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木森林2012 于 2012-12-5 10:38 编辑
公司A的年度销售额在5亿美金左右,全球采购额2到3亿美金。在近四十年的历程里,该公司经历了多次并购,又被多次拆分出来,加之在北美、欧洲、亚洲都有研发中心,每个研发中心倾向于用当地的供应商,都导致供应商数量的极度膨胀,例如光机电类零件有近150家供应商,而一年的采购额也就1200万美金出头。 公司也知道要整合,但是困难重重:各区域都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北美用的供应商不一定是亚洲想要的,亚洲想要的不一定能满足欧洲的需求。集中采购谈了一年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除了价格因素,及时交货、保证生产顺利、尽快支持新产品开发都是各分部最关心的问题。要触及老产品,往往需要重新设计,而设计部门没有精力和兴趣,客户也不一定同意更换供应商或设计,生产部门也担心新的供应商没法按时交货。结果只能从新产品着手,挑选出那些占采购金额比重大的供应商作为优选供应商,逐步淘汰那些少用量的供应商。 从新产品开始搞集中采购,看上去没有解决多少现有问题,但实际上却可能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很多公司热衷于解决遗留问题,却忽视了在新产品开发中把好关,确保新产品集中到优选供应商,结果即使是解决了老问题,新问题又成了老问题,陷入“吃二遍苦,受二遍罪”的怪圈。这跟公司的激励机制往往有关。解决了老问题的人被视作英雄,而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做法,却未必得到足够重视。正如扁鹊关于他们兄弟三人说的:“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反映在集中采购上,就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很多采购经理人和公司均未体会到这一点,等到机会丧失了或重大损失发生了才寻求弥补,即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也是于事无补。 而要做到事前控制,一方面要把好设计关,尽量采用标准设计、标准件;另一方面要有健全的供应商准入制度,确保使用合格供应商清单。而一旦类似的零件有多种设计,各种设计尽管大同小异,但已经流入多个供应商,量产后再整合供应商,谈何容易。相反,从新产品入手,不出三五年,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那些零星供应商淘汰出局,采购额集中的问题自然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