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aron(何昌军) 2016年1月19日
题记:中国制造 中国质造 中国智造。当前,我们稳居全球制造业规模第一,但是产品质量在全球制造业当中却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期处于全球制造产业链接的中低端。其产品质量是国家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若想向中国创造转变、向中国速度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那么提升产品质量是我国制造业的第一选择,“中国制造2025”、“中国质造”、“商业模式创新”将是必然的选择……
一、中国制造:
据互联网资料显示,中国制造业每年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多达1700多亿元,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对下游产业影响、市场份额损失、污染治理等带来的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而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乏力和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对冲经济增速放缓,在当下将会显得尤为重要。
全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董市长孙明波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促进法》的议案时,他说,中国制造的明天就是“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
从2005年发生的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到2006年发生的“苏丹红鸭蛋”、到2008年发生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到2010年的“地沟油”、到2011年发生的“皮革奶”和“瘦肉精”、到2013年发生的硫磺熏制“毒生姜”和“镉大米”、到2014年的“过期肉”、再到2015年的汽车“变速器无法换挡、发动机异响漏油”等等质量事件,相信大家对这些都历历在目,记忆尤新。从另一层角度上面来说,就是“廉价+劣质”,而中国企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然而,摆在眼前的事情就是,要让老百姓的“吃得放心”、“用的称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要向“百年企业看齐”,耐得住寂寞,打造中国核心品牌,打造中国自己的质量信仰,功心于“智造”,依托创新精神让中国制造整体质量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促进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质造:
开篇时,我们谈到"据互联网资料显示,中国制造业每年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多达1700多亿元,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对下游产业影响、市场份额损失、污染治理等带来的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由此可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未来,更是国家质量战略发展的未来。
“中国质造”一个全新的名词。它是什么呢?不管官方和媒体做何解释,但笔者的理解是“中国质造”就是通过智造来提升产品的质量,从客户需求、到设计研发、到过程控制、到成品发货、到客户手中、再到用户手中的一个整体的质量提升。它就是帮助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率、快交期”的三维模式帮助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创建一个质量的民族品牌,使基业长青。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让山寨和假货品牌化,摆脱山寨、假货的影子。
作为全球工厂,“中国制造”一度以低成本优势席卷全球,随着制造产业的升级,“中国制造”要一扫廉价低质的时代。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说明中国的发展强大了,开始迈进“中国质造”时代。
“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 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中国制造 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又如,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都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中央财办主任、发改委副主任刘鹤近期调研时强调,“要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2015年11月6日也表示,为工业“稳增长”方面,准备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其“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就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它们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宝贵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由于“工艺落后、生产线落后、管理落后”等等,致使“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稳定控制。因此,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就是淘汰僵尸企业,加速推动“中国制造2025”,向“中国质造”时代迈进。
“中国质造”是加速推动产品质量提升,意义在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新动力,稳增长、促发展中释放质量红利。而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质造”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选择。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求,现阶段越来越注重对质量的追求。“中国质造”是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首要前提,品牌首先承载的是人们对其质量的认可,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品牌。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有效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质造”是我国未来最为重要的‘改革红利’之一”。更是“中国速度”向 “中国质造”转变的基本内核,相对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质量创新是更为普遍而有效的创新形式,另一方面,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于扩大消费需求、优化经济结构以及完善市场制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宏观层面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微观层面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以此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中国质造”是提升中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重要元素所在。
三、中国智造:
从张瑞敏砸冰箱事件、到上世纪末“温州皮鞋”的质量事件爆发以来、再到日本“疯抢马桶盖”事件中可以看出,在媒体对该事件的深度解晰以后,发现一个由“中国制造—日本销售的中国马桶盖也很值钱。但从另一层角度来面解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件,至少说明中国质量有了一个转变,就像公益广告所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中国制造走进了一步,质量问题也转变了一大步。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制造业大国”的长远发展,因此,“质量战略”在中国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经济大国必将是质量强国。这个“智造”包括了“创新精神”,也包括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包括了“广义和狭义”质量精神。
逆水行舟,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取代!建设智造创新型企业,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知己、知彼、知环境”,“设计、创新、看未来”。笔者认为创新不能从单一方面实施,要多元化的角度来解晰、从“商业模式”上面实施创新、持续创新、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而首当其冲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为四维核心,为企业打造“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等多元化新型创新精神,也是企业文化创新是最基本的驱动力。为企业创造自觉、自信、自强的三维模式起到的重要意义,也可以铸造企业人文边界文化,创造企业创新战略所需的重要元素。并通过“文化+”、“互联网+”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实现空间和环境支撑。2016新年第一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引领“中国制造2025”起航考察钢铁、煤炭等传统制造业,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而笔者认为:创新、创新、再创新,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节奏太慢。市场竞争的丛林法则已经变了!商业模式的力量已经不仅仅是改变传统的竞争法则,而是彻底颠覆传统规则,更是引领企业“创新”的第一驱动力。
还有,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把“创新”置于未来发展的五大关键词之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那么,创新就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持续的创新,就没有持续的发展,也就难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然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中“决策层”必须掌握的能力,是构建与整合创新能力,是基于模式创新的新型设计力。从“内爆破,逆向思维,创新探索”,洞察消费背后的本源!三问:“我的客户是谁”?“我的客户价值是什么”?“客户凭什么选择我、而不选择别人”?因此!我们可以思考“传统企业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产品服务同质化,核心竞争力缺失?盈利能力落后,盈利能力尚待提升?简单从众跟随,企业战略规划缺失?推广乏力,新产品营销艰难?传播同质化,品牌形象难以建立? 资金、资源瓶颈难以突破,影响公司发展? 行业定价权、话语权无法掌控,被动跟随?……?
当我们考察各个知名企业时,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历程和创新效果的时候,会发现他们有着巨大的差异。全世界的企业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为什么有企业能够走在引领创新潮流,而有一些企业只能是蹒跚而行,甚至导致企业关破产关门;笔者理解,这就是那些失败的企业没有“走出去”。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会议部署要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会议认为,对接相关国家建设和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运用“商业模式”,促进我国重大装配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是扩大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更是……。
在提升客户价值和相关利益者利益前提下,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关于盈利逻辑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是可复制的商业关系。如果你的资源你不利用,别人就会价值放大!“所有的社会资源,包括土地、房屋、设备,甚至是从国际来的设备、包装、厂房,我们在合作过程中都不强调产权转移,只要能够支配就可以,不在于说我必须拥有。别人兜里的钱让我支配,这个钱是最多的”。
“文化+”与“互联网+”有两个相似点:第一,它们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前者为产品注入更多的设计元素和人文内涵,提升附加值;后者则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优化生产要素。因此“智造”是资本、科技、市场、集成能力、制度等有直接关系,是企业、甚至国家创新战略根本有赖于文化的支撑!
四、结语:
当下,我国正处于新型转型阶段,中国制造如何改良升级,笔者认为,只有让百姓的基本诉求就是要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打造自己的品质信仰,只有专心致“质”,依托创新驱动让中国制造整体质量水平提升,才可以增强消费体验、拉动消费需求和消费信心。
其企业在改革阶段可以问问:“我拥有什么资源?我需要什么资源? 谁拥有我需要的资源? 他拥有什么资源?他需要什么资源? 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可以缔造哪些战略联盟?”
一念之间,决胜未来——我们的模式如何创造?考虑当下时代的机会和挑战,相对于竞争对手、我们原有的商业模式,未来……,我们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和升级?
未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的企业会在哪里,商业环境中还有可能存在哪些变化,如果通过现在看未来,我们会做哪些设想!时光穿越,我们都来做一次商业预言!
因此,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摆脱的是:以往片面的“速度情结”,要努力做到“量质平衡”,这就需要尊重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在量与质的协同发展上有所作为,从过去的速度效益型模式转向质量效益型模式。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质量比追求利润更重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比追求发展速度更有意义”。
说明:
本原创作品首发于www.qpdca.com质量论坛,转载需说明文章出于《QPDCA质量论坛》和原作者Aaron(何昌军),否则本论坛将追究一切法律责任,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