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9|回复: 10

重大的质量事故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复制链接]
神秘会员
神秘会员  发表于 2012-11-5 11:32:33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质量管理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2万箱可口可乐疑被混入消毒液 当合格产品售
  中广网太原417日消息 (记者岳旭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员工向记者爆料,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公司9个批次价值约500万元左右的可乐产品中,目前部分产品已被当作合格产品销往市场。
  记者据此联系可口可乐山西公司,该公司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存疑产品均具有质监部门出具的合格报告,质监部门人士确认出具此质检报告,但称检测项目为常规项目,其中没有余氯的检测项目。
  爆料人出示的可口可乐山西公司的内部邮件中显示:28日晚发现PET2线处理水中有余氯。如果每一位测试人员每一批的产品都按要求进行成品口味测试的话,至少也有口味敏感的人可以提前发现此问题。
  对于当时的情况,相关员工回忆说:“24号白班,生产部的员工上班以后,喝饮用水时,感觉到饮用水里氯味道特重,但是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情一直持续到8号晚上,八点以后有人反映,我们喝的水里氯味太浓是怎么回事,采样以后,发现饮水机里含有余氯味道特浓。对生产饮料用水进行采样测试,发现生产用水里边有大量的氯水,所以立刻停产。
  那么,生产饮料用水何来余氯?
  公司员工:氯水是用来消毒的,处理水是用来生产的,3号夜班维修工,对管道进行改造后,两种开关同时开开,两种用水同时混到一块。
  发现问题后,可口可乐公司对9批存疑产品进行封存。
  公司员工:内部员工进行正品和有氯产品进行口味测试对比,有的产品感觉就不太合适。立刻通知仓储部,将所有的生产批次,九个班九个批次的产品共计12万多箱先进行隔离,等待下一步处理。
  然而,时隔不久,这9批次产品却陆续解除封存,发往山西省的各地市场,这是什么原因呢?
  公司员工:又过了一段时间,所有的产品陆续开始发货,但是生产员工、仓储员工对此事议论特别多,总经理召开会议说,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我们有质检报告。
  可口可乐公司方面也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公司。
  公司宣传部负责人高旭峰:因为我们的产品都是正常的,都是有质检报告的。
  记者:就是说,按照正常的渠道,该发货就发货了,是这个意思吧?
  高旭峰:对,是的。
  那么可口可乐山西公司是如何对这批产品充满自信的?
  高旭峰:我们内部的话肯定是每一批都检查,但是质检的话是抽查,我们都有山西省质监局一份关于产品的质量报告,我们的产品都是合格的,这都是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这也不是我们自己出的。
  记者看到了这份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然而,这项包括18项的检验内容的报告里,包含了苯甲酸、甜蜜素、大肠菌群等18项指标中,却没有引发这次危机的关键内容余氯。
  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刘宪萍证实,此份质检报告确实为中心出具。但她表示,余氯作为消毒液,属于化工产品,中心并不具备检测资质,故未对余氯对人体的危害做出任何说明。
  刘宪萍:产品依据标准,标准里边有什么项目就检测什么项目,这个标准里边没有这个项目。
  据了解,余氯作为消毒液,具有持续消毒作用,水经氯消毒后往往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尤其是会产生致癌、致突变、致畸形作用的消毒副产物,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等。这12万箱余氯存疑产品是否能像可口可乐山西公司所说,对人体无害,期待权威部门给出正确答案,确保消费者免受其害。
对于当时的情况,相关员工回忆说:“24号白班,生产部的员工上班以后,喝饮用水时,感觉到饮用水里氯味道特重,但是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情一直持续到8号晚上,八点以后有人反映,我们喝的水里氯味太浓是怎么回事,采样以后,发现饮水机里含有余氯味道特浓。对生产饮料用水进行采样测试,发现生产用水里边有大量的氯水,所以立刻停产。
山西可口可乐.jpg
9批次检验产品.jpg
发表于 2012-11-5 11: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4月17日新闻
而我已经喝了7个月
发表于 2012-11-5 12: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我现在不喝可乐和雪碧了。
发表于 2012-11-5 1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4天内没有一个质量人员发现这个问题,直到有人反映才进行采样?
2、每小时的品味工作是怎样进行的?
3、质量人员发现异常有没有交流及汇报过?
发表于 2012-11-5 14: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我从不喝可乐。但是也避免不了其他饮料没有危害物质。总之,现在的原则是眼不见为净。
发表于 2012-11-5 14: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我从不喝可乐。但是也避免不了其他饮料没有危害物质。总之,现在的原则是眼不见为净。
发表于 2012-11-5 14: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的时候,可能在内部就被达成一致的意见:放行!
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公司,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呢?
发表于 2012-11-5 14: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含二氧化碳的确实还是少喝点好,饮料我也慢慢减少了
发表于 2012-11-5 18: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饮料行业的质量问题,拷问的不仅是质量人,更是企业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
     作为内部质量控制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事故发生几天后才知晓?
     山西质监的报告更是企业和山西质监联合打的一个擦边球。饮料标准里没有余氯项目,检测时明知道是这样受污染,却未作检测,企业借着山西质监其他项目的检测合格报告将暂时封存的受污染饮料投放市场。企业家的良知在哪?
    作为饮料行业,标准里为什么会没有余氯这个标准?自来水标准里都有这个标准,标准有无问题?
发表于 2012-11-5 18: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炉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发现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5-2-2 21:48 , Processed in 0.19619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