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把最新信息反馈到适当的工序过程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以纠正措施为目标的过程分析;以便持续改进,预防缺陷产生。 ·只有修改设计和/或过程,才能减小严重度数; ·要降低探测度级别最好采用防失误/防错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改进探测控制对于质量改进而言既成本高昂,又收效甚微。增加质量控制检测频度不是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只能作为暂时的方法,而永久性的纠正措施是必需的。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有助于(失效的)探测,可能需要对某一个零件进行设计修改。为增加这种可能性,可能要改变现行控制系统。但是,重点应放在预防缺陷(也就是降低频度)上,而不是缺陷探测上。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和改进过程的方法,而不采用随机质量检查或相关的检查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对于一个特定的失效模式/起因/控制的组合,如果工程评价认为无须建议措施,则应在本栏内注明“无”。 (20)责任(对建议措施) 填入每一项建议措施的责任者以及预计完成的目标日期。 (21)采取的措施 在实施措施之后,填入实际措施的简要说明以及生效日期。 (22)措施后的RPN当明确了纠正措施后,估算并记录措施后的频度、严重度和探测度。计算并记录纠正后的RPN值。如果未采取什么纠正措施,将措施后的RPN栏和对应的取值栏目空白即可。 有措施后的RPN值都应评审,而且如果有必要考虑进一步的措施,还应重复该项分析。核心永远是持续改进。 5.3.3PFMEA的跟踪 负责过程的工程师应负责保证所有的建议措施已被实施或已妥善地 落实。FMEA是一个动态文件,它不仅应体现最新的设计水平,还应体现最新的有关纠正措施,包括产品正式投产后发生的设计更改和措施。 5.4 FMEA分析后的处置措施 5.4.1针对较高的风险及关键项目(安全项RPN≥60,其余项RPN≥125)提 出建议措施及预计完成日期,并在确定了预防/纠正措施以后,估计和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