找这个人,他会跟你说一大堆事情没有办法达成的原因 … 即使他根本还没有准备走出门口去处理。
谁是加西亚?
自己属于“罗文”型的干部吗?
我们的部队里面有罗文这种员工?
如何创造罗文?
员工的理念需要熏陶、慢慢培养,所以在日常的开会当中,就要一直灌输员工这种概念,不断强调、深化--对公司要忠诚、对自己的工作要负责任、当任务落到自己手上要主动的想办法解决。干部也需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这样员工就会渐渐接受并愿意跟随。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8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作者:Jay Rifenbary。
在西点军校,学员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 ”。 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Yes, Sir        No Excuse, Sir       
                        No, Sir        I don’t know, Sir

学长问新学员:“你为什么不把鞋擦亮?”,学员当然会想辩护“哦,鞋脏了,我没时间擦。” 但这样的回答,在西点里得到的只是一顿训斥。因为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的“理由”。
这本书似乎是告诉我们对上级要求无条件服从,可读完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它是在迫使我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承认是自身的责任,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而去推卸责任。
优秀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尽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最好,而不是找各种原因推脱;他们总是能出色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替领导解决更多的难题;他们配合同事的工作,全心满足各方提出的要求,从不找任何理由砌词辩护。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9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大家可能听过,这里是它的故事: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 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意思,白蚁很小,但一窝小蚂蚁却能够把一片乐土活活淹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差不多先生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
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差不多先生传》 作者:胡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4-13 08:10 , Processed in 1.0418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