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该文属于轻度机密,请勿转载,只可观看。谢谢!
公司管理改革的思与量 公司管理改革前言: 自2014年5月份开始提出管理改革,至今已一年半,早年两位胡总艰苦创业,以“质量”“诚信”“仁义”为本,吸引了许多的人才,从当初“把企业做好”的梦想带领大家一路前行,基业初创阶段,用人更多的是忠诚度和以厂为家,上下愿景一致的,对市场更多的是技术和品质,拿最新最好的产品给客户。专注于市场与技术,从而疏忽管理系统的建设,当然在那个阶段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企业存活下去有好的发展前景,大胡总亲自担任了工厂厂长的角色,从最前沿客户端的品质信息、订单信息、交货信息一手掌握,老板亲自管理担任了市场与内部管理两个角色,小胡总负责技术研发,企业一直稳健发展至一亿多销售额,非常不易,再次要感谢两位胡总的努力,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没有我在亚东就业的机会。 公司管理改革现状: 企业一步步变大,从十几个员工的小工厂成为200多人的中小型企业,从一个厂区到发展成为2个3个厂区,内部管理的刚需性越来越强,外部市场的刚需也越来越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至2014年我来咱们企业时发现了以下问题:1、管理意识的缺乏:做事情随意性,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沟通障碍,质量意识淡薄 2、管理流程缺乏:做事情没有相应的流程去约束,很多事情未完全管控到位,风险很大,尤其是销售补货和供方不良品处理 3、数据收集的缺乏:车间无生产日报表,品质数据、采购到位及时率,交期完成率,客户满意度等等,无法通过数据来评价部门或者个人的工作 4、仓储系统的混乱:仓库未区分,无盘点,数据混乱,呆滞品多,自制件积压如山,发货来不及,仓库爆满等等问题 5、工厂环境,无6S整理、整顿、整洁意识,车间混乱,无明显区域划分等等 6、产品标识,从供方送货到我司自己生产、入库、成品等都无明显的产品标识,换个人都无法识别合格与不合格品 7、品质之混乱:油污一月客诉10几次,品质与生产沟通困难,品质意识淡薄,认为品质就是品质部的事,品质部发现问题是为难生产等等,殊不知好的产品品质是健全的流程,良好的管理系统,整洁的环境再加严格的检验监督产生的,光有检验力度不够 以上问题通过一年半的推进,几乎发生改头换面的变化,再次更加要谢谢两位胡总,在改革中看到两位胡总的决心,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各位主管意识的转变,可是这个意识转变的还不够。 管理改革的后续: 可以说我们的改革到了瓶颈期,有了好的环境,有了必须的流程、有了基础数据、有了绩效考核、盘点制度这些只让管理打了及格分,因为管理还未出成效,因为基础数据收集了还未分析,还未改进,现在的问题我总结的是:不够快,不够精,不够劲! 不够快:1、新品:因为我们产品项目多,所以研发的进度跟不上,精神力分散,一款新品从计划到出成品几乎一年时间,就以安吉尔A8为例,我们的C03出来也是快一年,至今才量产,世通的3个月前说的,3个月后出货了,我们现在的C03就被动一些了,市面上全是他的,我们的103黑色新品都是他的壳子在带量。 我认为新品,外壳就防,别人出一款我们要做就防,别人三个月,我们就一个半月,一个半月专注搞这个,必须出来,加班也好通宵也好,有别的项目就从设计、分模、开模、试产建立小组,一个组就跟一个新品,速度要快 交期要快:我看了一下一个订单的所有物料的采购周期最低15天才能到位,有的甚至一个月,加上生产时间得多久才能交货,交期没有竞争力,配件都是买的品质差不多,价格比人家高,何谈竞争力。计划是核心,生产计划还不够细,细不到每天车间生产什么,下出生产指令,现在还是统计订单,分析生成购买需求,订单给车间,车间自己安排生产,做着一个ERP就可以解决的事。强有力的计划需主导如何控制采购物料到位节奏,把控采购成本,最大程度创造现金流,减少库存各种物料数据 出货要快:内贸、外贸爆仓频繁,业务员无压力,管控太宽松 不够精:成本核算不够精准,某一款产品,某一个车间到底一个月下来是否盈利,成本压力在哪里,没有成本的基础数据,则下面无压力,压力全部在老板身上,因为自由老板自负盈亏,如果加上每个车间主任来承担呢,就会有另一幅光景,大家都在想尽办法降低成本 不够劲:这关系到企业的一个文化和放权的问题还包含了上面两个不够,我们的管理还不够劲道,在我看来一个总助也好、厂长也好、副总也好跟部长、主管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推一件事,或者去问责一件工作错误都不会有那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因为最终他没任何权利去处理一个人,所以大家都“其乐融融”我们的文化也是,一个主管岗位哪怕是基层岗位当能力与岗为不匹配,或者不适合时,主管甚至副总都无权处理,最终会不了了之,这就是不够劲道的地方,大家都没压力,我认为制造体系组织架构要改变:制造副总,下面生产经理、采购经理、人事经理、仓库物流经理、计划经理,制造副总得有人员“生杀权”能力不匹配不合适的可以换人,工资定一个区间,制造副总可以调节,我们一直见不得“血”那么这个管理氛围也就这样了,人不到“生死”存亡不会有危机感,相反形成不好的风气,改革改到最后大家都在看上面的动作,下面的就等待,管理变成上强中干下不知,任何一个事,总经理不到场决定,就无人有权决定,决定的下面也不一定执行。仓库需要一两个年轻人迟迟没法到位,散单加个全检迟迟不能到位。 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格局形成的管理思维和系统布局不一致,这仅仅是站在我的角度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改进方向。或者公司的规模市场形势并不一定事宜去整顿这些,市场形势不好提升管理硬件也是重中之中。以上仅属个人见解,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