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今天看到了个内容,大约如标题,对此我做了如下答复,现摘出来供各位参考
原因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有几个方向:
1、测量温度条件不同:
众所周知,材料都有一个线性温度变化系数(线涨系数),在一些大公称直径螺纹,和有色材料,以及供需双方环境温度条件差异很大的情况下;
双方的测量误差达到甚至超过螺纹塞规的公差偏差,是很正常的。
如:
M60的螺纹孔,如果是在铝合金(Si7Mg系,线涨系数约 23/1000000 )产品上的表现,如供需双方温差超过20度,其螺孔中径尺寸的直接偏差约0.027mm。 而螺纹规通端的公差一般也不过就几丝罢了。
2、螺纹规本身的公差,分别处于上下极限;
做测量的,一定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东东;
螺纹塞规中径也是有几丝公差的,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极限状态,你遇到的情况就表现的很明显了。
3、大径和小径的影响
计量对螺纹规做的检定,一般是只做中径的检查;中径合格时,一般给你判定合格,这是符合计量规则的。
但是螺纹塞规上至少还有大径、小径对检验产生影响;这样的影响在挤压成型螺纹上表现的特别明显。
4、判断规则的不同
何谓通过,何谓不通过?轻松和稍微使点力气,每个人的判断结果是不一样的。
于是引申出来扭力的评价来……
上述很常见,也容易采取措施,大家可以对号入座;至于不常见的,说了也没用,太深。
记得以前我有个老师说过,螺纹这个东东,如果谁能弄懂了,谁就是世界级的专家。
我们就做做伪专家混混日子吧。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