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aron

Aaron每日讲解QC七大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4 19: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散布图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这种图形叫做“散布图”,也称为“相关图”。  1、分类  1)正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增大;  2)负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却减小;  3)不相关:变量X(或Y)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并不改变;  4)曲线相关:变量X开始增大时,Y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则当X值增大时,Y反而减小。  2、实施步骤  1)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30组以上;  2)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X轴与Y轴;  3)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  4)计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等项目;  5)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3、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30组以上,最好50组至100组,数据太少时,容易造成误判;  2)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原因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  3)由于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5M1E的变化,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获得的条件进行层别,否则散布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当有异常点出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异常点删除;  5)当散布图的相关性与技术经验不符时,应进一步检讨是否有什么原因造成假象。
发表于 2013-9-14 19: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直方图  直方图是针对某产品或过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态分布(也叫正态分布)的原理,把50个以上的数据进行分组,并算出每组出现的次数,再用类似的直方图形描绘在横轴上。  1、实施步骤  1)收集同一类型的数据;  2)计算极差(全距)R=Xmax-Xmin;  3)设定组数K: K=1+3.23logN  数据总数 50~100 100~250 250以上  组 数 6~10 7~12 10~20  4)确定测量最小单位,即小数位数为n时,最小单位为10-n;  5)计算组距h,组距h=极差R/组数K;  6)求出各组的上、下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X¬¬min-测量最小单位10-n/2  第二组下限值(第一组上限值)=第一组下限值+组距h;  7)计算各组的中心值,组中心值=(组下限值+组上限值)/2;  8)制作频数表;  9)按频数表画出直方图。  2、直方图的常见形态与判定  1)正常型:是正态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过程正常;  2)缺齿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3)偏态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4)离岛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5)高原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6)双峰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7)不规则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发表于 2013-9-14 19: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控制图  1、控制图法的涵义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控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也可以应用控制图来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控制的状态。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是一种统计分布.因此,绘制控制图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准差。多数的制造业应用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如果有充分的证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界限。  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控制图,如计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极差控制图、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等。  2、控制图的绘制  控制图的基本式样如图所示,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③在控制图上描点;  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③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  ④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  ⑤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  ⑥控制图发生异常,要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或上报。  制作控制图时并不是每一次都计算控制界限,那么最初控制线是怎样确定的呢?如果现在的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差不多,可以遵循以往的经验数据,即延用以往稳定生产的控制界限。下面介绍一种确定控制界限的方法,即现场抽样法,其步骤如下:  ①随机抽取样品50件以上,测出样品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做控制图;  ②观察控制图是否在控制状态中,即稳定情况,如果点全部在控制界限内.而且点的排列无异常,则可以转入下一步;  ③如果有异常状态,或虽未超出控制界限,但排列有异常,则需查明导致异常的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使之处在控制状态,然后再重新取数据计算控制界限,转入下一步;  ④把上述所取数据作立方图,将立方图和标准界限(公差上限和下限)相比较,看是否在理想状态和较理想状态,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平均位移动或标准偏差减少,采取措施以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重新取数据,做控制界限,直到满足标准为止。  3、怎样利用控制图判断异常现象  用控制图识别生产过程的状态,主要是根据样本数据形成的样本点位置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失控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①样本点超出控制界限;②样本点在控制界限内,但排列异常。当数据点超越管理界限时,一般认为生产过程存在异常现象,此时就应该追究原因,并采取对策。排列异常主要指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③连续七个以上的点全部偏离中心线上方或下方,这时应查看生产条件是否出现了变化。④连续三个点中的两个点进入管理界限的附近区域(指从中心线开始到管理界限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这时应注意生产的波动度是否过大。⑤点相继出现向上或向下的趋势,表明工序特性在向上或向下发生着变化。 ⑥点的排列状态呈周期性变化,这时可对作业时间进行层次处理,重新制作控制图,以便找出问题的原因。 控制图对异常现象的揭示能力,将根据数据分组时各组数据的多少、样本的收集方法、层别的划分不同而不同。不应仅仅满足于对一份控制图的使用,而应变换各种各样的数据收取方法和使用方法,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图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发表于 2013-9-14 19: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图目前在企业内被广泛运用的图法,其制作步骤有以下九项:
1.组成制作小组,选择有相同经验或知识的人员。
2.决定主题:将希望解决的问题或想达成的目标,以粗体字
  系统图
写在卡片上,必要的时候,以简结精练的文句来表示,但要让相关的人能够了解句中的含意。
3.记入所设定目标的限制条件,如此可使问题更明朗,而对策也更能依循此条件找出来,此限制条件可依据人、事、时、地、物、费用、方法等分开表示。
4.第一次展开,讨论出达成目的方法,将其可能的方法写在卡片上,此方法如同对策型因果图中的大要因。
5.第二次展开,把第一次展开所讨论出来的方法当作目的,为了达成目的,在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呢?讨论后,将它写在卡片上,这些方法则称之为第二次方法展开。
6.以同样的要领,将第二次方法当成目的,展开第三次方法,如此不断地往下展开,直到大家认为可以具体展开行动,而且可以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加以考核。
7.制作实施方法的评价表,经过全体人员讨论同意后,将最后一次展开的各种方法依其重要性、可行性、急迫性、经济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
8.将卡片与评价表贴在白板上,经过一段时间(1小时或1天)后,再集合小组成员检查一次,看是否有遗漏或需要修正?
9.系统图制作完毕后,须填入完成的年、月、日、地点、小组成员及其他必要的事项。
发表于 2013-9-14 19: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矩阵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①列出质量因素;
②把成对因素排列成行和列,表示其对应关系;
③选择合适的矩阵图类型;
④在成对因素交点处表示其关系程度,一般凭经验进行定性判断,可分为三种:关系密切、关系较密切、关系一般(或可能有关系),并用不同符号表示;
⑤根据关系程度确定必须控制的重点因素;
⑥针对重点因素作对策表。
矩阵图简介
矩阵图法就是从多维问题的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多因素综合思考,探索问题的好方法。
在复杂的质量问题中,往往存在许多成对的质量因素,将这些成对因素找出来,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其交点就是其相互关联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形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矩阵图的形式如下图所示,A为某一个因素群,a1、a2、a3、a4、…是属于A这个因素群的具体因素,将它们排列成行;B为另一个因素群,b1、 b2、b3、b4、…为属于B这个因素群的具体因素,将它们排列成列;行和列的交点表示A和B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交点上行和列因素是否相关联及其关联程度的大小,可以探索问题的所在和问题的形态,也可以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等。
质量管理中所使用的矩阵图,其成对因素往往是要着重分析的质量问题的两个侧面,如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不合格时,着重需要分析不合格的现象和不合格的原因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要把所有缺陷形式和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都罗列出来,逐一分析具体现象与具体原因之间的关系,这些具体现象和具体原因分别构成矩阵图中的行元素和列元素。
矩阵图的最大优点在于,寻找对应元素的交点很方便,而且不会遗漏,显示对应元素的关系也很清楚。矩阵图法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可用于分析成对的影响因素;
②因素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便于确定重点;
③便于与系统图结合使用。
发表于 2013-9-14 19: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PDPC使用步骤:
1.前期组织:成立一个团队,确定PDPC要解决的课题
2.提出基本解决方案:给问题提出一个基本解决方案,可以从过程或者产品的树图开始,把它绘制在挂图或者白板上
3.谈论难点:范围应尽量广泛,同时应包括不可预料的问题及风险
4.记录重要内容:第一步就开回答“这一步可能出什么错”和“还有其他方法吗?按照可能性讨论每个答案、风险和应对措施,把它们都写下来
5.优化问题和应对措施:综合考虑,记录下所有问题和应对措施,指定一个完成该过程的日期
6.评估:在指定的日期进行评估,继续后面的工作
发表于 2013-9-18 1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很多质量工具我们在平时都用到过,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现在看了楼主的分享,理解更加深刻了,
发表于 2013-9-18 19: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本帖可以申精了
发表于 2013-9-19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很给力,{: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11-15 15:35 , Processed in 0.14660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