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友谊的真诚

六西格玛考试试题2004-2014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列哪项设计是适合作为改进阶段开始的筛选实验(Screening Experiment):
A. 8因子的全因子实验
B. 8因子的部分因子实验
C. 中心复合设计(CCD)
D. Box-Behnken 设计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列哪种响应曲面设计肯定不具有旋转性(Rotatability)
A. CCD(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B. CCI(中心复合有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Inscribed Design)
C. CCF(中心复合表面设计,Central Composite Face-Centered Design)
D. BB (BB设计,Box-Behnken Design)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团队的头脑风暴确认,影响过程的因子有A,B,C,D,E及F共六个.其中除因子的主效应外,还要考虑3个二阶交互效应AB,AC及DF,所有三阶以上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由于试验成本较高,限定不可能进行全面的重复试验,但仍希望估计出随机误差以准确检验各因子显著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进行:
A. 全因子试验
B. 部分实施的二水平正交试验,且增加若干中心点
C. 部分实施的二水平正交试验,不增加中心点
D. Plackett-Burman设计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部分实施的因子试验设计中,考虑了A,B,C,D,E及F共 6个因子,准备进行16次试验.在计算机提供的混杂别名结构表(Alias Structure Table)中,看到有二阶交互作用效应 AB 与 CE相混杂(Confounded),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些二阶交互作用效应相混杂,但未看到任何主效应与某二阶交互作用效应相混杂.此时可以断定本试验设计的分辩度(Resolution)是
A. 3 B. 4 C. 5 D.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部分实施的因子设计中,如何利用下面这张表格来制订试验计划非常重要.六西格玛团队在分析过程改进时,大家共同确认至少要考虑7个因子.经费的限制使得连中心点在内的试验总次数不能超过20次.对于在试验中是否应考虑第8个因子,大家意见不统一.你赞成下列哪个人的意见
A. 由7个因子增加到8个因子,必然要增加试验次数,既然试验总次数限定了,不可能考虑增加此因子.
B. 从表中看到,7个因子在16次试验时可以达到分辨度为4,8个因子在16次试验时也可以达到分辨度为4,多增加因子没使试验计划分辨度减小,所以可以增加到8个因子.
C. 正交试验着重看正交表中一共有多少列.16次的正交表(L16)中,共有15列,可以一直增加到15个因子,增加到8个因子当然没问题了.
D. 这张表根本决定不了最多可以排多少因子,要根据实际经验判断第8个因子是否重要,然后根据其重要性再决定是否选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西格玛团队在研究过程改进时,大家共同确认要考虑8个因子.经费的限制使得试验总次数应尽可能地少,但仍希望不要使主效应与二阶交互作用相混杂.除了应安排4个中心点外,对于还该进行多少次试验,大家意见不一致.参考有关表格,你赞成下列哪个人的意见
A. 32次. B. 16次. C. 12次(Plackett-Burman设计). D. 8次.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进行响应曲面设计中,常常选用CCD方法而不用BOX-Beknken设计,其最主要理由是:
A. CCD有旋转性,而Box-Beknken设计没有旋转性
B. CCD有序贯性,而Box-Beknken设计没有序贯性
C. CCD试验点比BOX-Beknken设计试验点少
D. 以上各项都对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洁磁砖厂在20天内,每天从当日生产的磁砖中随机抽取 5块,测量其平面度(Flatness),并求出其平均值.其平均值的趋势图如图1所示.粗略看来,生产是稳定的.下面将每天5块磁砖的平面度数值全部直接画出,则其趋势图如图2所示. 从这两张图中可以看出生产中存在什么问题
A. 生产根本不稳定.
B. 平面度指标不服从正态分布
C. 每天内的平面度波动不大,但每天间的平面度波动较大
D. 这两张图什么问题也不能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企业希望分析其加工轴棒的直径波动情况并进行过程控制.工序要求为Ф20±0.02 毫米.在对直径的测量时,有两种意见,一是建议用塞规,测量结果为通过/不通过,每分钟可测 5 根;另一种意见是采用游标卡尺测出具体直径值,每分钟只能测1根轴.经验表明,轴的合格率为99%左右.若希望进行过程控制,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A.用塞规,每次检测100件作为一个样本,用np控制图
B.用塞规,每次检测500件作为一个样本,用np控制图
C.用游标卡尺,每次连续检测5根轴,用RX 控制图
D.用游标卡尺,每次连续检测10根轴,用RX 控制图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2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计算出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后,可以比较上下控制限与上下公差限的数值.这两个限制范围的关系是:
A. 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与上下公差限的范围相同
B. 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比上下公差限的范围宽
C. 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比上下公差限的范围窄
D. 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与上下公差限的范围一般不能比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QPDCA平台自律公约|QPDCA质量论坛 ( 苏ICP备18014265号-1 )

QPDCA质量论坛最好的质量管理论坛 GMT+8, 2024-7-1 20:14 , Processed in 0.12571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无锡惠山区清华创新大厦901室0510-66880106

江苏佳成明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