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0|回复: 18

普通人惰怠是自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4 1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举个现实例子,有位老板费尽心机、千挑万选组建了一支高管团队,结果高管团队不去长期思考,不做长期布局。我跟这些高管私下里聊,问他们为什么。酒过三巡之后,有一位高管说起了心里话。
他说,“你看我们公司,高管走马灯似的。我主管营销,主管营销的高管两年就一茬。虽然我们是高管,但在老板眼里,我们就像‘黑板上的干部’,说擦就擦。对我来讲,短期业绩做够了,起码老板评价我‘还可以’。如果我分散精力,长远布局,有可能还没有等到产生效果,我就离开了。所以我现在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短期(业绩)上。”
我们说,长期关系对高管尤其重要。一个高管的离开和一个中基层的离开,代价是不一样的。中基层离开造成的损失是一个职位上的,即使他本领很高,他走了,带走的也只是点状的效率,补充一个人就可以。而一个高管的离开,可能带来品牌的损失,也可能整建制地带走员工,这对公司的损失是很大的。他建立领导力的过程,有些人是追随他的。当然这里面有机制的防范,我们今天不展开。防范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要让高管真正在心理上跟公司建立长期关系。所以在前面,我们讲真高管的评价、分配都是在围绕这种长期关系。
问题就来了,长期关系一旦建立,如果高管不进步,怎么办?他学习能力跟不上,怎么办?我们对中基层可以用末位淘汰,对高层又不能(轻易)淘汰。所以高管团队要建立特有的学习机制。这是高管团队能不能有效运行的特殊问题。
再打开这个问题,为什么高管团队的学习如此重要?

微信图片_20230304101122.jpg
微信图片_202303041011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管懈怠是失职.......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长是企业的宿命

我们一直讲,企业的宿命就是成长,跟我们人一样。人的一生啊,真正对你健康、状态有帮助的就是成长。为什么?很多时候,别人评判你,都会说这个人成功与否。比如苗老师文章阅读量高不高,课堂的学生多不多,顾问费收得高不高,咨询一年拿单多不多,这些都是公司衡量我们合伙人的。

但是这些衡量标准对我一点意义都没有。为什么?一个人有多成功,跟他后天的因素没多大关系,有些人出生就有很强的资源、禀赋,像我们行业的典范德鲁克,他29岁写的书,被英国首相送给英国士兵人手一本。德鲁克去世后,他的书仍然经久不衰,50年代写的书,到现在还被我们奉为经典。德鲁克为什么牛?他为什么对未来有那么强的预见能力?

你去看德鲁克的出身,他父亲是奥地利的经济部长,父母的朋友都是熊彼特这样的人,他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这些大师、对未来有影响力的人。他一开始思考的问题站位就很高,所以他起点就很成功。他的见识、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你可能努力一辈子,还达不到人家起点的高度。那你说,一生就该笼罩在失败的阴影当中吗?不是。如果你一辈子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那你一辈子太不幸,太不健康了。

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成长,在于不断拥有更高的体验。大家听我的课,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讲师,我只是陪着企业成长,看到了两边的风景,把这些风景带给我的感觉,分享给大家。

这是人的成长。企业对成长的要求更高。企业不成长就会瓦解。你不随着顾客要求的提高而成长,那就是“犯罪”。

对员工而言,企业成长更重要。一个企业不成长,员工靠什么升职加薪?社会的平均工资在涨,你公司不成长,员工的空间在哪里?我到了这个位置,上面全都是职位,凭什么让高职位的人退休呢?

所以,成长是企业的宿命。

美国一些管理学家讨论得更彻底:企业如果不成长,估值就会降低,企业家的财富就会缩水,他为了维护财富,也必须让企业处于成长状态。因为证券市场对企业的估值是看你公司的成长性。你不成长,估值就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人惰怠是自由,
高管惰怠是失职

回到高管(话题),高管必须对公司的成长负责。过去我们强调狼性、奋斗、加班,这些合乎人情吗?不合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凭什么生活在天天奋斗的日子里?人生的意义是多元的,他总要享受生活。所以惰怠对普通人来讲是正常的,我们很难要求普通员工艰苦奋斗到永远。既然你给普通员工的定义是劳动者,那么劳动者就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可以选择。企业要求人人奋斗,不符合人性,不可持续。

对高管来讲,惰怠就不行。如果高管惰怠了,企业的天花板就封住了,员工上进的路就被堵死了。既然你是高管,你对公司的投入就应该多,这是职责所在,你没有惰怠的权利。高管惰怠是失职,你想惰怠可以,离开高管这个位置。


我们看很多学者写的文章,要反惰怠,强调加班奋斗。现在你会看到,这个社会在回归理性,那些文章的评论越来越受到抵触,尤其是几年疫情,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人生观,过于辛苦不值得。但是高管就不能惰怠,因为你承担着公司成长的责任,只有少数以公司为重的人,才有资格成为高管。

成长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在第一讲就讲了,是你的学习力。学习力跟不上,你即便有成长的欲望,你也没有成长的能力。

关于成长命题,高管和基层又不一样。基层的学习力主要集中在能力方面,重点是行动能力,高层的重点在于认知,他要解决“企业何以正确”的问题,拓宽企业的认知边界。

我们中国的企业普遍重视学习。我自己的体验,越是发达地区,越是发达行业、头部公司,越重视学习,投入越高。不重视学习的是落后地区、落后企业。

微信图片_202303041016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家与高管学习中的误区

误区1:混圈子

过去若干年,企业家、高管喜欢混圈子,有些人把知名的几所商学院的EMBA读了个遍,地产、投资行业都有不少案例。比如搞地产的,到EMBA读书就能认识不少官员。有些商学院还有很多女明星。

在早期,资源驱动型的行业,你能整合资源,有了关系,(学习的价值)就能成立。现在市场竞争格局巨变,开始拼价值、能力这些要素的时候,整合资源其实用处不大。

误区2:肤浅学习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吃“快餐”,懒得看书,就喜欢看文章,看抖音,喜欢一秒钟看出答案,不要告诉我过程。有些平台开始给你拆书,一本厚厚的书,15分钟给你讲完。这是把学习当成“信息流”来对待了。

我最怕“游学型”的高管、企业家,他们满嘴新词儿,无所不知。像我做咨询、讲课,新增加一个概念,都慎之又慎,为什么?避免给学员带来更大的理解压力,尽可能让他们用普通的词汇听懂管理的要义。就怕一堆新概念,别人还得了解新概念是什么意思,就跟学外语似的,就听到几个词,你抓不到里面的意思。

现在学习平台那么多,他到处混,对管理圈比对他的企业都熟悉,对管理圈的讲师比对他的员工都熟悉,对其他大企业的高管比对他企业的高管都熟悉。你跟他沟通时,会发现效率特别低。你一说他都知道,他就不想往下听。其实他知道的意思和里面的本义有相当大的差距。

企业家、高管对正确决策起很大作用,当你对一件事理解的深度不够时,是很麻烦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区3:脱离团队的学习

老板一个人去学,团队不跟着学,或者高管一个人去学,他跟别人不同步。自己读个EMBA,认知提高了,回到公司看不上自己的团队,觉得这些人太幼稚。

这种脱节,好像个人爽了,但对公司绩效没有帮助,也就没有价值。

误区4:脱离学习规律的学习

什么是学习规律?

从理解这件事、掌握这个概念到行动,中间还有练习的过程。练习、行动之后,才有绩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组织而言,这个过程更长。老板在外面学习,提一个概念交给组织,下面的干部掌握它,需要一些时间,再练习还需要时间,行动时间就更长。

我们很多企业家和高管根本就不考虑这些时间。推行一个概念,组织还没消化完,还没转化为行动的时候,另一个概念又来了。所以很多时候,企业家和高管学习频率越高,组织内部越混乱,越落不了地。

这些都是高管学习的误区,今天我们的讲解就围绕“正确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正确的学习机制怎么建立”。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任何学习首先要以价值观为基础,如果高管价值观不正,他不可能表现出学习能力。举个例子,比如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曾经有段时间,我研究那些知名企业家是如何学习的。有个企业家学识非常渊博,讲一个东西特别通透。他的学习跨度非常大,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历史哲学。我发现不可企及,一个人怎么有这么多时间去学习,企业还做得这么好?

后来我发现,这些不是最重要的,他没有读那么多书,那他是怎么学习的?因为他对公司有使命感、责任感,脑子里装的全是这个公司,该跟人交流时交流,该生活时生活。我们知道万物相通,你跟人交流,你看电视剧,突然受到启发,都可以联系到工作上,所以他把方方面面的东西都引入到工作里,这是他学习的来源。你无法成为他那样的人,因为使命感、责任感是第一(重要)的。没有这个,你学习力不可能强。

第一讲,我们讲过学习力的基础是责任感、谦虚、开放、好奇心,此处不赘。
今天我们谈学习力从几个方面谈:

一是拓展认知,基于未来不断获得新知识。我们不可能一天获得所有能力,但是随着时间、人生的积累,每过几年增加一门新知识、一种新能力,总有一天你的能力会达到很高的台阶。

二是复盘自己的经验、教训。很多人是在工作体验中去升华的。

三是周边同事促进。在团队协作中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拓展认知?

1. 扩大视野

怎么去打开视野?这些年,我总结的体验大概有这三方面:

(1)走进标杆

世界级的、特别牛的企业有很多沉淀。我们做企业虽然强调创新,但大部分其实是复制别人的。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是因为很多知识产生后,很多人就会习得。不是说每个人都要重来一遍。现代人创造能力为什么比孔子时代强很多?因为你从别人那里复制了知识。所以企业获得经过别人验证的、可靠的知识是重要的。企业之间90%以上的知识是共同的,你能有那一点点不同足够了。企业走进标杆、学习标杆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曾经在一个企业做顾问时发现,这家企业研发、营销都做得很好,但生产(环节)是短板。在行业风口期,赚钱主要靠研发和营销,生产在价值链中影响没那么大。当时我们判断,这个瓶颈迟早会制约企业发展,就跟他们聊,生产管理太初级,能不能改进生产上的做法。怎么谈都不起作用。他们觉得你说得对,但是方法摆在面前都不知道怎么干。

后来我们和企业家沟通,咱能不能到世界级的标杆走一走,去看看丰田的生产怎么搞,百闻不如一见。高管团队就去了,一二十个人,到丰田现场一看,听丰田的干部讲生产,带来的震撼是不一样的——这种认知的突破在于一念之间。回到公司,这个高管团队就知道怎么搞了。

所以,企业要去找适当的标杆,近距离看,拓宽你的视野。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2)连接高地

什么叫“连接高地”?在一个产业里面,推动这个产业发展的,通常是某个地方、某个人群。

我曾经跟一个小型的互联网企业打交道,它是地方企业,没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做了一二十年,规模都没起来。突然发生了转折,它跟一个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迅速就起来了,几年时间增长到接近百亿规模。

我跟这家企业的老板聊过,跟大企业合作前后,你的变化是什么?

他说,改变太大了。大企业给我的投资,有形的,倒不是最重要,关键是“无形”的,它让我知道了主流的人都在想什么,让我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

我听完启发很大:一个产业往哪儿走,很多时候是由一群掌握这个产业高端资源的人引导出来的,企业要知道这个产业的高地——比如技术高地、供应链高地、营销高地在哪里,你就要去对接资源、人,在这个高地上,视野就能打开。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10: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3)跨界吸收

做企业是个落后的学科。管理学科的系统化研究,从美国的科学管理革命开始,也就刚刚一百年。在所有学科里,它时间最短。像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这些成熟的学科,悠久得多,形成了很多经验,能够借鉴到企业里面。

那些特别有成就的企业高管都在跨界学习,比如学军事,人类对军事研究投入的资源要比做企业大很多。部队打仗最关注效率,很多措施对企业有帮助。但要注意,军事强调“你死我活”,其实做企业不是。做企业是创造,完全学军事是有问题的。

任正非在华为人力资源纲要里面也明确讲,中层要读点哲学,高层要读点历史,格局和视野才会扩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11-18 07:30 , Processed in 0.1010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